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7)
语文课堂中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且是决定学困生命运和前途的关键。如何做好语文课堂中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每一个教育者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转化语文课堂中学困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困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0)
学困生是每一门学科教学中都存在的群体。他们的形成因素非常多元,涉及主观层面、客观层面两个维度,而每一个维度又有多重因素。要想切实转化每一名学困生,必须要细致地分析他们的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的形成原因加以不同的引导和教育。为此,分析影响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探讨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应该成为当下每一名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7)
赏识就是爱,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赏识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点滴优点;赏识就是自信的源泉,能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地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罗林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出他们值得表扬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就会增加多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是转化学困生的直接实施者,要把转换学困生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管理上提倡爱的教育,感化学困生;在策略上讲究宽严结合,重塑学困生;在教育上尊重学生,成就学困生,真正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5)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怎样运用新课标理念,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使其英语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每个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分析学困生成因,并且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脱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9)
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是中学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呈"橄榄球"状分布而不是像"杠铃"一样两头大。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而对于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尤为其一大难题。对于英语学困生,教师应用真诚的师爱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用高超的教育艺术教育他们,用足够的耐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英语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英语教师长期的、共同研究的课题。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要帮助英语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爱学习的情绪,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激发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策略;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困生找到一条能激发他们潜能的教育途径,使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Z1)
对于所谓的学困生,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帮其树立自信心;对于特殊孩子,教师要关注、赏识,让他们平等地成长;对于贫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他经济上的困难,还应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帮扶。为人师者,不应放弃对学生的关注、尊重和赏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0):182-183
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班级内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学困生。要想实现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那么怎样做好班内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这是每一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文章将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0)
新课改倡导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有效的发展。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当前农村小学小班额的教学情况,对如何转化学困生进行了积极探究。从让学困生"想"学、让学困生"会"学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标的这一核心理念就是数学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班级中都有若干名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欠缺,不仅影响着班集体的教学质量,还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转化学困生,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就成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6)
<正>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智力正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都能健康、充分、可持续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关心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1.学生自身因素(1)语文基础薄弱。不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不仅一些词语、成语从未听过,甚至连很多常用字都不会写。至于记诵,他们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9)
一提起"学困生",很多教师都会皱眉叹气。在我们心中,"学困生"确实很让人头疼,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他们无非也就是学习上较为困难、学业上有较大阻碍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对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有较大偏见。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教会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才是我们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同时帮助这些"学困生",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提升,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都有义务帮助这些"学困生"摆脱学习上的困境,让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中,特殊生是一个突出的教育问题。特殊生是指学困生、家困生、单亲生、留守生、身残生、家残生、网络成瘾生等有特殊情况的问题学生,他们因为或多或少的缺乏社会的呵护和家庭教育及监管,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等在学习、生活、社交、处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他们情感孤寂,是最需要关注关爱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2)
<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使阳光普照每个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成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学生中,永远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困生。如何加强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也获得成功,这是对我们每个教师的重大挑战。教师们不断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给学困生充足转化的空间和时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对学困生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和提高。笔者所在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已经历经四个年头了,我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和探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学困生作为众多学困生中的一类,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困境,并且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问题难度的不断增加,困难程度越来越大,从而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学习效率低下是造成他们学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不仅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为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4)
<正>顾名思义,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其主要表现是学习成绩不太好,而且自律能力较差。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对于学困生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学困生的成绩只是暂时性的落后,所以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方式。1.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毋庸置疑,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教师首先需  相似文献   

19.
戚青华 《建造师》2010,(8):170-171
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转化学困生显得非常重要的。要尊重宽容学困生,与他们交朋友,发现闪光点,面对反复坚持不懈。对学困生要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耐心辅导学困生。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28)
<正>赏识教育是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尊重,其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运用赏识教育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舒展心灵,实现快乐成长。将赏识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自信,逐渐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其文化素养提升。一、赏识教育对学生成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