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物礁储层在碳酸盐岩高产油气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开采效益和经济价值。但是生物礁油气藏研究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山区地震资料处理是个难题,主要表现在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成像等方面,其次是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解释及有利储层研究具有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就四川盆地龙岗西部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展开攻关研究,分别选用等效近地表模型层析静校正技术和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选用分频去异常噪声、十字排列域锥体滤波等技术提高资料信噪比,解决叠前去噪问题;选用高分辨率宽带子波约束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单道预测反褶积串联的方法提高资料垂向分辨率;选用各向异性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成像精度。试验了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与流体检测的多种技术方法,并优选了适合该区的技术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提炼了适合该区生物礁储层研究及流体检测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对类似地区生物礁储层研究及油气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礁储层在碳酸盐岩高产油气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开采效益和经济价值。但是生物礁油气藏研究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山区地震资料处理是个难题,主要表现在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成像等方面,其次是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解释及有利储层研究具有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就四川盆地龙岗西部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展开攻关研究,分别选用等效近地表模型层析静校正技术和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选用分频去异常噪声、十字排列域锥体滤波等技术提高资料信噪比,解决叠前去噪问题;选用高分辨率宽带子波约束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单道预测反褶积串联的方法提高资料垂向分辨率;选用各向异性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成像精度。试验了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与流体检测的多种技术方法,并优选了适合该区的技术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提炼了适合该区生物礁储层研究及流体检测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对类似地区生物礁储层研究及油气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斜坡上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标,但在地震剖面上龙王庙组顶界不易对比追踪,其储层识别困难,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技术攻关研究。为此,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约束层析静校正加剩余静校正技术来提高静校正精度;叠前保真去噪技术提高资料信噪比;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进行高频补偿,提高纵向分辨率;精细速度建模及叠前偏移技术提高横向分辨率及成像质量。最终获得的地震成果剖面主频为35~38Hz,频宽8~70Hz,分辨率及信噪比明显提高。对于龙王庙组储层厚度30m以上的地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清楚,井、震匹配较好,龙王庙组滩体叠置接触关系清楚。但对于储层单层厚度小于20m的地区,在已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地震剖面上仍难以识别龙王庙组储层,需要通过地震正反演或提高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的有效频宽来实现薄储层的地震识别。  相似文献   

4.
根据东濮凹陷薄储层的地质特点,引进并研制了一些高分辨率的测井仪器,如高分辨率自然伽马、静自然电位、高分辨率声波及阵列感应等,结合分析岩心资料,研究了一套薄储层评价方法,即用高分辨率伽马和静自然电位识别岩性、高分辨率声波及补偿密度和补偿中子识别物性、阵列感应识别电性等,实现薄储层的定性识别,再结合优选曲线、制作交会图版、小波校正等方法实现薄储层的精细评价,并在12口井中得到应用,试油结果证明薄储层的评价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静校正技术是煤层气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基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的特点,本文简析了不同静校正方法的原理,通过对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静校正方法的反复研究与试用对比,探索得到一套综合利用折射波静校正、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等技术的有效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该区煤层气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为深化研究该区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进行煤储层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寻优的智能搜索方法,适用于离散问题、非线性问题以及无特定函数关系的复杂储层参数优化;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遗传算法可用于剩余静校正的估计、AVO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波阻抗反演等方面;在测井信息处理中,遗传算法可用于地层划分与对比、流体识别、储层物性参数估算、水淹层识别、沉积微相识别等。将遗传算法引入到测井信息处理中,能有效推进地球物理勘探中有关地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探讨和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短波长静校正而言,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识别与解决要复杂得多。为此,针对复杂地表区出现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特征,总结了常用的长波长静校正识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疆滴西火山岩气藏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表条件复杂、地下火山岩储层埋藏深、内幕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原始地震数据品质差,静校正问题突出,速度分析困难,火山岩精细成像难度大。应用GeoEast处理系统建立了能满足滴西火山岩成像需求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双尺度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结合解决突出的静校正问题;通过精细叠前预处理获得高品质的叠前地震数据;通过井控扫描速度分析获得高精度的地震成像速度。最终获取了高质量的成像成果,为火山岩储层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型道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描术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关键技术,它的精度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研究产生影响。在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地震反射波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详细论述了模型道的构造方法,将剩余静校正问题作为广义线性反问题来求解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吐哈盆地的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较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震勘探中的各向异性影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向同性介质的常规地震成像技术和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地震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解释和岩性识别,并获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其地震分辨率显然还难以满足薄储层识别和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需要。为此,本文基于零井源距VSP、8方向的Walkaway VSP、3D VSP和全方位三维地面地震的联合地震采集数据,针对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探讨了VTI、HTI介质和剩余静校正对地震勘探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VTI介质是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在3000m炮检距时会引起约100ms的时差;而HTI介质(含非均匀速度和构造倾角)的方位影响通常小于±20ms,但也会影响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同时,HTI介质的相对空间变化信息的求解有助于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此外,VTI和HTI介质会直接影响基于地表一致性理论的剩余静校正的求解能力。因此,对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勘探而言,充分考虑VTI和HTI介质的影响,将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地表时间问题严重困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圈闭识别和储层物性研究,可见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对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油气藏研究意义重大.以松辽盆地塔112三维地震工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为例,研究出一种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首先分析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现有静校正技术的不足,阐述了应用微测井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的过程,剖析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在实际应用中造成其低频分量不准确的原因,给出了应用表层数据库模型静校正量低频成分与初至折射波静校正量高频成分组合来解决近地表时间问题的技术策略.该技术在塔112三维地震工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使用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相比,不仅消除了假构造现象,而且剖面叠加质量较高,有助于精细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2.
《海洋石油》2015,(3):57-62
火成岩油气藏岩性复杂多变,录井岩性识别经常出现误差,需要利用测井方法对地层岩性进行校正。目前,岩性识别方法主要有岩心及薄片鉴定法、重磁方法、地震方法、测井方法以及地球化学方法等,其中测井识别方法是在整个研究区块内最直接可信而且简单易行的一种岩性识别校正方法。此文的岩性测井校正方法主要采用交会图法和成像测井法,校正流程主要包括岩性定名、测井曲线标准化、建立识别图版和岩性校正等步骤,依据上述流程及方法对研究区域的火成岩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取心资料和薄片鉴定结果符合较好,达到了岩性校正的目的。因此,测井岩性校正方法及流程,对复杂储层,特别是火山岩储层测井岩性校正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虎泡油田葡萄花油层广泛存在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复杂油水层识别是其一大难题。从泥质、钙质、物性、地层水矿化度、钻井液电阻率、导电矿物等方面分析了油水层识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泥质和钙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和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储层物性分类方法;针对泥质、钙质含量的影响,基于并联导电理论建立了电阻率校正模型。研制油水层识别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基于储层分类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图版精度由77.5%提高到84.6%以上;然后对图版中的电阻率进行校正,图版精度进一步提高到88.5%以上。因此储层物性分类和基于并联导电理论的电阻率校正模型是提高复杂油水层识别精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山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八五”期间,采集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山区测量、山区提高分辨率资料采集技术和转换波勘探均有新进展;浅层勘探技术和现场处理技术进步较快。2 高陡构造资料处理解释及山区静校正技术多年来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山区、高陡构造特点,积极开发先进技术,如非正规观测系统、不等道距、拟弯线资料处理的预处理和选排技术;静校正、去噪、叠加、偏移及特殊处理技术等。“八五”期间共编制数十个软件,其中以射线变速深度偏移、串级深度偏移软件及CFW静校正技术处理效果最好。3 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八五”期间,针对四川的地质特点和储层特点,开发以碳酸盐岩储层及其缝洞发育带为主要预测目标的技术,包括以高分辨处理为基础,提取储层物性参数,直  相似文献   

15.
三湖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湖地区浅层低速异常体可造成地震反射同相轴从浅到深“下拉”现象,这种“下拉”异常给气藏识别带来了陷阱。只有采用正确的静校正方法,消除浅层低速异常体影响,才能正确识别由含气目的层引起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下拉”现象。本文提出的静校正方法是利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确定〖WTBX〗V1〖WTBZ〗速度和参考模型,采用折射静校正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进行高低频分离,先应用高频分量,叠后应用低频分量来确定构造形态和交点闭合。剩余的静校正量用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解决。台东2号含气异常钻探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静校正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属中孔、低渗碎屑岩储层,油水层识别难度很大.从岩性、物性、泥质、灰质和残余油等方面对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复杂储层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可分为岩性细和泥质重形成的低阻油层、薄层及薄互层影响形成的低阻油层、储层含灰质形成的高阻水层、储层含残余油形成的高阻水层4类.在建立针对性电阻率校正模型的基础上,从泥质、灰质和薄层3个方面进行了储层电阻率校正,提高了交会图版法油水层判别模型的精度,表明对电阻率进行校正可以提高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水层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属性计算以及地震资料本身等因素引起的误差,会影响地震属性预测的效果,降低预测的可信度。在属性提取过程中,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静校正误差和噪声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此,设计了随机给定静校正误差和噪声的理论模型。对目的层瞬时属性进行了提取,并定量分析了利用瞬时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静校正误差和随机噪声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瞬属性的相对误差随静校正误差和随机噪声的增加而增大,静校正误差对三瞬属性的影响要大于随机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剩余静校正问题一直制约着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低幅度构造解释、岩性油气藏描述及储层物性研究。目前长垣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在剩余油挖潜研究中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剩余静校正的精度问题也越显突出。以长垣油田高密度工区地震资料处理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模型道的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振幅属性对地震道进行处理,形成振幅包络道集并构建低频模型道。采用互相关法求出地震道与模型道间的时移量,在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剩余静校正的精度。该方法在长垣油田高密度地震资料采集区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转换波地震勘探是海上和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方法。由于转换波具有传播速度低、吸收衰减大、能量相对较弱等特点,因此其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常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在表层纵横波速度比不详、横波初至不易识别的情况下,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转换波静校正难点,提出了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该技术通过P-P-P折射波初至拾取技术和P-P-SV折射波共检波点初至叠加技术的联合,实现了P-P-SV折射波初至的成像及准确识别;以此为基础,再联合利用P-P-P折射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和P-P-SV折射波延迟时差提取技术,求取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最后,根据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求解出P-SV波检波点基准面静校正量。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提高了转换波检波点静校正量计算精度,能够明显提高转换波资料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外刊题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3):289-289
《石油物探》,Vol.4 2 ,No.2 ,2 0 0 3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张永刚裂步 Hartley变换叠前深度偏移张文生强工频干扰波的提取与消除方法刘 洋面元叠加地震采集技术谭绍泉等海相及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层序地层学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刘 殊等裂缝性潜山储层地震描述技术王 军等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在 JR地区的应用梁尚勇等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王兴建等角度谱的原理及计算方法唐建侯等含油气水地层的物性参数响应特征石 彦河道砂体识别技术吴朝容等改进的相对折射静校正方法潘宏勋等分偏移距动校正技术王 鑫等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