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3):373-380
为了了解调水工程输水管道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省易县段调水工程输水管道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以50~3 000 m划分不同宽度研究区,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施工建设前、中、后期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且分别计算不同宽度及整体景观的景观指数,分析管道建设对沿线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工程建设期的对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和强烈,工程建设对施工作业带两侧100 m范围内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中针对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以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 km范围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8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RSEI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 km范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两者占比达95%以上,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整体呈降低趋势,降幅达9.5%,林地、草地对生态环境有积极的贡献,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有消极贡献;至2020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极不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说明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促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的协同是现阶段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分析该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综合研判上、中、下游“三生”空间的功能定位,并运用土地利用模拟技术对沿线地区土地利用进行降尺度分段模拟。结果表明:过去30年的快速城镇化时期,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地区“三生”空间演化剧烈,演化趋势不合理;模拟至2030年,该地区“三生”空间整体数量结构稳定,比例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下游生产空间比例、中游生活空间比例和上游生态空间比例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沿线的加水站,以高速公路为中心轴线,布置在公路一侧或两旁,高速公路沿线附属设施既是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服务窗口,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保龙高速公路加水站的景观设计反映了云南本地特色,与云南的乡土文化和地域特点相符合.保龙高速公路沿线加水站通过建筑设计、植物选择、特色景观设计探索了民族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是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以云龙示范区2005和2010年2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像及数据的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变化强度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云龙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量为48.61 hm2,增长3.26%;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林地和水域面积维持稳定,但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较大,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为0.65。该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云龙示范区规划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农牧工矿交错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3期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分析评价了该地区近14年土地利用变化、成因以及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1999、2002年,榆林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牧草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外,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量为352350hm2,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减少285765hm2;减少面积最小的是水域。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自然环境背景下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尤其是政策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8年的150.6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1.99亿元,增加了21.34亿元,这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在提高。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废物处理和水分供应的价值最大,对区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利用2014年与2016年两期GF-1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得到开封市区两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通过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开封市区两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地域、政策、经济等主要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和地理因素对开封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最大,开封市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最频繁。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鹤岭下村为案例,以2016年宁溪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研究区空间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有98.5%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平缓地带,分布模式主要呈带状和团状;99.5%的居民点分布于水平地区或缓坡地区,较适宜进行农业生产;98.5%的农村居民点分布于阳坡,适宜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由道路缓冲区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部分居民点距主要公路较远,内部道路不完善,对研究区内住房建设与生产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延边地区滑坡灾害,利用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整个延边地区进行滑坡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地区道路周边滑坡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首先,选择6个影响较大的滑坡灾害影响因子(坡度、坡向、土壤、地质、土地利用、断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这6个因子的权重;然后,结合GIS软件的栅格数据叠加功能绘制出滑坡灾害易发程度图,并将整个研究区划分成极高、高、中和低4个层次;最后,将滑坡灾害易发程度图分别与道路200、500、800、1 000m及1 000m之外的缓冲区图叠加,以此分析各道路缓冲区范围内滑坡灾害易发区的分布特点,为道路周边滑坡灾害重点防范区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差异性,以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计量地理模型和信息熵方法,对滇中城市群4个(州)市、42个县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多样化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差异;州市级和县区级的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相差都不大;林地、耕地和草地具有显著的区位意义,建设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区域集中在城镇化率高的地区,水域和其他土地区位意义不显著;土地利用程度较高,总体上中、东部要高于西部;土地利用信息熵与土地利用多样化具有一定关系,但不密切,与GDP并无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公路信息中存在的对丰富特征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基于GeoEye_1卫星影像,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公路光谱属性、纹理属性、空间属性等特征的面向对象公路信息提取技术.针对GeoEye_1数据的不同波段,采用试误法建立适用于公路特征提取的综合分类规则,并进行提取.最后,以目视结果作为参考,对基于各波段的提取结果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蓝光波段提取的公路信息精度最高,在选取的六个抽样区域的提取精度分别达到84%,68%,78%,68%,83%和66%,平均精度达到74.7%.研究成果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山区公路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DEM在林地资源表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南京市为例,借助于G IS软件,首先利用由矢量化等高线生成的DEM数据自动提取坡度信息,然后计算坡度的正割值信息再与南京市的林地栅格数据结合,完成了本区内几种林地在不同坡度级上表面积大小的统计.最后与由坡度信息和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结合求算的投影面积作比较分析,得出DEM的研制可为林地资源更为精确的统计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G109南环高速望远出口至永宁县迎宾大道段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为研究对象,对黄土高原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及灾害危害程度评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评估重点的确定方法,以及对地质灾害现状、预测、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长白山地区园参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6月—9月野外考察的GPS园参地采样点数据与经预处理后的研究区Landsat 8OIL影像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的研究区坡向、坡度图进行叠加,获取了不同波段组合下的园参地遥感信息的判读依据及其坡向、坡度分布图.分别基于人工目视解译及平均和变异分析法得出了园参地的空间和地形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在562波段下,园参地遥感信息呈淡蓝绿色且纹理较均一的不规则长条四边形地块;652波段下,园参地遥感信息呈白色且纹理较均一的不规则长条四边形地块.(2)研究区园参地分布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为:抚松>靖宇>长白>安图>敦化>汪清>珲春>和龙.(3)园参种植的最适海拔高度范围为600800m,最适坡度范围为0800m,最适坡度范围为08°,最适坡向为西坡;研究区园参地分布的3个地形因子的平均值为:高程624m,坡度9.5°,坡向173(南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园参地空间分布特征的自然驱动机制(地形与气候)和人文驱动机制(栽培历史和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2009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大庆市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的特点,耕地面积最大,其次为草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行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不同区域的分布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比较高,并且在各行政区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以延边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及其DEM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研究区1990—2020年坡耕地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延边地区的坡耕地与其他4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均发生了显著的动态转移,其中坡耕地、草地的面积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林地、水体、人造表面的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驱动力因素来看,研究区社会经济、人口数量、农业技术、耕地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均有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延边地区坡耕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的影响,总结了宁夏地区9条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性,确定了评价和预测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影响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分级标准。采用优先排序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选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模型。以ARCGIS9为平台,建立了宁夏地区活动断裂空间数据库,运用矢量叠加运算实现了宁夏地区活动断裂对公路影响的现状评价,运用栅格叠加运算实现了宁夏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对公路影响的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对公路影响大的海原活动断裂面积为12.3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影响较大的为271.28km2,占总面积的21.4%;影响中等的为400.05km2,占总面积的31.6%;影响小的为585.04km2,占总面积的46.0%。  相似文献   

19.
对穿城国道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尽可能减少穿城国道及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提高国道所在区域行车的通畅水平,是当前国道交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佛山大道改造工程的研究,探讨在穿越城区的国道交通改造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交通设计理念实现支撑土地开发利用,对特殊情况下的国道重新定位升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交通组织设计思想,提出了穿城国道交通组织设计的思路、程序、方法以及相关原则,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图们市和稳城郡的1991、2000、2009年3期的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分类回归树法(cART)对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这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问,图们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最多,其次为建设用地;林地减少最多,水域和未利用地也都有所减少.图们市和稳城郡的土地利用/覆盖差异性以及变化差异性都较为显著,其中稳城郡的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这2个城市在这2个时期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人文因素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