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前越来越强调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消极空间的功能利用与空间治理显得越来越迫切。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作为高架桥的附属空间,其不合理的利用现状不仅造成城市空间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形象。文章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诠释,分析其空间特征和空间类型,总结了目前国内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研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6):39-42
通过对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桥下空间在景观处理技术、景观色彩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高架桥的建设对景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桥下空间的活动类型,提出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改造思路及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是等级最高的现代化公路,长期以来一直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着极大的便利。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较广,范围涉及公路路面、公路附属设施、桥下空间,因此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安全和高速公路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城市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利用
——以郑州市三环内上跨式立交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郑州市三环内(含三环)的24座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郑州市三环内上跨式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利用形式主要有绿化、停车、交通、商业和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等;桥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利用率较低、与周围环境协调性较差、绿化种植较为单一、空间色彩单一且缺乏地域特色、缺乏系统管理等问题。郑州市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应充分考虑其周边用地类型及桥下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兼具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景观绿化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桥下空间景观特色,优化完善管理体系,以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5.
视觉疲劳是驾驶人在高速行车过程中致命的交通安全隐患,对驾驶人行驶视觉空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数量化分析,是研究驾驶视觉和行车安全的重要途径.针对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比例高和视觉环境单一等特点,用车载等距变距自动成像技术对高架桥段驾驶人行驶视觉空间进行还原模拟实验,采用数值计算对普通高架桥段和特殊零界面高架桥段行驶视觉空间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对,确定两种典型空间的视觉要素构成与变化频率.实验结果表明,除天际背景外城市高架路行驶视觉空间内的视觉要素均低于普通城市道路;普通高架桥段的主要视觉要素为空旷天际背景的桥面,其次为右侧沿街建筑,且分布均衡单一,易导致驾驶人视觉疲劳;零界面高架桥段的视觉要素较长时间处于匮乏状态,易引发驾驶人焦虑、恐慌和不稳定感等负面驾驶心理.通过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设计引导驾驶员视线适时收放可有效缓解驾驶人的视觉疲劳,增加视觉对象作为高程参照是消除零界面桥段负面驾驶心理的最直接手段. 相似文献
6.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5):37-37
<正>目前,货物运输已成为一种高度自动化和高度优化的商业服务活动。但即便在最合理的运输计划中,仍有一些可用的空间未被充分利用。针对这种情况,德国两名发明家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盾构近接施工引起地层的非线性变形和沉降空间形态,基于有限差分法对合肥地铁1#线隧道近接城市高架桥桩的盾构推进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盾构近接桩体施工前后横向、纵向地表非线性沉降变化规律及地层沉降空间分布形态。结果表明,近距双线隧道盾构依次开挖对土体产生扰动以及盾尾空隙引起地层不均匀沉降,由于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其沉降量与盾尾空隙后方距桥桩距离成函数对应关系,相邻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对沿隧道轴线的地表沉降具有叠加效应。数值模拟实现了隧道地层沉降空间形态等值超曲面图和地表沉降曲面图对地层不均匀沉降等值3D形态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住宅建设水平,从变革住宅顶部空间利用方式与住宅建筑形态,改善家庭、邻里关系与更新居住生活方式,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与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住宅设计理念出发,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城市住宅顶部空间利用的构思方案,即充分利用住宅的顶部空间,建造封闭式有机玻璃太阳房,创造出集交往、休闲、健身、游戏、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供全楼居民共享的大型"起居室”和"空中庭园”,并从多个方面研究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轻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轨道—高架桥系统的计算模型,分别以二次梁模型和Euler梁离散化模型计算移动荷载作用下轨道和高架桥的动力响应,并对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塑共生——谈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筑创作中,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将建筑纳入城市之中,实现其有机结合的必要环节,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建筑是城市大的子系统,建筑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子空间:二者是一种包含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此解析了现代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塑共生关系;指出建筑空间的城市空间的渗透与交融,是实现两者差异整合的有效途径;论述了整合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创作模式;提出了分离、穿插、串联、并联、层叠、重合等六种空间组合方式,并国内外的创作实例,从室外空间、半室外空间、室内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化途径;系统地提出了对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下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入认识城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特点,加强城市地下工程的地质问题研究是搞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地下岩土工程新技术是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哈尔滨城市转型下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3):370-374
哈尔滨作为沙皇俄国修筑中东铁路的附属地,从1898年由一个分散的乡村形态开始了向现代大都市发展的整体转型,1898年7月,中东铁路工程局委托专人开始着手哈尔滨的城市规划工作,这是哈尔滨地区首次以规划建城市的实践,也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早的规划实践,本文从哈尔滨城市的初始转型、规划特色和绿化体系等3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从城市演化过程看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0,28(2):179-183
以城市发展为主要线索,针对城市发展的转变及趋势,讨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意义。借助空间语言,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化过程,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意义有更深层次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的解读及空间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14(4):9-10,22
通过分析城市景观的特性、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文章试对城市景观进行解读和整合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城市居住空间的城市功能属性进行全面把握,基于系统率,借助于系统分析法,探讨对城市居住建筑进行空间解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树进城”是改善城市环境、加快我国绿化建设速度、提高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的一项主要且有效的措施.介绍了国内一些城市实施“大树进城”的背景、作用和原则,对“大树进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树进城”的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