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带牛肉辣椒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海带、牛肉和辣椒为主料,进而开发功能性调味品--海带牛肉辣椒酱.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海带牛肉辣椒酱的最佳配方即黄酱:辣椒酱比为1∶2.5,牛肉丁用量为25%,海带酱量为25%.此产品风味独特、口感柔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宝庆辣椒酱传统生产工艺的发酵和调配技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强化发酵生产辣椒原酱的最佳条件为食盐量10%、接种量3%、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13d;以一定重量的辣椒原酱为基准,辣椒酱调配的最佳条件为花生油20%、增稠剂(黄原胶)0.5%、鲜味剂(味精:酵母精=25:1)0.2%、护色剂(异抗坏血酸:月桂曲酸=l:1)0.2%.新工艺能提高辣椒酱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在复配体系中黄原胶与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b淀粉(变性淀粉)质量浓度分别为0.2%和2.0%时,稠度适宜,具有较好流动性。通过对比复配体系与对照组的析水率、稠度、透明度、热稳定性、老化程度、微观结构等结果研究黄原胶对变性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冻融次数增加,添加黄原胶的复配体系较变性淀粉糊的理化性质出现显著差异。变性淀粉在6次冻融前后稠度差值为120.68 g·s,添加黄原胶后,其稠度差值为4.14 g·s。添加黄原胶的变性淀粉在冻融循环后透明度从1.17%提高至1.53%、析水率由8.34%降低至6.75%且微观孔洞减少、结构更加紧密。因此,添加黄原胶有效地改善了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吴妍雯  谭薇  卢晓黎 《食品科学》2007,28(5):158-162
本实验以番茄辣椒酱为研究对象,以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法为试验设计方案,以感官评定为指标,以AHP为分析手段,研究了黄原胶与白砂糖含量、辣椒番茄比、加热时间与品质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综合感官指标的回归方程。由AHP和二次正交回归法优化的番茄辣椒酱关键工艺条件和配方为:辣椒番茄比1:4、加热温度100℃、加热时间5min、白砂糖11.78%、黄原胶0.73%、CaCl2 1%、味精0.01%、白醋0.06%、水14.3%。  相似文献   

5.
问:请问什么是黄冠酱,它在烹调中该怎样运用?答:说到黄冠酱,不得不提到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辣椒酱。目前市场上除常见的豆瓣辣酱、桂林辣酱、老干妈豆豉辣酱、剁椒酱、泡椒酱以外,还有蒜茸辣椒酱、鲜茄辣椒酱、香甜辣椒酱、美国辣椒仔等许多品种,而前面提到的黄冠酱只是其中之一。黄冠酱是饮食行业的俗称,又名黄辣酱,其全称为金黄冠辣椒酱。它是选用海南省南部的一种黄辣椒制成的,其色浅黄,辣味醇浓,呈碎米状。黄冠酱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可用于蒸、拌、炒、烩等多种烹制方法的调味,还可直接用于下饭,前几年流行的一些菜肴如剁椒鱼头,如今多已改用…  相似文献   

6.
海带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的增稠剂对海带饮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琼脂、黄原胶添加到海带饮料中能起较好的稳定效果.影响海带饮料稳定性的4个因素中,混合磷酸盐影响因子最大,其次为黄原胶、琼酯、海带浓度.实验较佳配方为黄原胶0.15 %,混合磷酸盐0.012 %,琼酯0.15 %,海带浓度0.3 %(干品计)时,制成的海带饮料分布均匀,色泽适中,口感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比较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WMDP)、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WMDP)、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AWMDA)糊化特性的基础上,将三种变性淀粉应用于卡仕达酱中,通过对比卡仕达酱的质构特性、耐烘烤度、流变特性及感官品质,筛选了合适的变性淀粉,并考察了变性淀粉、玉米淀粉、卡拉胶和刺槐豆胶添加量对卡仕达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WMDP应用在卡仕达酱后,较添加AWMDP和AWMDA的卡仕达酱硬度大、黏度高,感官特性和耐烘烤性较佳。卡仕达酱增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HWMDP 4%(m/m)、玉米淀粉3%(m/m)、卡拉胶0.45%(m/m)、刺槐豆胶0.45%(m/m)。由该配方制得的卡仕达酱各指标接近对照样。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和变性淀粉对焙烤型沙拉酱的综合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以黄原胶、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含量为变量,分析三者对焙烤型沙拉酱黏度、烘焙性能、低温稳定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和质构分析,优化出最优配方。结果表明,这三种食品添加剂均可提高沙拉酱的黏度、低温稳定性和烘焙性能,其中黄原胶和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黏度的影响较明显,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可明显提高沙拉酱的低温稳定性,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烘焙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得出的焙烤型沙拉酱中黄原胶和变性淀粉的最优配比为:黄原胶0.3%,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4.5%,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3%。此沙拉酱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烘焙性能,且乳化体系稳定性较好,口感润滑。  相似文献   

9.
李钐 《食品科学》1998,19(8):65-66
辣椒是人类传统的一种调料,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功效,并在消化器内具有杀菌作用。长期以来,辣椒多以其原果形式用于菜肴的调料,不仅方式单调,且使用不便。我们在参照西餐调味品基础上,制成了辣沙司。其口味酸、辣、鲜、香,风味独特,质地细腻,既可用于烹饪菜肴,也可直接佐餐,沾蘸或涂抹食用,食用既方便又卫生。1材料与设备1.1材料:辣椒酱、番茄酱、糖、盐、白醋、黄原胶、淀粉1.2设备:胶体磨、灌装机、带搅拌夹层杀菌器2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2.1工艺流程辣椒酱→研磨→调配→搅拌→杀菌→无菌灌装→稳定剂预配制其它辅料预处理封口→成品2.2技术要点2.2.1辣椒酱研磨选用以红辣椒经发酵的辣椒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变性淀粉与黄原胶和魔芋胶复配体系粘度特性以及其抗酸和抗剪切方面的研究尚鲜见报道。本研究以变性淀粉: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CS)、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P-CS)、马铃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P-PS)、马铃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ADA-PS)分别与黄原胶(XG)、魔芋胶(KG)进行复配,以粘度为考察指标,测定复配体系的抗剪切性和抗酸性,筛选最佳组合。在各配比浓度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复配体系的特性,通过对其协效性、回归方程和显著性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配比浓度。结果表明:通过对抗剪切性和抗酸性的测定结果分析,最佳复配体系为:马铃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黄原胶和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魔芋胶复配体系;前者复配体系随变性淀粉浓度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后者呈指数变化。两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浓度为:ADP-CS:XG=2%:0.4%(g/g);HDP-CS:KG=2.5%:0.4%(g/g),此研究结果比前人研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牛肉香菇辣椒酱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枫  康怀彬 《食品科技》2006,31(12):97-99
介绍了牛肉香菇辣椒酱的加工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操作要点,试验以香菇、牛肉、辣椒等为原料制备辣椒酱,在初步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大蒜用量0.8%、味精0.4%、花椒0.4%,对香菇、牛肉、辣椒、豆酱、瓜子、芝麻和食盐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顺序为食盐>瓜子>香菇>辣椒>芝麻>牛肉>豆酱,最佳生产配方为香菇12%、牛肉22%、辣椒8%、豆酱30%、瓜子10%、精盐1%、芝麻4%。  相似文献   

12.
辣椒粉可采用高温杀菌、辐照杀菌和微波杀菌等多种杀菌方式进行灭菌.本实验采用微波杀菌,在杀菌时间、微波炉功率、物料覆盖厚度不同条件下,分别以其中的一个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做单因素实验,以确定一个条件时辣椒粉杀菌的影响,找出最佳工艺条件.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辣椒粉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实验工艺条件为:杀菌时间120 s、微波炉功率510 W、物料覆盖厚度15 mm.与常规加热处理相比,辣椒粉采用微波杀菌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竹笋、鲜红辣椒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总酸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并优化了竹笋糟辣椒产品的加工工艺和配方,并分析竹笋糟辣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量、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及pH值和总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竹笋糟辣椒的最佳配方为盐用量5%,腌制时间为6 d,白酒用量3%,竹笋与辣椒的质量比为1∶1(g∶g)。在发酵成熟(6 d)时,乳酸菌数对数值达到最大值9.8,菌落总数对数值和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小值,分别为3.1和0.48 mg/kg,pH 3.2,总酸含量0.757 g/100 mL。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和云南)辣椒干制品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的污染情况和暴露风险,购自西南地区的超市、农贸市场和零售店的干辣椒和辣椒粉样品经研碎、过筛、提取、衍生等前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较好,AFB1、AFG1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分别为0.05 ng/mL、0.15 ng/mL;AFB2、AFG2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分别为0.03 ng/m L、0.10 ng/mL。四川、重庆和云南地区辣椒干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阳性率分别为15%、10%和5%;干辣椒和辣椒粉中黄曲霉毒素的阳性率均分别为6.67%和13.33%;来自农贸市场和零售店的辣椒干制品阳性率(分别为15%、10%)比超市(5%)高。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膳食暴露量为0.001 455 ng/(kg体质量·d),西南地区人群暴露率为0.15%,表明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食盐、辣椒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多种香辛料、呈味剂等制作辣椒调味盐。以食盐、辣椒粉、胡椒粉和呈味剂含量为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辣椒调味盐的最佳配方:食盐60%,辣椒粉15%,胡椒粉7%,呈味剂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辣椒酱和辣椒面中23种违禁工业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LIT-MS)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目标化合物在梯度洗脱程序下经RP-Amide色谱柱分离后,采用HPLC-LIT-MS进行二级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 辣椒酱和辣椒面基质中23种工业染料添加水平为0.3、0.6和1.2 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73.9%~133.3%和77.2% ~128.4%,检出限(LODs)为0.5~ 56.0 μg/kg,定量限(LOQs)为2.0~ 186.0 μg/kg.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辣椒酱和辣椒面中23种工业染料的痕量分析要求.对73份辣椒制品进行检测,两份样品检出罗丹明B、碱性橙和苏丹红Ⅳ.  相似文献   

17.
1-MCP处理对采后红椒质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采后红椒质地的影响,以“洛椒118”淮安红椒为材料,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方法、压缩测试结合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红椒质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1-MCP处理均能较好地延缓采后红椒按压力的下降,其中0.5、1.0 mL/L 1-MCP处理的作用更明显;另外,1-MCP处理可较好地保持红椒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回复性等质构性能,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1.0 mL/L 1-MCP处理对红椒的保鲜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尝试在糟辣椒加工保藏中添加壳聚糖,研究其对糟辣椒品质及保藏性影响.通过对糟辣椒总酸、VC、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的检测,以及感官品质评定,结果发现:壳聚糖对糟辣椒前期乳酸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发酵结束后其总酸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保藏期间壳聚糖组VC损失率、亚硝酸盐积累均较苯甲酸钠组和对照组低;壳聚糖能明显提高产品耐藏性,并对糟辣椒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感官品质无不良影响.综合指标评价得出:在糟辣椒发酵中添加壳聚糖能提高产品品质及保藏特性,试验中0.3%壳聚糖添加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韩式辣椒酱和我国北方辣椒酱生产工艺的对比研究和探讨,生产出口味香甜的辣椒酱。同时对韩式辣椒酱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蒜泥烧椒酱主要是以炭烧的二荆条辣椒与蒜泥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定方法,对蒜泥烧椒酱的工艺及配方进行优化,制作出一款广受人们喜爱的调味酱。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不变的情况下,新鲜二荆条(青椒∶红椒为3∶1)用量33%,蒜泥用量22%,食盐用量8%,香葱油用量16%,在此条件下,蒜泥烧椒酱的色泽鲜亮、口味俱佳,是一款营养价值丰富的佐餐调味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