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直接合成法合成了N,N'-二甲基-5-硝基-2,2'-联咪唑(NO2Me2biim)的锌(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固体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体NO2Me2biim及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配体NO2Me2biim和配合物与ct-DNA以嵌插模式进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春华  任宁  郝鹃鹃  马小红  刘诚 《化学试剂》2014,(7):606-608,645
以3,5-二硝基苯甲酸(HL)和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一种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3phen。利用热分析、电化学手段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应用粘度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钐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是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金属配合物[Cu4(bipy)4(OH)4(H2O)(1,3-BDC)](1,3-BDC)·13H2O。并利用紫外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论为,配合物与CT-DNA酸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好的核酸酶活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配合物类药物价值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化学世界》2021,62(8):502-507
合成了N,N′-二甲基-5-硝基-2,2′-联咪唑配体及其镍、铜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率等测试手段分别对所得配合物进行表征和对化学组成进行了推测。以紫外光谱分析和黏度法研究了配体及其镍、铜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镍、铜配合物与ct-DNA之间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2,2′-二喹啉-4,4′-二羧酸(2,2′-bca)为主配体,1,10-邻菲罗啉(1,10-phen)为辅配体,与四水合醋酸锰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配合物1([Mn(2,2′-bca)(1,10-phen)(H2O)2]n)和配合物2([Mn(2,2′-bca)(H2O)]n),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由一个2,2′-bca配体、一个1,10-phen和两个配位水分子组成,通过主配体2,2′-bca的桥联作用连接Mn2+形成一维链结构,并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π-π堆积,进一步有序堆积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一个2,2′-bca配体和一个配位水分子组成,通过2,2′-bca配体的两个羧酸基团桥联Mn2+形成无限三维框架结构。两种配合物均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萘羟基醛与苯胺衍生物为原料获取中性Schiff配体HL(1-[N-(4-X苯基)]氨甲基-2(1H)萘酮,X=-Br,HL-Br;-I, HL-I),采用挥发法和液相扩散法分别合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Tb(HL-Br)2(NO3)3CH3OH](1Tb, CCDC:2162196)和[Tb(HL-I)3(NO3)3](2Tb, CCDC:2164830),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PXRD)及热重分析(TG)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固体荧光测试发现,相较于单个配体分子,2例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幅增加,有望发展成为新型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四环素-铜(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Cu(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NA能与四环素(TC)及Cu(Ⅱ)形成的配合物发生反应,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随着配合物类型及DNA浓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1型配合物时,较低浓度的DNA能与配合物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而较高浓度的DNA与该配合物除了发生嵌插作用外,还存在另外的作用方式;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2型配合物时,DNA与该配合物则主要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并且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嵌插作用均是通过四环素配体插入的.  相似文献   

8.
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邻香草醛缩L-蛋氨酸配体C13H17NO4S将其与Zn(Ⅱ)作用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分析及TG-DTG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的组成为[Zn(C13H16NO4S)(H2O)2]·2H2O。配体中的酚羟基的氧原子,氨基上的氮原子分别参与配位,羧基以单齿形式参与配位,Zn(Ⅱ)的配位数为5。  相似文献   

9.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出一种新型席夫碱试剂(L):苯甲醛缩2-氨基嘧啶及其过渡金属铜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络合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谱、质谱和摩尔电导值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出其组成为CuL2,采用荧光光谱和黏度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两分子配体以亚氨基和嘧啶环上的两个N原子与铜中心离子成键,配位数为4;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结果显示: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破坏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2,2′-联吡啶-6,6′-二甲酸(6,6′-H2bpdc)和硫酸镍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Ni(6,6′-bpdc)(H2O)2],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与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对[Ni(6,6′-bpdc)(H2O)2]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计算。配合物[Ni(6,6′-bpdc)(H2O)2]的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6 72(5)nm、b=0.802 52(5)nm、c=1.094 98(7)nm、α=92.214(2)°、β=96.290(2)°、γ=92.010(2)°,中心Ni 2+与配体6,6′-H2bpdc中的N、O原子及两个配位水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配位数为6的扭曲八面体构型。荧光性能研究表明6,6′-H2bpdc配体与Ni 2+形成配合物[Ni(6,6...  相似文献   

11.
以邻苯二胺、水杨醛和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钴(Ⅱ)配合物(CoL,L=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席夫碱钴(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效应,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得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1×104L/mol。粘度实验显示,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加大,DNA相对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二者之间通过部分嵌插模式结合。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对应于中心Co(Ⅱ)离子的氧化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后,该对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进一步表明席夫碱钴配合物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1,10-菲啰啉(phen)和乳酸为配体合成了三元钴配合物[Co(phen)(la)_2]。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考察了其与鲱鱼精天然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显示,在[Co(phen)(la)_2]中加入DNA后,配合物在270 nm处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随红移,表明[Co(phen)(la)_2]可通过其phen配体插入DNA中相邻碱基对。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进一步表明,与DNA结合后,复合物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微分脉冲伏安实验显示,[Co(phen)(la)_2]氧化峰电流与DNA浓度在2.66×10~(-5)~1.3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o(phen)(la)_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DNA检测探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三个以甲硫氨酸缩合希夫碱为主配体的氧钒配合物,通过紫外滴定、荧光滴定及EB滴定测定了三个化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及作用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化合物都能与CT-DNA以插入的方式相互作用,并且它们的结合能力大小为32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证明化合物能够在双氧水的存在的条件下断裂p BR 322 DNA。同时,通过荧光淬灭方法测试了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都能与BSA以一对一的方式结合,并且为荧光动态淬灭方式。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7×106 M~(-1),5.67×106 M~(-1),6.7×106 M~(-1)。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5-氯水杨醛与邻氨基苯酚反应得到苯并恶唑配体,并将得到的苯并恶唑配体与氯化钯反应得到相应的单核钯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对钯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羟基氧、恶唑环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钯(Ⅱ)发生了配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种新的诺氟沙星(NFA)-钴(III)-多吡啶配合物:[Co(NFA)(phen-NO2)(H2O)2](Cl O4)3[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phen-NO2=5-nitro-1,10-phenanthroline]。用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此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固体推进剂含能燃烧催化剂,以硝基氰胺根(NCA)为阴离子、1-乙烯基咪唑(VIM)为配体,过渡金属Mn、Co、Ni、Cu为中心离子,制备出4种新型含能配合物,结构式分别为[Mn(VIM)4](NCA)2(配合物1)、[Co(VIM)4](NCA)2(配合物2)、[Ni(VIM)4](NCA)2(配合物3)、[Cu(VIM)4](NCA)2(配合物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X射线晶体衍射(XRD)、感度测试和氧弹量热法对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配合物1~配合物4的热分解过程,并利用DSC研究了配合物1~配合物4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4均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其中配合物2质量能量密度(Eg)为19.00kJ/g,体积能量密度(Ev)为27.18kJ/cm...  相似文献   

17.
以磺胺对甲氧基嘧啶(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钴配合物[Co(L)_2(H_2O)_2]·2CH_3OH。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中心金属钴与来自两个磺胺对甲氧基嘧啶的磺酰胺氮、嘧啶氮及两个水分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稍变形的配位构型。粘度和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与DNA具有一定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2-(4-吡啶)-1氢-苯并咪唑(L)和三苯基膦(PPh3)作为有机配体合成的两例双核铜基金属配合物,Cu2L2(PPh3)2I2(1)和Cu2L2(PPh3)2Br2(2)及由苯并咪唑基配体-替米沙坦构筑的八核铜金属配合物(3)进行有机染料吸附研究。三例铜配合物在250℃时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阴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阳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和罗丹明B(RhB)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其中,配合物3对RhB的吸附能力优于配合物1和2;当RhB和MB在溶液中共存时,配合物3亦表现出优于配合物1和2选择性吸附RhB的性能,具有水处理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乙醇作溶剂,合成了5-溴水杨醛烟酰腙配体化合物,同时制备了5-溴水杨醛烟酰腙与Mg(Ⅱ)的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法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室温下,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对氯苯乙酸邻菲啰啉铜(Ⅱ)配合物(C28H20Cl2CuN2O4)和对氯苯乙酸2,2′-联吡啶铜(Ⅱ)配合物(C26H22Cl2CuN2O5)。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C28H20Cl2CuN2O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2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及1个邻菲啰啉配体组成。配合物C26H22Cl2CuN2O5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2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及1个2,2′-联吡啶配体组成。在荧光光谱上,配合物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