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摩擦辅助电铸技术,研究当阴极电流密度为4.0 A/dm2时,钴-镍阳极面积比的变化对镍钴合金电铸层显微硬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镍阳极面积比由15%增大到25%时,镍钴合金中钴含量显著增加,从43.5%增加到63.5%,镍钴合金铸层显微硬度从603 HV提高到635 HV;当钴-镍阳极面积比继续增大到55%时,钴含量几乎不变,但显微硬度仍从635 HV提高到671 HV,电铸层晶粒呈逐渐细化的趋势。各镍钴合金电铸层均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溶性阳极电铸中镍离子浓度变化及其对电铸镍的影响。利用EDTA配位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拉第定律和硬度计等手段,对溶液中镍离子的浓度及电铸镍层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不溶性阳极电铸镍,在4A/dm2、8A/dm2、12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铸12h后,镍离子的浓度分别降低了19.0%、33.6%、54.2%,电流效率分别降至59.7%、51.0%、35.9%;在8A/dm2和12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铸镍层的晶粒得到细化,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柔性支撑下使硬质粒子对旋转阴极电铸层表面进行摩擦和碰撞,以提高电铸层的表面品质和机械性能。对比了传统电铸层和微珠柔性受压辅助磨电铸层的外观、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微珠柔性受压辅助磨电铸所得Ni电铸层表面平整光亮,表面粗糙度Ra为0.057μm,显微硬度为398.7 HV,平均晶粒尺寸为23.7 nm。与传统电铸层相比,微珠柔性受压辅助磨电铸表面粗糙度更低,显微硬度更高,微观形貌更细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游离微珠摩擦辅助原理,设计了一台阴极平动及自旋转的专用电铸装置。通过电铸试验研究了硬质粒子摩擦、阴极电流密度和阴极平动速率对电铸层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铸过程增加硬质粒子微磨削能够显著改善电铸层的表面质量。随着电流密度从1 A/dm2升高到6 A/dm2,电铸层的显微硬度降低,表面质量变差。当阴极平动速率从10 mm/s增至30 mm/s时,电铸层的显微硬度升高,表面质量得到改善。当电流密度为1 A/dm2,平动速率为20 mm/s时,电铸层的显微硬度较高,约为325.4 HV。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镀液成分(糖精和钴)对脉冲电沉积纳米镍-钴合金镀层显微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镀液中糖精和钴的加入都可以细化晶粒,提高硬度;同时其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又都可以使镀层硬度下降.通过镀液中钴的加入,有机晶粒细化剂(糖精)的用量可以明显减小,这将有助于镀层性能的提高.由于糖精的过量使用会使镀层中硫和碳的杂质量增加,而这些杂质往往存在于晶界上,使镀层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面临许多挑战。在锌基体表面沉积金属层可为其提供保护屏障,起到抑制析氢、提高耐蚀性、改善力学性能等作用。[方法]采用酸性电镀液在金属锌表面制备了Zn–In合金,镀液配方为:ZnSO4·7H2O 40 g/L,In2(SO4)3 10 g/L,EDTA(乙二胺四乙酸) 40 g/L,C6H5K3O7 25 g/L,Na2SO4 15 g/L,添加剂适量。研究了电流密度对Zn–In合金镀层耐蚀性、微观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电流密度为0.6 A/dm2时所得Zn–In合金镀层表面均匀、平整且致密,耐蚀性最佳,显微硬度也较高。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镀层主要由Zn、In及其氧化物组成。[结论]在锌箔表面电镀Zn–In合金可提高其耐蚀性和表面品质,有望扩宽其在水系锌...  相似文献   

8.
在醋酸盐镀液体系中采用直流(DC)、单向脉冲电流(PC)和换向脉冲电流(PRC)3种方法制备了Ni-Co-WC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及电化学阻抗谱(EIS)表征了镀层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的微观结构及性能受镀层中WC含量的影响很大。在最佳WC含量的情况下,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都明显提高。与PC和DC法制备的复合镀层相比,PRC法制备的复合镀层具有更致密的表面,更高的显微硬度以及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相结构对Ni-Co合金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硫酸盐体系电镀Ni-Co合金镀层,考察了钴含量对合金镀层相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相结构对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镀层中钴含量的增加,合金镀层由面心立方结构逐渐向密排立方结构转变.干摩擦条件下,面心立方结构的Ni-Co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和较差的耐磨性.相比之下,密配六方结构的合金镀层起到了很好的减摩和抗磨作用,其摩擦系数降低了2/3,磨损率降低1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硫酸镍15 g/L,钨酸钠30 g/L,柠檬酸35 g/L,烷基有机添加剂1.5 g/L,pH为7,温度65℃的条件下,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对脉冲镀镍钨合金镀层的外观、结合力、显微硬度、沉积速率,镀层中钨含量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大,镀层中钨含量增加,镀层硬度先增大而后趋于恒值.过高和过低的平均电流密度都会引起镀层缺陷,最佳的平均电流密度为5~8A/dm2.  相似文献   

11.
平均电流密度对脉冲镀镍钨合金微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硫酸镍15g/L,钨酸钠30g/L,柠檬酸35g/L,烷基有机添加剂1.5g/L,pH为7,温度65°C的条件下,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对脉冲镀镍钨合金镀层的外观、结合力、显微硬度、沉积速率、镀层中钨含量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大,镀层中钨含量增加,镀层硬度先增大而后趋于恒值。过高和过低的平均电流密度都会引起镀层缺陷,最佳的平均电流密度为5~8A/dm2。  相似文献   

12.
镍-钴合金镀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钴合金镀层由于其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零部件的表面装饰与防护。近年来在纳米复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镍-钴合金镀层获得了新的研究和应用。简述了电沉积镍-钴合金的沉积原理,重点综述了镍-钴合金镀层主流镀液体系、镀层性能和镀层的最新进展,并对镍-钴纳米复合镀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垂直冲液条件下进行以纳米CeO2颗粒(平均粒径50 nm)为增强相的Ni基复合电铸,以改善复合电铸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提高其显微硬度。电铸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400 g/L,氯化镍15 g/L,硼酸30 g/L,p H=4.5,温度43°C,垂直冲液速率0.5m/s,阴极电流密度4A/dm2。研究了垂直冲液对复合电铸层微观形貌、结晶取向、晶粒尺寸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铸过程中施加垂直冲液能够显著减少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提高纳米颗粒在复合电铸层中的含量和分布均匀性,并使镀层晶粒显著细化,在(200)晶面的择优取向程度明显得到了加强,显微硬度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电镀Ni-Co合金的电解液含有硫酸镍、硫酸钴、硼酸和硫酸,不含氯化物,最好还应含有硫酸钠。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为硫酸镍200~270g/L;硼酸30~60g/L;硫酸5~15g/L;硫酸钠可高到其极限溶解度,硫酸钴的质量浓度可以很低。采用铅一银合金或镀覆贵金属层的钛做不溶性阳极,阴极和阳极间所加电压应使阴极电流密度达30A/dm^2。  相似文献   

15.
以525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以及阳极氧化处理后铝材表面产生"粉化"缺陷的机制。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的厚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电流密度为2.41 A/dm2时阳极氧化膜的厚度达到最大值32.2μm。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氧化膜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阳极氧化膜的孔径和孔隙率增大造成的。另外,阳极氧化处理后铝材表面产生"粉化"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阳极氧化膜表面的孔隙率增加,孔的连续性分布变差。  相似文献   

16.
在由FeSO4·7H2O 30 g/L、Co SO4·7H2O 30 g/L、H3BO3 30 g/L和抗坏血酸1 g/L组成的Co–Fe合金镀液中添加10 g/L自制纳米Zr O2溶胶,电沉积得到Co–Fe–Zr O2复合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Co–Fe–Zr O2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厚度、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从5 mA/cm2增大到30 mA/cm2,Co–Fe–ZrO2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化,ZrO2颗粒复合量、厚度和显微硬度均增大,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当电流密度为25 mA/cm2时,Co–Fe–ZrO2复合镀层的厚度为18.6μm,显微硬度为349 HV,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枪管内膛用高强度Cr Ni Mo V钢圆棒为基体,电镀得到3种不同成分的Ni–Co合金镀层(分别标记为N-C1、N-C2和N-C3)。采用压痕法和热震法检测了Ni–Co合金镀层的结合力,以研究其与高强度Cr Ni Mo V钢的适配性。另外,对比了3种Ni–Co合金镀层经不同温度烘烤3h后的显微硬度,以考察它们在高温环境下的服役能力。结果表明,N-C2和N-C3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比N-C1更牢固。N-C2和N-C3在300°C和500°C下烘烤3 h后依旧保持较高的显微硬度,说明二者经连续射击后仍具有优异的抗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电铸属于现代首饰制作的生产工艺之一,而电流密度是影响电铸过程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改变电铸的电流密度来研究其对绒沙铜电铸层的形貌、铸层的厚度均匀性以及上铸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较小时,可得到适当的细化绒沙晶粒和较为均匀的边角厚度,但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提高上铸速度,所以电铸过程应控制适当的电流密度,而当电流密度为2A·dm-2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镧、钇对化学镀钴-镍-硼合金沉积速度的影响。稀土元素的加入增大了合金层的沉积速度,其中,钇的作用最为明显。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能促进反应离子在金属基体表面的吸附,改变金属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结构,降低钴-镍-硼合金沉积的阴极极化,从而加快了合金的沉积速度。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在电铸技术中镍-钴-锰电铸层得到广泛应用,而锰含量极为关键,它比钴的强化效果要强得多,但控制不当,又极其容易导致镀层脆性升高.因此,电铸溶液中锰含量的控制及铸件中锰含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