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根据当前农村发展形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背景:四大压力加快城镇化,为什么在当前这么重要而紧迫呢?这主要基于对四个方面形势的判断,也就是必须应对的四大压力。外有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现代农业是开放的农业。在我国加入WTO以前,国内外大多数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地域特点和主要灾害风险,总结借鉴了涉及住房安全、节能、环保、宜居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低影响高效能的结构抗震加固新技术新方法,以便快速提升建筑防灾减灾能力,更好的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对麻城市各种景观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麻城市景观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对研究区整体景观产生深刻影响。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最为破碎。城镇中心城区范围小,农村居民点分布广泛且分散。园地、草地及其他土地破碎度较高。交通运输用地布局差异较大。总体景观多样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区域内各类景观发育程度较好,整体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基质为林地。综合景观弹性度指数,麻城市景观格局稳定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农村住房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走访调研、统计分析我国近十年农房坍塌事故,梳理了常见的农房坍塌原因,并深入分析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机制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为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居型农村住房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4年末,嘉兴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1.2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3.34%,其中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1.36倍。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加上我国正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两大社会背景,农村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成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宜居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论文首先通过对嘉兴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分析,并到嘉兴市花鸟港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花鸟港村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结合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广州大岗镇的案例,探讨了宜居城镇建设如何更好结合实际的问题。提出宜居城镇建设不能停留在考核指标的层面上,必须结合当地公众需求层次的提升、以及区域前瞻性的发展需要,来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与具体举措。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该案例的宜居建设策略,包括:提升公众体验的质量、满足生活的多彩化、解决用地的瓶颈、以及提升区域辐射的能力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内外宜居环境相关研究和国内部分地区、城市的规划实践.基于对省城规划特点和福建发展特殊性的认识,在规划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线索组织规划内容、设计实施机制,将责任逐层传导与激发基层创新相结合.重点讨论了创新省域空间管控方式和协同治理机制、彰显文化特征与地域特色、构建可测评可感知的建设要求、突出山水格局保护的县级指引、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创新内容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测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分析商品房价格及各类保障性住房家庭年还款额,建立规模测度模型,得到各类保障性住房对应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变化,计算得到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及规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保障房建设政策趋势与理论测算的结论相符,建设规模逐年递减。该测算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测算得到现阶段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合理比例及规模,为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琴 《福建建筑》2015,(1):5-7,27
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正在不断掀起新的高潮,对于城乡规划应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来理清城乡特定区域的各自应有发展模式,充分探讨镇乡体系结构优化,确定合理发展路径,从而避免走弯路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文以麻城区域内的重点镇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以期解析镇乡实际需要和发展可能,探讨城镇化以及异地城镇化对麻城市镇乡空间体系的影响,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去整合新农村建设、镇乡发展等实际问题,对农业为主的镇乡地区的城镇化提出实际的建议,对指导其发展方向做出分析和解剖,形成指导性意见,使麻城市镇乡得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2011,(6):20-22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部署,广东省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文明、宜居、可持续发展的、能够适应提升综合竞争力需要的"理想城市"目标,并于近期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本期特别策划"理想城市与宜居环境"专题,并采访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蔡瀛副厅长,从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经...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崇左市为例,从保障性住房的现状、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预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的年度建设安排四方面探讨了崇左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及措施,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站在2020年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转折点上,文章对农村自建住房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与分类研究。在参差不齐的面貌下,深入研究危旧住房、老旧住房与新建住房的特点与问题,分别予以建—改—优的针对性策略,从安全性到实用性再到舒适性,整体化改造农村自建住房。并选取陕西秦镇,开展了概念性改造实践探索。希望通过建筑改造解决农村居住问题,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也为其他地区的农村自建住房整体化改造提供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朔州地区为例,根据黄土高原农村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围绕可持续建筑的维度和内涵,探讨了针对黄土高原农村地区的低成本可持续住宅建筑技术和市场推广措施.开发低成本、低内含能的当地绿色建材,运用推广适宜的室内微环境绿色设计、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适宜的节水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低成本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回收技术、增长性住房设计.本地传统建筑改良是低成本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社区自建是可持续建筑在低收入农村市场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文靖  王凤 《住宅产业》2023,(3):43-45+57
农村住房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关切的热点话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乡村生活质量,更是推动乡村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本文从分析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的重大意义入手,结合当前农村住房存在的问题,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房建设得原则,并从加强农房建造管理、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加速乡村风貌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茂吉  周慧  张媛明 《规划师》2009,25(12):84-89
新形势下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表现出编制主体和实施主体合一、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相结合的特征。从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编制的四个难点出发,南京市浦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在需求预测、用地布局、适宜规模、规划设计标准、地块详细指标分析图则五个方面进行了规划编制办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绿地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城区绿地景观系统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清醒地面对存在问题,并找出对策,研究各种景观形式,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要点及景观形式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芙蓉  李和平 《规划师》2012,(6):7-12,23
宜居城市建设规划作为特殊的规划门类,是构建在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指南。面向实施的宜居城市建设规划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调查—规划—实施"的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框架;根据地域特征构建宜居性评价体系;重视公众参与;提出宜居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根据规划执行部门职责建立项目库。宜居城市建设规划强调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采用项目库方式落实具体实施项目,构建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宜居评价标准,健全组织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宜居景观设计探索——以杭州临安“春天”居住小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态、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已越来越受到小区居民的推崇与追求,以临安"春天"居住小区为例,在探讨宜居环境园林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为先、以人为本,传承历史、与时俱进,紧扣4大景观设计主题,并以春天小区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已进入大量建设时期时代呼唤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编制方法研究迫在眉睫。以南京六合区“三房”建设规划为例,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和矛盾,在调查、选址布局等方面探讨了与空间决策相关联的规划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背景下,通过对现有宜居理论及实践的梳理,文章提出了城市宜居动态指数的概念,以及其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特点,并结合珠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案例,提出了单项宜居指数和综合宜居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从政府和市民的角度分析了宜居动态指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