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富拉尔基油田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阶段,由于地层温度下降,造成原油粘度增大,恢复到原始脱气粘度2000mPa.s左右,产液量小于5m3/d。电加热或电加热加地面掺水输送开采效果不理想。针对现场情况,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稠油井筒掺活性剂水溶液的井筒化学降粘工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降低原油粘度解决稠油井筒举升的难题,同时可解决地面集输困难的问题,且开采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我国稠油资源储量大,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稠油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密度大、凝点高、粘度大、流动困难是我国稠油资源的突出特点。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油田开采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常规的原油开采与集输技术已然相当成熟,但对非常规原油尤其是稠油的开采,由于沥青质与胶质过高造成稠油粘度高而流动困难,也就难以开采,因此,油田要想增长就必须解决稠油降粘的问题。本文就是对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与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对稠油降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约为250亿吨左右,占石油总地质储量的28%。这些稠油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河油田、东部的胜利油田、西北的克拉玛依油田及中部的河南油田。其中,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绝大部分稠油埋藏深度为1000~1500m。由于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黏度高、密度大和流动性差,给其开采和集输带来很大困难。降低稠油黏度和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本文重点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对稠油进行降粘,并进行一系列的降粘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乳化稠油降粘效果及使用条件,并最终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油田生产过程中,通过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将油田产物油气水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合格的产品外输。对稠油的密闭集输工艺技术的研究,解决稠油开采的技术问题。通过密闭技术工艺技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油二厂六中区稠油井总数133口,通过不断更新、完善稠油地面建设流程与生产配套工艺,已基本形成了从蒸汽吞吐到抽油生产直至原油密闭集输的配套技术体系。在投产过程中做好注汽、工艺优选以及现场管理,以"注、焖、喷、抽"四个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强化热采过程节点控制,通过分析现场影响稠油注汽效率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力争提高热采开发管理水平,提高稠油注汽效率。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稠油生产普遍采用蒸汽吞吐方式,采收率很低.近年来,其稠油生产的主力区块大多数进入蒸汽吞吐后期,衡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周期油汽比也接近经济极限.为探索辽河油田稠油吞吐开发后有效的产量接替方式,1998年以来欢喜岭油田齐40块开展了蒸汽驱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中深层蒸汽驱工业化生产.截止2011年,辽河油区蒸汽驱已形成了注汽、举升、高温监测、调剖等配套工艺,基本满足了稠油油藏对蒸汽驱配套工艺的要求.针对分层注汽、注汽井高温不压井作业、高温调剖技术在蒸汽驱现场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河油田蒸汽驱配套工艺技术下步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昌吉井区稠油集输困难的问题,对昌吉井区的稠油集输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稠油集输的有效工艺。实验通过测试3种表面活性剂对该地区稠油乳化后的静态稳定性、流变性发现,乳化液稳定性依次为OP-10XP50AG-16;OP-10乳化后的黏度最好。温度低于42℃时,AG-16XP50;高于42℃时,XP50AG-16,因此选择OP-10为本区块掺活性水乳化降黏的主添加剂。通过参数优化实验发现,OP-10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75%,乳化温度为50℃,含水率为30%时,不仅能有效降黏,还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研究表明,稠油掺活性水乳化降黏是稠油集输中一种经济高效的集输工艺,具有乳化液黏度小、性能稳定、乳化剂用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稠油集输系统在开采中后期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质能守恒定律建立了能量平衡模型和物料平衡模型,并提取出转油站、集输干线和集输系统三个维度的能耗评价指标对河口采油厂北部油区稠油集输系统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该稠油集输系统在三个维度上都具有热损远大于压损的特征,并针对转油站能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稠油蒸汽吞吐高轮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井距小,汽窜严重,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不均衡,储量动用差等诸多问题,研究分析了多井整体吞吐技术、间歇吞吐技术、蒸汽+N2吞吐技术、技术、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等机理及现场试验。多井整体蒸汽吞吐适合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油藏压力较低、相邻井汽窜较严重的油藏;间歇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高轮吞吐效果,降低操作成本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随着氮气成本的降低,蒸汽+N2吞吐将成为蒸汽吞吐开采后期的重要调整措施之一;蒸汽+ CO2吞吐技术适合于外围、边远复杂区块探井试油及储量评价,或者作为不具备井网控制储量动用条件时的增产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造成稠油开采、输送中存在困难因此,降粘是稠油开采的关键问题。超声波降粘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是实现较低温度下输送稠油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稠油井对超声波降粘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今后同类油井生产提供了理论储备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牙哈凝析油气田经过十多年的开采,地层压力普遍下降,气田整体压降不均衡,难以利用油气井自身能量将油气输入集输管网。针对此问题,提出应用单井增压混输技术,将因压力低不能进入集输管网的长期关闭的井复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低压油气井井口增压开采控制技术的首次应用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3.
蹇波  胡罡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2):107-108,123
针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一段灰质岩、生物灰岩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过程中边水侵入造成油井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在氮气+泡沫剂的室内研究与评价基础上,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现场应用试验。至2010年底已经现场应用8井次,成功率87.5%,平均单井增油933t,表明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加热”技术,属于井筒降粘方式,通过现场实际应用,与同类技术相比其效果更为突出,现场应用更加方便。文中通过对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稠油举升工艺的广泛研究,发现各种稠油开采辅助降粘工艺技术在应用范围及效果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等到广泛的推广,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加热技术的使用在稠油开采中有明显的节能作用,并且能够降低粘井筒原油粘度,提高井筒内原油的流动性,便于举升,可降低或取消油井掺油,较大程度的解决了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部分稠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牙哈凝析油气田经过十多年的开采,地层压力普遍下降,气田整体压降不均衡,难以利用油气井自身能量将油气输入集输管网.针对此问题,提出应用单井增压混输技术,将因压力低不能进入集输管网的长期关闭的井复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低压油气井井口增压开采控制技术的首次应用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已成为稠油生产大国。注蒸汽热采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但稠油在开采过程中具有温度高、注汽次数多、开采周期短等特点,使得套管出现变形、漏失、错断等形式的损坏,大大降低了套管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综述了稠油井套管损坏的类型和原因,稠油井套管的损坏规律,以及预防套管损坏的措施,为稠油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垦西垦119块超稠油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室内开展加热、掺水、降粘剂、掺稀等多种降粘工艺研究、优化,优选井筒加热、套管掺稀工艺实现该块稠油正常举升,该工艺具有现场管理方便,运行平稳,可靠性高,对后期原油处理无影响等优势,垦119井实施后,平均日油6.1t/d,日液14.3t/d,生产平稳运行,较好解决了现场特稠油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开采方式。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和吞吐轮次的提高,7″侧钻成5″套管井日益增多,5″套管井注汽初期采用的是笼统注汽工艺技术。随着侧钻井注汽轮次的提高,笼统注汽存在不可弥补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稠油5″套管井注汽的分层配注汽工艺技术,通过设计有效的封隔器及配套工具,完善稠油开采工艺,达到最佳开采效果。该技术近几年已现场实施应用100余井次,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涉及面积广,原油物性变化大,给日常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开展油稠井生产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稠油井冷采工艺的适应性分析与现场试验,探索出了稠油井生产配套技术,使油井在常规采油技术条件下实现了稳定、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20.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开采方式。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和吞吐轮次的提高,7"侧钻成5"套管井日益增多,5"套管井注汽初期采用的是笼统注汽工艺技术。随着侧钻井注汽轮次的提高,笼统注汽存在不可弥补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稠油5"套管井注汽的分层配注汽工艺技术,通过设计有效的封隔器器及配套工具,完善稠油开采工艺,达到最佳开采效果。该技术近几年已现场实施应用100余井次,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