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冷成形和温成形对深冷容器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液氮温度(77 K)下的拉伸试验和低周疲劳试验,分析预应变(0和0.35)和预应变温度(293 K和363 K)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S30408)深冷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机制. 0.35预应变使试样内部位错密度增加和产生强化相体心立方马氏体,与母材试样相比,293 K预应变试样初始循环应力幅增大,疲劳辉纹宽度减小,深冷低周疲劳寿命增加显著. 随着预应变温度由293 K升高到363 K,奥氏体相稳定性增加,马氏体相变受到抑制,初始循环应力幅减小,疲劳辉纹宽度增大,预应变对深冷低周疲劳寿命的增益作用减弱. 总体来看,0.35预应变对S30408深冷低周疲劳性能有明显增益作用,但增益程度受预应变温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对凝固组织成分的均匀性和元素偏析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对310S奥氏体不锈钢在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在液、固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10S奥氏体不锈钢的液相线温度为1404℃,固相线温度为1322℃,凝固温度区间为82℃,凝固模式为L→L+γ→γ;Mn和Nb元素的分配系数小于1,是正偏析元素,向枝晶间液相中富集。  相似文献   

3.
采用SYSWELD有限元软件对12mm厚的310S奥氏体不锈钢平板TIG自熔焊焊接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建立材料物性数据库,选用双椭球模型作为焊接模型,以对流和辐射作为模拟工件与外部环境热交换的主要方式,将模拟获得的焊缝截面形貌、焊接热循环曲线和实验获得的焊缝截面形貌、焊接热循环曲线对比,建立了焊接热源模型,获得了TIG焊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建立的焊接热源模型拟合良好,参数选取的较为合理;双椭球热源模型能较好的模拟310S奥氏体不锈钢TIG焊接过程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火焰钎焊的方法,实现铝合金(LF6)与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焊接.首先在不锈钢的表面热浸镀一层ZL102铝合金,然后采用搭接的形式对热浸镀层和铝合金进行焊接,并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火焰钎焊的方法能够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但热浸镀层的结合强度低于母材、钎缝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Nb对309S(Fe-22Cr-14Ni-2Mn-0.5Si-0.3V-0.07C-0.07N)奥氏体不锈钢相组成的影响。高温下(1100℃左右)Nb与C形成NbC,随着Nb含量的增加,NbC的量增加,析出温度升高;当Nb含量达到0.28wt.%时,NbC相开始从液相中析出。研究了四种不同Nb含量的合金,经1100℃固溶处理后,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合金中NbC的析出量随N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与Thermo-Calc计算结果一致。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4Nb的合金比不添加Nb的合金在600℃、700℃、800℃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30M Pa、32M Pa和22M Pa,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27M Pa、39M Pa、16M Pa。  相似文献   

6.
敏化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敏化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电极动电位再活化扫描(EPR)后的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敏化时间,敏化温度,直接影响敏化程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结果说明敏化程度越大,晶间腐蚀开裂越严重,敏化使晶界局部成份变化,腐蚀发生在贫铬处的晶界,Fe、Cr、Ni等元素被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对奥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中切削速度应避开驼峰区,合理造反刀尖圆弧半径,并且适当减小进给量,主偏角,副偏角等参数,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材料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属于难加工材料,而奥氏不锈钢类材料又是难中之难,无论其切削工艺、加工成本及加工质量都为当前机械加工的难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确定最佳刀具几何角度、材料、切削液等工艺,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确定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工艺的方法,具有时间短、准确可靠、针对性强的特点。通过分析对比,取得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能较好地解决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刀具耐用度低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工件质量显著提高,基本解决了奥氏体不锈钢切削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采用低碳钢芯(H08E)和药皮过渡合金元素获得了高熔敷效率的不锈钢代用新型焊条,试验表明,该焊条具有电弧稳定,熔渣流动性良好,焊条尾部不发红、药皮无脱落土产,时缝金属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达到同类型铬镍合金焊芯不锈钢焊条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不锈钢焊条尾部发红,开裂等问题,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焊条生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进口蒸煮器含裂纹缺陷进行了评定计算。通过用有限尺寸条板的单边裂纹类比,采用四次方程近似,作出b/R_1=1/20和b/R_1→0两条曲线,再用补插值绘制F(a/b、15/760)曲线,求得适合该蒸煮器缺陷尺寸的F(5/15,15/760)值。对埋藏裂纹采用K判据和COD判据;对内表面裂纹采用以双参数为基础的失效评定图(FAD)判据,用以判定裂纹缺陷的存在对该蒸煮器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与离子软氮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离子氮化与离子软氮化处理,工艺条件:处理温度480℃,处理时间8h,工作气压500Pa,工作电压800V,氨气流量1L/min;离子软氮化采用丙酮作为渗碳气氛,丙酬流量为0.01L/min.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氮化处理后渗层厚度为48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310 HV0.1;离子软氮化处理后渗层厚度为70μm,表面显微硬度为1286HV0.1,且离子软氮化比离子氮化渗层厚度更厚、硬度梯度更缓和.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离子软氮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对AISI 31 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软氮化硬化处理。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属于一种无氮化铬或碳化铬析出的氮和碳的过饱和固溶体 (S相结构 )。这种渗入钢中的过饱和氮和碳元素引起奥氏体晶格发生畸变 ,使渗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渗层内的最大含氮量和最大含碳量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深度 ,既有离子渗氮处理的高硬度 ,又有离子渗碳处理的高渗层厚度和良好的硬度梯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钛—奥氏体不锈钢的辉光放电钎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层相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不同渗氮条件下渗氮层的相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离子渗氮时,钢中Cr与氮反应仅形成CrN,而非Cr2N;伴随CrN的形成,渗层原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经V(N2):V(H2)为1:9及1:3气氛氮化,渗氮层韧性很高;当气氛V(N2):V(H2)达3:1时,形成大量γ’、ε桐,渗层韧性剧减;气氛V(N2):V(H2)为1:3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不同渗氮条件下渗氮层的相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离子渗氮时,钢中Cr与氮反应仅形成CrN,而非Cr2N;伴随CrN的形成,渗层原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经V(N2)∶V(H2)为1∶9及1∶3气氛氮化,渗氮层韧性很高;当气氛V(N2)∶V(H2)达3∶1时,形成大量γ′、ε相,渗层韧性剧减;气氛V(N2)∶V(H2)为1∶3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和长大动力学;分析了奥氏体的二维长大模型。讨论了合金元素在两相中的分配和影响奥氏体形成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