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CO2碳化法制备了微米级球霰石型食品级碳酸钙,探讨了碳化温度、Ca2+浓度、混合气中CO2浓度等制备工艺参数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氨水用量、碳化时间对碳酸钙产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和SEM对制备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升高、混合气中CO2浓度降低,制备的碳酸钙晶型由球霰石型转变为方解石型;Ca2+浓度增加,制备的碳酸钙颗粒尺寸增大,碳化时间增加,产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佳制备条件为碳化温度20℃,Ca2+浓度0.3 mol/L,混合气中CO2浓度30%,[氨水]/2[Ca2+]摩尔比为1.1,碳化时间为24 min,制备的微米级球霰石型碳酸钙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79μm,产率>99%,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GB1898-2007轻质碳酸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球霰石(Vaterite)是碳酸钙晶体的晶型之一,具有独特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对其宏量制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碳化法和复分解法宏量制备球霰石相碳酸钙的方法及其晶型调控工艺,为球霰石相碳酸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电石渣制备碳酸钙可实现电石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是实现电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电石渣制备碳酸钙的方法,着重介绍了电石渣中钙的提取和碳化两个主要工艺过程。综述了电石渣在制备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及其表面改性和晶型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氯化铵浸取CO_2碳化工艺易于实现浸取剂的循环利用,同时又能利用废气中的CO_2,具有较大的利用潜能和广阔前景。在电石渣制备碳酸钙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并通过控制碳化温度、加入添加剂等实现晶型控制,制得不同晶型和形状的碳酸钙产品。电石渣资源化应用制备碳酸钙,呈现出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的趋势。未来电石渣资源化利用制备碳酸钙应进一步完善循环工艺,并深入进行碳酸钙的超细化、表面改性化和晶型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晶种作为晶形控制剂,采用碳化法制备了亚微米纺锤形碳酸钙。研究了晶种添加量、碳化起始温度等因素对碳酸钙颗粒形貌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BET法比表面积测试等对样品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种在碳化过程中具有异相成核作用,提供成核位点,使生成的碳酸钙微晶在其表面生长成纺锤形。在碳化起始温度为30~35 ℃、晶种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条件下,可制备单个颗粒粒径为400~600 nm、长径比为4的亚微米纺锤形碳酸钙。  相似文献   

5.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文章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晶型及形状。纳米碳酸钙制备方法主要为复分解法和碳化法,其形状也多种多样,如立方状、链状、针状、片状、球形和纺锤形等,纳米碳酸钙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纳米碳酸钙的可控制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钙为原料,在非水体系下采用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球霰石型纳米碳酸钙椭球形颗粒。探究了碳化温度、氧化钙用量、二氧化碳流速和溶剂种类对纳米碳酸钙晶型、颗粒形貌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XRD、SEM、FT-IR和T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的形貌均有影响,碳化温度对晶型影响较大。以甲醇作为溶剂和模板,当碳化温度为5 ℃,氧化钙用量为2.8 g(每100 mL甲醇),二氧化碳流速为100 mL/min时,可制得球霰石型纳米碳酸钙椭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7.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多孔碳酸钙。以多孔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作为评价指标,探究消化时间、消化温度、液固比、模板剂浓度、碳化温度、CO2流量等对多孔碳酸钙比表面积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剂,在最佳制备条件(消化时间为1 h、消化温度为60℃、液固比(体积质量比,g/m L)为14∶1、SDS浓度为0.1 mol/L、碳化温度为30℃、碳化CO2流量为400 m L/min)下制备的多孔碳酸钙比表面积可达60.17 m2/g。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对所得多孔碳酸钙的颗粒形貌、晶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孔道结构清晰可见,晶型为稳定的方解石型。  相似文献   

8.
多种晶型纳米级改性碳酸钙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碳化法制备纳米级碳酸钙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链状,立方体,针状等多种晶型纳米级改性碳酸钙,并对其应用和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钙为钙源,硝酸锌为添加剂,与二氧化碳鼓泡碳化反应制备碳酸钙,探究了各因素对鼓泡碳化法制备碳酸钙的影响,运用单一因素变量法对鼓泡碳化法做了优化。利用XRD,SEM研究了氨水含量、CO2流量、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硝酸锌添加量对碳酸钙形貌、结构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当氨水体积分数为2.4%、CO2流量为180 mL/min、碳化时间为30 min、碳化温度为30 ℃、硝酸锌添加量为0.002 mol时,可制得形貌为球形,且为单一晶型、结晶完善的碳酸钙颗粒。并设计了正反滴实验,验证并完整提出了CaCl2-CO2-CaCO3体系中碳化反应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宏  刘跃进 《天津化工》2005,19(4):25-27
电石渣与氯化铵、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浸取液,再利用液-液连续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所制备碳酸钙的晶型为立方体、平均粒径40~50nm。此种规格的碳酸钙在涂料、塑料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考察了水、氯化铵、添加剂用量、氨水用量和碳化温度对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影响,用XRD、BET和SEM等分析手段进行了产品质量表征.SEM和XRD图表明,低温碳化有利于纳米碳酸钙的生成,且形成比较规则的立方体晶型,纳米碳酸钙产品尺度为30~80nm.  相似文献   

12.
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考察了水、氯化铵、添加剂用量、氨水用量和碳化温度对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影响,用XRD、BET和SEM等分析手段进行了产品质量表征.SEM和XRD图表明,低温碳化有利于纳米碳酸钙的生成,且形成比较规则的立方体晶型,纳米碳酸钙产品尺度为30~80nm.  相似文献   

13.
分别叙述了无机添加剂、有机添加剂、复合添加剂等对沉淀碳酸钙微细粒子形成的影响。指出由于各种反应条件、添加剂、碳化模式的影响和相互作用,采用碳酸化法的模拟生物矿化可制备出不同晶型和不同形貌的微细碳酸钙粒子;沉淀碳酸钙经历了氢氧化钙与CO2反应生成不定型碳酸钙,不定型碳酸钙向方解石型、文石型、球霰型碳酸钙转变的过程;球霰型碳酸钙的稳定性等是今后研究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机盐工业》2005,37(1):61-62
采用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通过控制不同的工艺条件,加入不同的晶型控制剂,分别制得不同粒径、不同晶型的纳米碳酸钙,再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即分别得塑料、油墨、橡胶、造纸用产品。无需特殊设备(与普通轻钙工艺比),操作方法传统,简单,产品质量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无机化工信息》2004,(4):42-42
提供了制备纳米级碳酸钙的方法,通过在石灰乳碳化过程中加入晶型控制剂如:分子量为500-15000的聚丙烯酸、柠檬酸等,控制晶型及晶体大小。当用柠檬酸为晶型控制剂时,其加量一般为石灰乳的5-15%。  相似文献   

16.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  秦娜 《广州化工》2009,37(7):45-47
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改性技术,并对纳米碳酸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分为碳化法和复分解法两类,其中碳化法可分为间歇鼓泡碳化法、连续喷雾碳化法和超重力碳化法三种。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技术目前主要有有机物表面处理、高能表面处理和无机物改性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碳化法通常只能获得立方结构的碳酸钙。采用碳化法,通过调控反应温度、晶型控制剂种类(无机或有机)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分别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包括立方状、棒状、片状、无定型以及纺锤状的碳酸钙粒子,实现了碳酸钙形貌的可控合成。此外,对碳酸钙不同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碳酸钙颗粒的成核与生长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晶型控制剂主要对晶粒的生长方向产生影响。选取棒状碳酸钙的形成过程,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得出棒状碳酸钙晶体的形成机理是溶解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碳化法,使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复合添加剂,制备含文石相的沉淀碳酸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氢氧化钠添加比例、氢氧化钙浓度以及碳化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产物中的文石相来自于碳酸钙在氢氧化镁沉淀上的异相成核和生长,方解石相来自于碳酸钙在溶液中的均相成核和生长;氢氧化钠的加入降低了溶液中碳酸钙的过饱和度,抑制了均相成核过程,降低了氯化镁的添加比例。在碳化反应温度为30 ℃、氢氧化钙浓度为1.7~ 2.0 mol/L、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物质的量比为2.6条件下,对文石型碳酸钙的生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纳米材料,在涂料、橡胶、造纸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制备不同类型的纳米碳酸钙颗粒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通过碳化法合成纳米碳酸钙,分别以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作为晶型控制剂,使用FT-IR、TEM、XRD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糖类物质结构中存在的极性—OH基团有较高的电负性,通过电荷匹配作用与Ca2+配位,从而对纳米碳酸钙颗粒的粒径大小、形貌和晶型起到调控作用。通过探究不同糖类物质对纳米碳酸钙结晶的影响,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童孟良 《无机盐工业》2012,44(12):26-27,35
研究了以白云石为原料经过煅烧、消化、二次碳化、过滤、洗涤、干燥制备碳酸钙纳米棒的工艺。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重点考查了二次碳化工序反应温度、氢氧化钙质量浓度、晶型控制剂用量及添加的分散剂种类对产品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次碳化工序中,在碳化温度为20 ℃、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为6%条件下,加入2%(质量分数)晶型控制剂和聚乙烯醇分散剂,可以制得平均直径约150 nm、平均长度约1 μm、平均长径比为6~8的碳酸钙纳米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