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使用国内外气液两相流及油气水三相流压降及相关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油气水三相管路的压降,并将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Baker压降计算公式对油田集输中的多相流管道压降计算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化工》2018,(12):101-102
对集输工艺压降规律进行了讨论,叙述了气液两相流常温输送压降计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油气水三相混输管的特点及发展。希望能对我国油气储运气液两相流常温输送工艺的优化和加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的压降计算是油气管道设计和生产运行方案制定的基础。为了评价并提高不同压降模型的计算精度,设计了一套能准确监测某油田油气水混输管道运行参数的数据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Beggs-Brill模型进行了压降计算,但存在较大误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Beggs-Brill修正模型将误差由32.79%降低到9.54%,Beggs-Brill修正模型有效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路油气混输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水平油气混输管路的瞬态数学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求解以及分层流的结构方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大量的混输瞬变流动过程实验,利用实验和现场数据对瞬态模型模拟得到的混输管道中的平均持液率、压降以及瞬变过程的入口压力、持液率等流动参数等进行了验证和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油气混输管路中的流动参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管道混输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相流动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国内混输管道流动规律研究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只有在对多相流动的流型和压降规律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准确、合理的流型判别方法和压降模型,才能使油气水多相管流的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实现油气水多相输送提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张秋阳 《辽宁化工》2020,49(4):443-445
通过对微元井段压降的分析,考虑了壁面入流的影响,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理可以推导变质量流动模型。由于油气水三相变质量流动分散流的混合程度均匀,因此在研究的时候将分散流看成了一种黏度比较复杂的均质液体。考虑到存在壁面入流对射孔井段分散流压降的影响,得到水平射孔井段油气水三相变质量流动分散流的压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廷廷  王金锋  张静 《辽宁化工》2012,41(12):1336-1337,1339
利用石油气液管路两相流理论,结合目前国内外较新的两相流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在描述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判断和压降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适用于原油/伴生气、凝析气/凝液在管道中的混输,以及垂直井筒环空两相流压降及井底流压的计算软件.对该软件的结构、功能、适用范围做了介绍,用该软件对某实际管线和井筒的压降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的功能完善、操作方便、计算结果可靠,能满足气液混输管线的设计计算和生产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气混输技术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油气混输泵研究,油气混输管路流动规律研究和油气混输附加设备研究三方面。油气混输泵内部特性指标方面研究少且停留于模拟研究状态,外部宏观特性指标停留于单因素定性分析状态,难以为油气混输泵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理论基础。油气混输管路流动规律研究还没有经实践检验的精度较高的计算公式和统一公认的模型。附加设备的投入使油气混输系统相对复杂,投资加大。为促进油气混输技术发展,建议加大各方面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9.
多相流计量问题是世界性计量难题。我厂在积极推广油气密闭混输集输模式,进行油田伴生气资源综合治理的同时,努力引进先进多相流计量技术及设备,以解决油气密闭混输情况下的油气水三相不分离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平管中油气水三相流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孝轩  宫敬 《化工机械》2005,32(6):329-335,377
对国内外油气水三相管流中的关键问题,如流型划分、油水反相以及水力计算(包括持液率和压降)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问题所在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吴渊  魏宇  徐巧娟 《辽宁化工》2012,41(3):315-317
根据已有的油气混输管路中段塞流特征参数的计算理论,找出适合低渗透油田实际生产特征的计算模型,对低渗透油田控制实际生产中混输管路的段塞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翟婧  刘德俊  张旭光  刘丽艳 《当代化工》2014,(10):2072-2075
油气水三相流动广泛存在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因此对油气水三相流流动型态的觃律迚行研究是热力计算模型和油田集输管道水力的基础,也为解决油田中混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以大庆低渗透油田第八采油厂三矿7#--4计量间环2作为试验环路迚行CFD数值模拟,按照油气水三相流的不同油水界面特征、气液界面特征最终划分为4种流型,并模拟了不同含油率、不同含气率、不同速度条件下的流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流型图及流型变化觃律。这为外围油田环状集输管网的流程运行探索了新的途径,为实现环状集输管网设计计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穆贾沃-饶方法计算水平混输管路压降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含水率、生产油气比和产液量对误差影响的统计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含水率较大,液体的流变特性呈非牛顿特性,穆贾沃-饶方法的计算误差较小。本方法适用于含水率较高,液相流体为非牛顿流体的多相流动。  相似文献   

14.
油气混输与单相输送的水力特性因受到油气之间的滑脱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管线该现象表现更为明显。在没有高程数据情况下模拟长距离油气混输管线压降,使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借助G l o b a l m a p p e r软件获取高程数据,利用P i p e p h a s e稳态多相流软件对管线进行模拟计算,使计算结果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5.
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摩擦阻力压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建立了泡状流和环状流摩擦压力降的理论模型 ,揭示了摩擦压力降随折算气速、折算液速、油水混合物含水率及管径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李爽  李玉星  王冬旭  王权 《化工进展》2019,38(8):3640-3649
随着传统油田的快速消耗,高黏稠油的开发逐渐引起了重视。有关高黏油的气液两相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本文针对高黏油气混输管路,建立了一种捕捉段塞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进行两相流水力计算和液塞长度统计的组合模型。通过气液相间滑移速度和液相连续性方程的求解得到管路中不同时刻和位置的持液率,以持液率的变化反映段塞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气液动量守恒方程关联持液率和压力,得到管路中各位置的压力变化。闭合关系式中,通过液塞平移速度、壁面及气液相界面的剪切力关系式加入黏度的影响,最终建立适用于高黏油气两相流的段塞捕捉模型。使用不同来源的数据验证模型计算压降和液塞长度的准确性,数据分别来源于国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和大庆油田的现场数据。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大部分压降误差在±15%以内,大部分液塞长度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7.
多相混输管道的压降计算是油气集输管道设计和生产运行方案制定的基础。明确影响管道压降的主要因素及其敏感性,对管道设计及运行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塔河油田集输管网实际运行情况,以沿程百米压降为目标函数,分析了原油黏度、管道管径、液相含水率及管道入口温度(管道入口处油气水混合物温度)对混输压降影响程度。选择Beggs-Brill压降模型,并用实测数据拟合当量表观黏度,对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正交试验计算。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管道入口温度管道内径液相含水率原油黏度。可为输油管线结构设计和运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分析研究水平井流入动态,包括油水两相流、油气两相流、油气水三相流流入动态研究。用各相渗透率替换绝对渗透率来修正单相流水平井产能公式,使用修正后的产能公式计算油水两相流流入动态关系;以数值模拟方法回归得到的溶解气驱水平井流入动态方程为基础,着重分析研究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的溶解气驱水平井流入动态;用Petrobras关于垂直井油气水三相流流入动态的研究思路味研究水平井油气水三相流流入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9,(10):115-116
天然气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及其自身多项优势而被广泛利用,油气混输作为一种经济性良好的运输方式也开始服务于各大油气田。然而多相流的运动很复杂,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而产生的段塞流则是危害较大,其主要危害体现在各项参数不稳,混输管路下游的处理设备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需要在混输管路末端设置段塞流捕集器来缓解这种冲击,保证下游的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9,(9):69-70
天然气于当前时代因其具有热值高、储量大而且污染小的能源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生产中。油田伴生气是天然气的一项主要来源,为了提高经济性,用单条管道实行油气混输输至下游是一种常见的输送方式,这就有必要对复杂的多相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在混输管路中,段塞流自身具有流动参数不稳定、流动形式复杂、给下游设施危害极大而又广泛存在于各种多相流的管路等不利因素,在设法减小甚至是消除段塞流之前,我们需要对段塞流的形成及流动特点等进行充分研究。当前对于多相流管路中流动的研究大体上以数值模拟和设计实验两方面入手。选取了水平管路中的段塞流流动特性及参数进行两方面的讲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