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结合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氮气驱油机理,创新提出了井组气驱提高采收率的观点,通过优选9个井组进行试验,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27万吨。结合井组气驱现场应用和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分析得出了井组气驱的机理认识,并进行了模型刻画。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是一个特殊类型油藏,超深、高温、高压、储集空间多样、油水分布复杂,属于多缝洞单元立体叠合成藏的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复合油藏。本文以该油田为例,根据油井储集体发育及其水体连通的差异影响(包括后期人工改造和开发部署),裂缝和溶洞的影响以及开发部署上分析单井含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化对该类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因含水上升造成的难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提高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开采即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碳酸盐岩中,油藏资源较为丰富,但埋藏较深,因此开采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来讲,由于其本身的特殊特点,油藏的开采难度更加难以想象,在油气开采的过程中采取注水压锥的措施,并通过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主要从注水压锥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影响注水压锥的因素来理解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吞吐进入高轮次以后,油水界面不断升高,注水替油效果不断变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起伏的高部位,此类剩余油俗称“阁楼油”。国外利用氮气及天然气驱工艺开采“阁楼油”的技术已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的开发效果,开展了对注N2开采裂缝一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行性的研究。针对塔河该类油藏的地质及生产特点,分析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有利地质条件;在井筒多相流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论证了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对注气量、闷井时间、注气采油方式、注气速度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定工艺技术保障下,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预计采收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5.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岩溶缝洞发育特征及规模影响,空间上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包括大型独立溶蚀天然缝洞、大范围小型溶蚀孔洞组合等。在试井解释过程,需要简化地层模型来进行分析。因此,在宏观上将溶蚀孔洞空间上发育较为均匀的储层等效为均质储层,实例井分析表明简化分析的方法可靠性较高,分析结果与实际油藏生产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地层流体以"管流"为主,多种流动方式共存,其递减方式与常规油藏递减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油藏各阶段开发特征及递减类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递减法为主、多种递减类型组合的技术可采标定方法,该方法对缝洞型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具有极深的油藏,不同的油藏以及各种油藏所对应的环境具有多样性,缝洞型碳酸盐为油藏的储集空间,这种储集空间的储渗能力非常低,因此成为了主要的渗流通道。当前,越来越多的油田受到了油井含水量上升的影响,这严重限制了石油的正常产量。石油开采企业必须对这种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油井的含水量较高,就可以选择注水压锥的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石油产量。主要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压锥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石油开采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与常规砂岩储层区别较大,孔洞及裂缝交错发育,大型溶蚀孔洞作为主要的流体储存空间,裂缝作为流体流动通道,由孔洞和裂缝组成的渗流空间形成了典型的双重介质模型。通过实例井分析了该类缝洞型储层试井双对数曲线所反应出的双重介质模型,为类似储层类型试井解释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Arps递减分析和模型预测2种方法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由于模型预测不存在递减段选取的问题,因此可以把模型预测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与Arps递减分析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再调整递减段,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建议2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同时对塔河油田动态储量的递减分析还提出了关于其递减段选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静态(断裂分布、储层预测、地震方差体分布)资料和单井动态(单井DST、酸压测试、生产动态数据)资料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的方法,并对具体区块作了分析,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单井测试资料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井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深度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发现两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单井“出水深度”(即油水界面)随其构造趋势变化而变化,即所谓的“山高水高”;利用此方法可以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新井油水界面的预测,指导新井的完钻深度。  相似文献   

11.
丁健 《辽宁化工》2014,(4):417-418,421
B油田是中东某地区上世纪70年代投产的一特大型油田,其主力油藏之一是白垩系Mishrif层位的MB21碳酸盐岩油藏。在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生产特征并对下步大规模开发进行注水时机研究。这些分析研究对油藏的整体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气藏在酸压施工过程中发现,预测的施工压力低于实际的施工压力,说明模型中裂缝与井筒的连通情况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射孔密度、相位、孔径、方位进行分析,射孔参数和孔眼的清洁程度对酸压施工压力的影响分析、沿射孔孔眼茵寺裂缝起裂问题以及降低破裂压力等方面分析,提出适用的射孔参数设计原则,在满足酸压施工的前提下对射孔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底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obocinaki-Cornelius方法对底水油藏水锥突破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底水气藏的无因次锥高与无因次时间的相关关系式,利用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底水气藏水锥突破的时间。胜利油田某气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对指导底水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闫秀  龚起雨  胡光  郝玉芬  王冰 《化学世界》2019,60(10):726-732
EYY2HF井储层具有白云石含量高(平均质量分数为54%)、水平应力差大(11.78~13.06 MPa),天然裂缝较发育等特点。采用常规的酸液+滑溜水组合压裂模式,易造成近井筒裂缝复杂,不利于远端裂缝转向,影响压裂效果。采用酸性滑溜水大排量体积压裂,一方面可降低岩石骨架强度,利于远端裂缝转向,另一方面利于尽可能多地沟通天然缝。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酸性滑溜水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滑溜水减阻率>70%,表面张力<28 mN/m,降解液黏度<2 mPa·s;现场应用表明,酸性滑溜水减阻效果明显且利于复杂缝网形成。  相似文献   

15.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如何提高措施效果挖潜剩余油,对控制含水上升、减缓递减,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薄差油层地区,由于油层物性较差,提高挖潜措施效果更是非常重要。针对油井的具体情况,提出根据综合含水、沉没度制定下步措施,以达到提高产能、控制含水上升、减缓递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很多油田都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油田的含水量较高。油田在高含水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含水量高、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油田企业应该改进和完善油气集输的工艺技术,努力解决油气集输中的各种问题。对高含水期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吐哈油田高含水期地面建设工程的新工艺技术研究,实现油气集输、油气储运、油田注水、含油污水处理等功能。为了提高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采取新工艺技术措施,提高对油气田产物的分离处理能力,满足油田长期持续高产稳产的技术要求,促进油气田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东地区大部分油藏属于孔隙型碳酸岩油藏,开发初期采用衰竭开采,中后期二次采油基本采用注气方式。而无论是衰竭开采还是注气提高采收率,沥青在地层和井筒沉淀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制约原油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重点研究了实验模拟条件下注气过程中沥青沉淀对储层的伤害程度。这对于中后期注气开发过程中控制沥青沉淀,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实验表明:沥青沉淀会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造成伤害,不同的注入速度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不同,注入速度较高时,沥青沉淀对储层的伤害更严重;气驱后注入气体突破对储层的伤害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对油藏特别是孔隙型低渗透碳酸岩油藏实施注气时,尽量延长气体突破的时间,同时针对沥青沉淀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确地认识和预测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X油田为一生物礁地层圈闭的块状底水裂缝型油田,油藏边地水能量充足,油水粘度比大。开采特征主要表现为见水早,含水上升速度快。本文根据油田PVT和动态数据对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整体压锥能显著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含水,有效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指导本油田制定稳油控水措施及同类油田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碳酸盐岩缝洞体划分的基础上,将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技术运用于对哈拉哈塘油田哈6区块哈601缝洞系统储层连通性综合研究,对比各原油样品的指纹色谱的异同点,确定了取样井相应的连通关系,有效指导了油田后续开发方案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