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福建省防治芦笋茎枯病菌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并获得10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和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的EC50值在0.28~4.48 mg/L之间,且毒力回归方程斜率值介于1.0674~2.2612之间,其抑菌作用强,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65%代森锌WP、50%硫磺SC和25%嘧菌酯SC的抑菌活性。[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均可有效抑制芦笋茎枯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六种杀菌剂防治苹果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采用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灵WP、12.5%烯唑醇WP、40%腈菌唑WP和43%戊唑醇WP 6种药剂9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 1 500倍液和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对苹果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次施药后10 d的平均防效分别可达64.56%和62.62%,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建议生产上使用10%苯醚甲环唑WG 1500倍液和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相似文献   

3.
12种农药对油茶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华  束庆龙  程义明  胡娟娟  文佳 《农药》2012,51(4):304-306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抑菌作用,并得到了12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12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毒力最强的为10%苯醚甲环唑WG,EC50值为47.8630 mg/L;21%硅唑多菌灵SC、25%咪酰胺EC次之,EC50值分别为97.7232、125.8925 mg/L;100%硫酸铜结晶和70%代森锰锌WP的毒力最差。[结论]10%苯醚甲环唑WG、21%硅唑多菌灵SC以及25%咪酰胺EC均可有效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4.
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黑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黑茎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液的防效较高,分别为77%、73.4%、72.6%;经方差分析显著优于防效次之的50%嘧菌酯SC2000倍液(防效65.5%)和其他2种药剂。建议生产上使用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防治贡柑黑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等15种药剂的EC50、EC95值,并做氟硅唑等5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EC95(mg a.i./L)排序,抑菌活性较高的有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田间防效较好的有10%氟硅唑WP、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WP、50%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72%代森锰锌.霜脲氰WP,而10%氟硅唑EW防效较差。[结论]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和剂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6)
[目的]通过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4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戊唑醇、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最好,达93.86%,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为62.48%。[结论]啶酰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对西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菌剂及混剂对葡萄褐斑病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褐斑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难度。测定了市场上用于防治该病害的10种主要杀菌剂的室内杀菌活性,活性较好的杀菌剂有40%氟硅唑EC、50%咪鲜胺WP、10%苯醚甲环唑WG。通过混剂筛选试验,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灵WP(质量比4∶1、2∶1、1∶1)、40%氟硅唑EC∶70%代森锰锌WP(质量比4∶1、2∶1)、50%咪鲜胺WP∶70%甲基硫菌灵WP(质量比4∶1、2∶1、1∶1)是较好的杀菌剂组合,对葡萄褐斑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段晓东  刘薇  羌松 《农药》2013,(7):527-528,532
[目的]为新疆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鹰嘴豆新病害褐斑病病菌Ascochyta rabiei Pass.的毒力。[结果]10%苯醚甲环唑WG、25 g/L咯菌腈FS、30 g/L苯醚甲环唑FS、50%嘧菌环胺WG四种药剂抑菌作用最强,药后10 d,EC50值为0.001-1.461 mg/L范围内,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其次是30%苯甲.丙环唑EC、50%多菌灵DF,药后10 d,EC50值在1.544-3.280 mg/L范围内,也表现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WG、30%苯甲.丙环唑EC、25 g/L咯菌腈FS、50%嘧菌环胺WG和30 g/L苯醚甲环唑FS抑菌效果好,可以适当轮用。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5,(6)
[目的]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病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的室内毒力,比较分析桑褐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进行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对桑褐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14 mg/L;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其EC50值为0.021 mg/L;500 g/L百菌清SC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值为105.677 mg/L。桑褐斑病菌对70%丙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DP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斜率值为1.886、1.471,其余药剂敏感性相对较低。10%苯醚甲环唑WG、300 g/L苯甲·丙环唑EC田间防效较好(防效为66.225%、67.476%),防效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DP(防效为29.12%)。[结论]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P是防治桑褐斑病有效药剂,可在大田适当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赵杰  刘君丽  司乃国  李志念  陈亮 《农药》2012,51(4):289-291
[目的]为了研究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的生物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多种杀菌剂及其混剂组合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啶菌(恶)唑和苯醚甲环唑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3233、0.6604 mg/L;三环菌胺和甲霜灵对黄瓜猝倒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0282、2.5163mg/L.啶菌(恶)唑与苯醚甲环唑、三环菌胺与甲霜灵两两配比组成混剂,不同混剂组合在部分配比中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结论]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三环菌胺和甲霜灵分别对3种病菌表现出了很强的抑制作用;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1∶5)、三环菌胺·甲霜灵(1∶3和1∶5)分别对病菌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田间喷雾处理,测定不同杀菌剂及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7%吡唑·氟环唑SE、75%肟菌·戊唑醇WG、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和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喷雾处理对小麦叶锈病防效分别为88.52%、76.01%、71.68%和67.20%;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82.80%和79.07%。[结论]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以及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的处理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质量比8∶5)对菌丝生长的抑制(EC50值为0.238 mg/L)作用最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显著高于其他6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次施药7 d后,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95.33%)最为突出,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结论]7种杀菌剂中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混合物对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优选用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20%氟胺·嘧菌酯WG、75%戊唑·嘧菌酯W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用量等,于2012年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防治1次。结果表明:20%氟胺·嘧菌酯WG 750~1 500 g/hm2、75%戊唑·嘧菌酯WG 150~300 g/hm2对纹枯病1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2次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防治效果相近,好于300 g/L苯甲·丙环唑EC、43%戊唑醇SC、20%井冈霉素AS等处理。  相似文献   

14.
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及安全药剂,采用GB/T17980.20-2000的方法,对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比较,并增加调查了病株率防效,以供比较参考。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效为87.53%,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1.97%~79.59%,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井冈霉素水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效为63.92%~66.78%,15%咪鲜胺微乳剂防效为46.73%。病株率防效与病情指数防效趋势一致。试验条件下10个供试药剂对水稻无药害。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选用嘧菌酯、丁香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优先推荐丁香菌酯。为减缓抗性,建议采用药剂复配或轮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吴文能  吉宁  雷霁卿  何军  张卜艳  王加忠  王瑞 《农药》2020,59(2):135-139
[目的]确定引起贵州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室内筛选用于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杀菌剂。[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通过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种类;筛选12种商品杀菌剂对炭疽病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有效药剂,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从贵州省凯里市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分离鉴定出3株病原菌,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炭疽病菌(C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采用科赫法则,对3株病原真菌进行刺伤回接,发现3株均为水晶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12种杀菌剂对水晶葡萄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50%咯菌腈WP、50%苯菌灵WP、42%噻菌灵SC和43%戊唑醇SC对水晶葡萄炭疽病菌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1024、0.1386、0.1624、0.1974 mg/L。[结论]凯里水晶葡萄采后病害病菌为青霉菌、炭疽病菌和链格孢菌;筛选出12种药剂针对水晶葡萄采后病害炭疽病菌的药剂,其中50%咯菌腈WP对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为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唐涛  王帆帆  段媛媛  郭晓亮  郭杰  游景茂 《农药》2021,60(4):297-300
[目的]通过比较13种生物源杀菌剂对华重楼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华重楼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基于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重楼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ES1对13种生物源杀菌剂的敏感性,在田间条件下,评价了4种生物源杀菌剂对华重楼灰霉病防治效果[结果]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0.5%苦参碱水剂对Botrytis cinerea ES1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100 mg/L,在离体华重楼叶片上,4种药剂对华重楼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在70%左右,田间防效在60%左右[结论]丁子香酚、蛇床子素、中生菌素和苦参碱对华重楼灰霉病菌B.cinerea ES1菌丝生长很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在田间对华重楼灰霉病的防治也表现良好,可用于华重楼灰霉病的预防,配合发病后的化学药剂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稻秆腐菌核病是苏打盐碱地水稻重要病害,为了筛选防治水稻秆腐菌核病有效杀菌剂对17种杀菌剂进行试验。[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对供试药剂建立毒力回归线,进行EC值分析。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50%异菌脲WP、25%咪鲜胺(德国)EC和25%咪鲜胺EW防治效果明显,达到了80%以上;25%丙环唑EC达到70%。[结论]防治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首选50%异菌脲WP、25%咪鲜胺(德国)EC和25%咪鲜胺EW,25%丙环唑EC可以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玉  甘炳春  隋春  魏建和 《农药》2012,51(3):215-217,221
[目的]掌握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该病害。[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平板对峙法进行药剂筛选。[结果]多主棒孢菌丝最适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8℃及最适pH值为6。完全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值分别为0.1115、0.1594、0.1946 mg/L。[结论]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牡丹绒边胶盘孢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6种药剂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绒边胶盘孢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并对相对抑制率大于60%的5种药剂配成5个梯度质量浓度,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25%戊唑醇WP、25%丙环唑EC、400 g/L氟硅唑EC、20%嘧霉胺WP、10%苯醚甲环唑WG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320、0.0642、0.1392、0.2044、0.5848 mg/L。[结论]为牡丹绒边胶盘孢叶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了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