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文西地区地层、构造、生、储、盖及后期保存条件进行研究 ,指出该区含油层系较多 ,但主力层系突出 ;油气藏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 ,油气藏类型以小断块油气藏为主 ;文西地垒带油气富集程度高而文西顺向屋脊带油气富集程度低。并结合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说明 ,文西地区下步滚动勘探应以沙二下、沙三中层系为主 ,采用打“聪明井”进行多层兼探 ,着重寻找“墙角式”断块油藏、小断块油藏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对文西地区地层、构造、生、储、盖及后期保存条件进行研究,指出该区含油层系较移,但主力层系突出;油气藏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油气藏类型小断块油气藏为主;文西地垒带油气富集程度高而文西顺向屋脊带油气富集程度低。并结合近几年和勘探实践说明,文西地区下步滚动勘探应以沙二下、沙三中层系为主,采用打“聪明井”进行多层兼探,着重寻找“墙角式”断块油藏、小断块油藏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徐家围子油田油气藏类型有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4种油气藏类型,主要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研究认为,主要的油气藏类型是断层——岩性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以纯岩性油气藏为主。在研究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期次的研究,总结出徐家围子地区油气运聚成藏的4种模式,并确定了油气成藏及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升22区块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来自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为储层条件,在断层遮挡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密集的断裂构造带是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而圈闭分布特征影响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濮凹陷柳屯—海通集洼陷及周边油气藏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本区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藏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八个亚类,不同类型油气富集程度不同,以反向、顺向断块、构造-岩性油气藏最富集,其次为断背斜、断鼻、墙角断块油气藏,而砂岩上倾尖灭、透镜状岩性及古潜山油气藏至今无大的突破。本文提出“洼陷的控边断层下降盘断层发育区或构造发育区,尤其是继承性构造发育区是下一步洼陷勘探最有利场所”的观点对本区及其他洼陷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葡萄花油田西部葡萄花油层断层极为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储层发育变窄、变薄。在分析葡萄花油田西部区域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不同区带上的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为:背斜带构造成藏模式、斜坡带构造-岩性复合成藏模式和凹陷带岩性成藏模式;并从动、静态要素分析确定了油气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岸地区沙一段是东濮凹陷重要油气勘探区及重要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河岸地区沙一段储层发育,表现为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及河口坝沉积等沉积类型,生储盖组合良好;东部前梨园佳陷烃源岩母质类型好,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西部海通集洼陷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或,型干酪根为主,为河岸地区提供丰富的油源;河岸地区主要发育反向断块型等构造圈闭,也有构造-岩性圈闭和止倾尖灭型油气藏,形成自生自储断块层状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受构造控制明显,储层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从储集层条件、油源条件和盖层条件、成藏类型及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油气藏条件,进一步分析了河岸地区油气成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宁海地区沙三、沙四段砂砾岩体是该区重要的勘探类型。本文从油源条件及储盖条件两个方面的对研究区成藏条件开展分析。同时通过不同层系砂砾岩油藏的解剖,明确了研究区砂砾岩油藏的成藏序列。研究表明主要受到油藏埋深及储层物性的共同控制,可划分为中深层高充满带和中浅层低充满带两个油气成藏序列。中深层高充满带主要发育扇根遮挡的岩性油藏;中浅层低充满带依据构造样式及泥岩发育程度可分为背斜油藏、反向翘倾油藏、断层遮挡油藏和隔层遮挡油藏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陈家庄凸起北坡东营组地层超覆带油源主要来自渤南洼陷的沙四、沙三段烃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及其前缘浊积扇体中,其中以东三段砂岩为主力储层,东二段泥岩为局部性盖层,渗透性储层、不整合面和断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凸起边缘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缓坡带-洼陷带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其中,古地貌控制地层超覆和小型鼻状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运移,盖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陈家庄凸起西段宽缓的低凸起分布区应为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带油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储层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储集类型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有效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了油气分布和富集,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关键,油气聚集区在构造高部位。结合侯尚村潜山的源储关系,控藏因素,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侯尚村潜山下步勘探方向为奥陶系单面山块状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绪磊 《云南化工》2019,(7):160-161
双城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带,近几年在双城南洼漕相继发现营四段、登娄库组含油储层,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的勘探方向。作为全新的勘探领域,该含油层系的成藏特征尚不清楚,制约了勘探部署。系统分析源岩、储层等要素研究其成藏特征,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认为:营四段暗色泥岩为本区的重要源岩层系,砂岩、砂砾岩、火山岩均发育好储层,具有三种成藏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欢喜岭-曙光斜坡(西斜坡)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组合、孔隙类型、孔隙特征等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了储集性能及储集性能影响因素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别很大,不但不同层位,即使同一层位砂岩的储集性能差别也很大。砂体产状特征对物性有一定的影响,单层砂体较厚的储层往往比薄层砂储层的物性要好;影响研究区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物源区母岩岩性、断裂活动及古地形等。多数情况下,储层的储集性能受成岩作用的影响更大一些,甚至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为一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该类油藏构造复杂、油砂体分布零散,开发难度较大。鉴于此,综合利用地质、测井以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油砂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该油藏今后注采完善、提高区块的水驱动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濮凹陷赵庄油田沙三上段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三上段油藏主要富集于各断块高部位,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长、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断块层状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三上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赵庄构造及整个长垣断层下降盘沙三上段油气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下一步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藏中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和石炭系。本文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对石炭系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藏类型,分析了油气成藏的有利因素,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探区长2+3油藏差异类型较大。通过构造、沉积和油气藏对比剖面研究,结果表明:1)志丹探区长2+3油藏主要类型有岩性圈闭油藏、构造—岩性圈闭油藏、岩性—构造圈闭油藏;2)志丹探区典型岩性油藏分布在长23、长33层位,产量较低;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长21、长23层位,产量较低;岩性—构造油藏主要分布在长21,主要受构造控制,产量较高;3)受构造、岩性圈闭控制因素影响,构造控制油藏产能相对大于岩性控制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借助大量钻测井、岩心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及分析手段,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层、构造、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层特征等基础上,进一步对长6油气藏进行全面综合剖析,指出长6油气藏类型主要为:①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②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③非均质性遮挡岩性油气藏;④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在综上研究基础上,最终总结及建立了长6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构造、储层、烃源岩特征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油燕沟潜山发育中、古生界两套储层,中生界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二界沟洼陷沙三中段暗色泥岩是本区的主要烃源岩,北东向驾掌寺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潜山整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预测石油资源量约5000×104t,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9,(10):148-149
致密砂岩气藏,作为最为现实的未来油气资源的接替领域,与早期常规天然气气藏研究的不同在于其勘探思路及指导思想的不断转变。致密砂岩气勘探的重点集中于在有效生烃范围内寻找优质储层甜点,烃源岩和高效储层展布规律的研究是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曲线重构储层预测技术以及叠前AVO属性分析烃类检测方法三者有效结合,为实现致密砂岩气勘探取得突破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