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GB 8965.1—2020《防护服装阻燃服》和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内容的主要差异,从各个方面对新标准进行解读,希望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和相关检测机构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标准,帮助消费者选择适宜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问:我国纺织品阻燃法规有哪些?常用什么方法来测试? 答:我国纺织品的燃烧性起步较晚,在这几年来制定并实施了数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20286—2006《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GB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一部分:阻燃服》、  相似文献   

3.
解析GB 8965.1—2020《防护服装阻燃服》。将该新标准与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列举出新标准在阻燃性能和部分理化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之处。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标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利益要求。认为:规范永久性标识的耐久性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可以确保警示作用的长久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分析了GB 8965.1—2020《防护服装阻燃服》标准与欧标EN ISO 11612:2015《防护服装阻燃和隔热服基本要求》之间的差异,对我国阻燃服的出口设计及检测提供了帮助,为我国阻燃服标准的编制和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纤维特性、织物规格、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探讨芳纶1313阻燃花呢的开发过程,阐述芳纶1313散纤载体染色、与羊毛混纺纺纱及后整理的工艺技术。采用平幅洗呢加煮呢,使织物清洁预收缩,并在平幅松驰的状态下通过蒸汽定形、平幅煮呢(温度100℃),增加定形效果。成品色泽柔和,呢面光洁,手感活络而有身骨,较普通精纺面料达到了明显的阻燃功能。符合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标准。面料制成成衣后,不易起球,易护理,特别适合特种职业装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GB 24539—2021《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和其代替的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GB 24540—2009《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防护服》、GB/T 29511—2013《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标准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新标准变更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从事化学防护服设计、生产、检测和销售等环节的技术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识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GB/T 24278—2019《摩托车手防护服装》的标准要求,并与GB/T 24278—2009《摩托车手防护服装》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实际运用对摩托车手防护服装的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提出了建议,以方便相关企业和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项新标准,更好地为市场及消费者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术语和定义等9方面分析比较了新修订的GB 20653—2020《防护服装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与2006年颁布的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之间的差异并得出结论,了解这些差异对于相关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检验人员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析GB 12014—2019《防护服装防静电服》标准。将该新标准与GB 12014—2009和GB/T23464—2009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列出了其中涉及技术要求的改变之处。指出: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控制水平,强化了标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认为:选用导电缝纫线可以确保服装整体的静电导通。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化学防护服液密性能的测试原理,介绍了其技术特征,并根据国家标准GB 24540-2009《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和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防护服液密性能的仪器,介绍了仪器的设计原理、组成、实现方法以及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赖祥辉 《中国纤检》2011,(10):59-61
大多数涤棉交织面料按照GB/T3917.3—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测试织物的撕破强力时,常出现测试结果"空值"的现象,从而造成测试结果难以判别。本文通过研究夹钳位移的范围以及上下力学峰值的变化对测试的影响,探讨了如何避免测试中的"空值"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丁放  任学宏 《纺织学报》2020,41(3):100-105
为实现涤纶织物的低毒阻燃整理,以氯磷酸二乙酯、甲基丙烯酰胺为反应物,合成磷氮阻燃剂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磷酸酯(DMPP),通过浸渍方法整理到涤纶织物上,研究了引发剂过硫酸钾质量分数和浸渍时间对整理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浸渍时间为3 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结果表明:阻燃剂成功整理到涤纶织物表面;燃烧后整理织物炭长由大于30 cm下降到7.7 cm,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8.7%;对整理织物进行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仍达27.4%;整理织物的强力损失控制在了5%以内,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棉织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复合阻燃剂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参数的分析,确定了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阻燃剂质量浓度200 g/L,助剂质量浓度15 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3h.经整理的织物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GB 20286 - 2006标准中的阻燃1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阻燃防护服的相关评价方法及标准。概述了阻燃防护服有关的研究成果,从纤维材料的选择、纱线的设计以及防护服的服用舒适性三个方面对高档阻燃防护服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目前阻燃防护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防辐射服装的发展历史、材料分类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防辐射服装标准,以及防辐射纤维织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含芳纶系列阻燃防静电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高性能纤维芳纶分别与3种阻燃纤维混纺,并与导电纤维交织形成特定织物,对织物采用特殊染料和工艺进行染色整理.结果表明,所试制的三种织物的阻燃性能、防静电性能、强度及色牢度分别达到了消防员防护服面料、一般阻燃防护服面料和装饰用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有望在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运用标准GB/T4802.4-2009《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通过试验并与ASTM D3512-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illing Resistance and Other Related Surface Changes of Textile Fabrics:Random Tumble Pilling Tester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国标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赋予涤纶/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尿素合成植酸铵盐,通过轧—烘—焙工艺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阻燃剂植酸铵盐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阻燃性能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较好,极限氧指数升高至25.6%,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能够自熄,炭长降低为12 cm,满足GB/T 17591—2006《阻燃织物》中B1级阻燃性能的要求;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提高,热释放能力降低;植酸铵盐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9.
消防服用外层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消防服外层织物用间位芳纶Nomex和New Star的织物、芳砜纶Tanlon织物、阻燃棉织物及聚苯并咪唑(PBI)纤维与对位芳纶Kevlar混纺织物的热防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Nomex织物具有较高的热防护性能(TPP),Tanlon及间位芳纶New Star织物热防护性能接近Nomex织物,三者无显著差异。热防护性能较差的阻燃棉织物在TPP实验中的质量损失率大。上述各类织物的热防护性能随着其面密度及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选用珍珠纤维、莫代尔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再生纤维及普通棉共9种针织内衣织物进行对比实验.使用GB/T 11048-1989平板式保温仪法与GB/T 12704-1991透湿杯法等常规方法对试样进行测试,得出各试样的热湿舒适性能指标,并与ISO 11092出汗热板仪法测出的试样热阻、湿阻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