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热变形规律是改进密封设计、减小预热器漏风的首要问题。文中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转子热变形的曲线方程,接着对φ6.2米预热器的主要密封结构作了分析。转子热态运行时,由于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差会引起蘑菇状变形,转子中传热元件一般是均匀布置的。所以,转子同一高度横断  相似文献   

2.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热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风率高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面临的最大问题,预热器转子热变形导致的径向漏风是主要的漏风方式。针对空气预热器转子的热变形,提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利用ANSYS软件,以某电厂300MW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转子径向隔板的温度场和热变形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并与经验公式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法用于分析转子的热变形是可靠的,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形式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因素及现行密封形式的优缺点,提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单密封”的“双密封”形式改进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研究,通过几个发电厂实际改进效果表明,此项改进是改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大中型电站锅炉上广泛采用的尾部换热设备,漏风率高是该类设备的致命缺点,降低了电厂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技术中,防止或降低漏风即密封技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中分析了其漏风因素及现行密封形式的优缺点,提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单密封”向“双密封”形式改进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发电厂实际改进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表明,此项措施是改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大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在启动及正常运行时,由于温度的变化部件会发生变形,特别是密封系统,若变形过大会使烟气和空气泄漏。这在设计上是需要慎重考虑的。由于热变形而造成的泄漏处见图1。造成泄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转子下弯转子的上端具有较高的温度,使转子产生变形,叫做“转子下弯”或“转子弯成盘形”。在正常运行温  相似文献   

6.
目前10万千瓦以上的锅炉基本上趋向采用回转式预热器。国产最大预热器直径为9.5米,已投入运行多年。国产大直径预热器的设计及生产量较少,除了其他因素外,预热器的漏风大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调节密封间隙的装置,来解决大型预热器漏泄量过大的矛盾。本文叙述的新型双金属调节机构,是以金属受热膨胀的原理进行设计的。该装置的特性具有预热器热变形的性质,做到基本跟踪此变形量,减少漏风量。文章除介绍有关  相似文献   

7.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空气预热器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动作装置按图2的3-3线剖视图。专利的详细说明本专利介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装置。该装置能改进空气预热器的静止部分和回转部分之间的流体泄漏问题。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由径向隔板与转子联结形成圆简状回转体,在其内部布置了许多传热元件形成舱格小室。热烟气与需加热的空气通过传热元件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空气预热器漏风过大问题,以某电厂660 MW锅炉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温度场和转子隔板的热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转子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及转子隔板热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转子高温端和低温端温差大小不同,转子隔板的热变形量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工况下,转子隔板最大热变形都发生在二次风侧,最小变形量发生在烟气侧;减少径向漏风量的有效途径是避免在扇形板区域出现较大温差。  相似文献   

9.
以某电厂2×1000MW机组空气预热器为例,分析空气预热器运行过程中漏风率高的原因,采用热端自补偿径向密封片改造、建立回转式空预器密封回收系统、设计自动化逻辑控制系统等一系列优化技术,解决空气预热器在机组中低负荷情况下漏风率高的问题,实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控制在3.5%以下。  相似文献   

10.
漏风率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重要性能指标。在ASME PTC4.3《空气预热器试验规程》中关于漏风量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修正方法,通过该修正方法,可对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改造后的效果进行更加有效的漏风率指标评价。  相似文献   

11.
浅谈半模式双密封空气预热器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及传统的转子模式结构,着重介绍世界最先进的应用于大容量锅炉的半模式结构和双密封结构,结合半模式双密封结构特点阐述减少空气预热器漏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直径9.5米转子转预热器是目前国产最大的预热器。该预热器于80年年底投入运行。投运初阶段,通后上锅厂同志对该预热器的密封结构作了局部改进和现场调整后,预热器密封性能良好。试验测得,该预热器漏风率为5~6%(按美国ASME标准计算),密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详细叙述了预热器的试验方法、测试数据及整理结果。基于该预热器先进的密封性能,本文除作为一份重要资料外,也可供电厂进行预热器试验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气预热器冷端密封间隙为按照锅炉最大运行工况设定,在锅炉高负荷运行时,能维持在较小的间隙和较小的冷端漏风率,但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时,由于转子的热变形变小,会导致空气预热器冷端间隙增大。空气预热器直径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为控制大直径空气预热器低负荷运行时的冷端漏风,提出了通过在冷端加装密封板自动调节装置的思路。计算表明:采用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总漏风率和一次风漏风率,并大幅度降低冷端漏风占直接漏风的比率。通过冷端和热端漏风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式做了分析,计算了1台660 MW机组分别采用单列和双列空气预热器布置时,采用冷端漏风控制系统的经济收益和投入回报期。  相似文献   

14.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用的液压轴承本装置可装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上端、下端,或上下端都装。它既可支承转子的重量,又能保证整个转子的轴向移动,因此有利于减少漏风。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厂低负荷运行状态下容克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变形达不到预期,与冷端径向密封板间产生较大漏风间隙,导致送风机、一次风机耗电增大等问题,通过增设空气预热器冷端扇形板自动跟踪装置,并优化冷端径向板密封结构,可以在低负荷运行条件时,减少转子与径向密封板之间的间隙,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实现烟风系统优化控制,降低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16.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端径向密封间隙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综合转子转态变形量,扇形板与转子T型钢端面间隙,扇形板下放距离,传动装置电机电流,转子传动速度等多种因素的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介绍了高温间隙传感器的特性,给出了转子热态变形量的计算公式,综合以上几种控制量组成自动跟踪的PLC控制系统,并介绍了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专利系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或类似设备的转子与罩壳端板间的径向密封的改进结构。容克式回转式预热器其圆筒状转子具有许多装载传热元件用的舱格,当转子转动时这些元件首先置于烟气下受热,然后再置于空气下将吸收的热量放给空气。转子由一罩壳包住,此罩壳由端板或扇形板组成一些开口使烟、空气通过。为了防止两种流体的混合,转子舱格的隔板都装有径向密封,此密封再与扇形板的无孔部分连在一起,或者将此密封设在扇形板上,再与径向隔板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1980年总目录     
整体贡料18 16期z斗55nU刁.10阳勺4 J.ll了0刁.二月.几刁.︸咬万上占.主6向Zn,0 9 0 1 22 ,1 J.孟J.上通.上辐射和对流受热面对燃煤锅炉可用率的影响再生式空气预热器的运行与维护大功率动力机组蒸汽锅炉的经济性协调电厂机组部件以适应带中间负荷运行超临界中间负荷蒸汽锅炉的设计回转式预热器启动力矩、摩擦力矩的测量和分析上海锅炉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技术进展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系数与漏风率保温系数功的计算及它在锅炉整体热平衡中的地位防止空气预热器的酸腐蚀膜式水冷屏的宽度、对角线差及鳍根熔合度的确定提高自然循环锅炉运…  相似文献   

19.
文中概要介绍了上海锅炉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技术进展。围绕热变形这一首要技术问题,归纳了回转式预热器的技术要点,介绍了改进预热器结构的关键技术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空预器的漏风机理出发,应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间隙控制系统,即基于PLC的模糊控制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根据现场运行实际和专家经验进行丰富和补充,为开发优良的国产化商用软件提供理论参考。最后通过某电厂实际改进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表明此项策略是改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大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