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村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村城市化韩福元(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分类号TU333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可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中有36...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质量的现状分析 ,探讨两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利弊和可行性。指出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农业增长才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劳务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借助劳动时间的测算方法,估算出张家川县农村有剩余劳动力5.23万人需要转移;同时分析了张家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盲目性、低层次性等特点及其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影响因素;在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有序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最终决定于城市的工业化进程。对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各国经验说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式,即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并比较了向城市转移和就地非农化两种空间转移方式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转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发展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9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技术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人口压力为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稳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把我国由农业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问题。本文从资源配置、市场规模、工业化、就业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美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介绍了英国、日本和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和经验.英、美、日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政策对于劳动力转移有重要的影响.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我国应在农村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加强对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情况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发展建设小城市和小城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努力拆除阻碍人口流动的藩篱.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农村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首要因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其因受众多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制度的安排 ,指出旧制度的缺陷 ,提出制度创新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前提。进一步阐述制度创新应从农村教育、土地政策、城镇化、户籍制度和农民就业等方面着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文章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国外经验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对下降,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种形式,在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和资源约束日益严重的今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转移方式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曾是发达国家经济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成功转变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比较严重,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结合实际,从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原因等方面着手展开论述,提出使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日本和宁夏在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上所呈现的特点.研究发现,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属于典型的跳跃式模式、从城镇化到非农化转移模式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存模式,相比之下,宁夏则呈现初步跳跃式转移,无城镇化和非农化特征,就地转移明显.借鉴日本的经验,宁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应在加速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第三产业、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并由此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解决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现实问题,解决二元经济转换这个新世纪的最大难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城市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元经济理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这部分劳动力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反过来,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增长使之能吸收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最终这种互动的良性循环使整个国民经济过渡到现代经济增长.然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没有按照刘易斯过程一帆风顺地发展,而是表现了转移的艰难,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农业人口过多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并从我国工业化进程角度探索了它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