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最后结合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四川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小城镇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兴农产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障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劳务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借助劳动时间的测算方法,估算出张家川县农村有剩余劳动力5.23万人需要转移;同时分析了张家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盲目性、低层次性等特点及其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影响因素;在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有序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结合目前我国农场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比重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等现状,探讨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策略,以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如何合理地转移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对洪洞县和阳高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现状,为解决山西农村剩余力的转移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其因受众多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制度的安排 ,指出旧制度的缺陷 ,提出制度创新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前提。进一步阐述制度创新应从农村教育、土地政策、城镇化、户籍制度和农民就业等方面着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浙江省实际出发,结合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小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当前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质量的现状分析 ,探讨两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利弊和可行性。指出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农业增长才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湖北省出现大规模农民工回流现象,分析了湖北省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回流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回流人员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新一代农民工已构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绝对量,引导其脱离传统的低效率农业是解决回流带来的隐性失业的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农村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首要因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讲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借助于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用严格的数学推导获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方法,并给出了恰当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发展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9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技术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人口压力为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稳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把我国由农业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问题。本文从资源配置、市场规模、工业化、就业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曾是发达国家经济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成功转变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比较严重,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结合实际,从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原因等方面着手展开论述,提出使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