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棚户区     
父亲是原山西阳泉矿务局四矿的退休职工,从1958年建矿开始就住在段家背一个低矮的工棚里。后来我招工来矿工作,也住在这间工棚里,父亲便回老家了。我住进去以后才知道棚户区日子的艰辛:吃水难,排队挑水,一个来回要20分钟,尤其是在冬季,路面结冰不好走,我曾经好几次连人带桶摔倒在地,水洒了一身。  相似文献   

2.
父爱无声     
我与父亲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在我小的时候,他常年工作在外,而等到他退休回家的时候,我却又要离开家外出工作了。以前,父亲在离家几十里远的煤矿上班,从事的是井下采煤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矿单身宿舍。父亲在家的时候,总是要闷头睡上一整天。儿时的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那么“懒惰”,现在我才知道美美地睡上一觉对每个采煤工人来说是何等的享受。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好,时常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家长们的夸奖。每当这时,父亲的脸上都会挂满了喜悦。进入初中以后,我开使放纵自己,加之缺乏家人的约束,我开始吸烟、逃课,成绩一落千丈,但经…  相似文献   

3.
谷明是个在农村长大的青年小伙子,由于父亲是矿里的老工人,18岁那年他招工到矿里当了一名采煤工,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4.
细节的感动     
金启 《当代矿工》2005,(1):34-34
我有半个月的时间没见到父亲了。父亲是有三十多年矿龄的煤矿工人。我成家后,平日里就很少回家,特别是调到1公里外的矿部上班后,几乎一个月不回家一次,也就很少见到父亲。去年,矿上破产,父亲提前办了退休。按理说,正如流行歌曲中唱的那样:“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父亲退休能享清福,矿上的老工友们都这么认为。其实,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如今我们姐弟三人都已成家,工作顺利,全家也是三代同堂了,定不会让父母亲过多地担忧,父亲完全可以像许多老人一样怡然悠闲地安享晚年。可一生操劳、习惯忙碌的父亲却怎么也不肯在家中休息。他不顾…  相似文献   

5.
矿山记忆     
正有一群人,一群在开怀大笑时,只看到牙齿是白色的人。他们就是最不起眼、最不闪光、最默默无闻的人——煤矿工人。父亲在煤矿工作,所以从小我就对煤矿的一切耳濡目染。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去矿里的职工澡堂洗澡,在那里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刚升井上来的全身乌黑的矿工叔叔,他们满身满脸都被厚厚的煤灰覆盖着,仿佛刚从煤堆里爬出来一样。那时候我觉得他们好脏啊,他们一个人通常就能把一池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6.
同煤情愫     
原洋 《当代矿工》2009,(11):48-48
小时候我问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生在矿上,而不把我生在城市里呢?”因为那时妈妈的很多同学都住在市里。妈妈笑着说“我没把你生在农村就很不错了。”结婚以后,我又对他说:“看看,嫁给你,住在山下,一出门就刮一脸土。”他说:“多亏你住在山下,没住在山上,要住在山上,一出门能刮两脸土。”  相似文献   

7.
协力过关     
父亲和我同在矿上工作. 近期,矿里为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技能,计划举行一次<员工制度包>考试.一天,父亲试探性地约我打赌,比一比安全知识谁掌握得好,谁输了谁请吃饭.看了一眼年过半百的父亲,我不以为然地说:"爸,你知道我记忆力好,不如我让你10分如何!""好小子,口气不小,咱们比就一本正经地比.""OK,就这么定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还不到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在那无知懵懂的年龄,记忆是一片空白,我对母亲没有一点印象。从故乡老辈那里断断续续地了解到,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如同电影《山楂树之恋》一样。那时,父亲是一名地质队员,在湖北宜昌找矿时认识了母亲。因为父亲的家远在四川成都,他常年在鄂西山区探矿,居无定所,又比母亲大十几岁,所以他们的结合并不被外公外婆看好。出嫁后,母亲依然住在娘家,带着我和大我三岁的哥哥,与父  相似文献   

9.
我认识工会始于20年前。 那时我到矿上为病逝的父亲办理丧葬费。我踏进矿门,举目无亲,感到很凄凉,就去矿工会。工会吴师傅耐心地带我办完了所有手续,并对我的家境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他一路上陪我说话,以排遣我的伤感。他说:“你是纵精俭的二儿了吧?我五八年和你父亲一起进矿工作的。老纵很耿直,干活认真,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棵普通的榆树,却长在了我的心里。时间回溯到1975年,那是我父亲遭遇矿难离世的第九个年头,我和母亲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矿上。由于父亲去世时我尚年幼,没有印象。而母亲当时受的打击太大,恍恍惚惚已无从确认,只好求助老乡,费尽周折才找到父亲的坟。父亲单位的人在父亲的坟前立了一块木制的墓碑,可是很快就不见了。我和母亲要离开矿上,在给父亲上坟时,母亲瞅着父亲坟边的小榆树说:"记住这棵榆树,旁边就是你爹的坟!"  相似文献   

11.
我原来住在矿区山坡上的一间棚户房里。那间棚户房是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和工友们一起盖起来的,如今已无人居住,空荡荡地在风雨中矗立着。  相似文献   

12.
协议工小石     
协议工小石来与我告别。他说不打算在矿里干了,准备回家种地去。我迟疑了一会儿,劝他:“最好再认真考虑一下,找个工作不容易,回去商量一下,过了八月十五再来。如果真想走,我找车送你。” 小石走了,没有再来。 收拾办公室抽屉时,翻出了小石的父亲老石写给我的“保证书”,上写:“我儿石向河愿在矿上干采  相似文献   

13.
父亲叫李天法,已逝。他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基层干部,他的言行给了我巨大的影响,他是我人生路上的路标。 记得我八岁那年,同伙伴们在街上玩捉迷藏,有个卖西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西瓜。父亲问:“瓜是哪来的?”我说是一个老人给的。父亲不让吃,让我把瓜还给老人。当我把瓜还给老人时,老人对站在我身后的父亲说:“你这是干啥?我自留地里种的,孩子不该吃吗?”父亲见我泪跟汪汪,便掏衣兜,我知道父亲是打算买瓜了,可父亲掏了半天,没掏出什么,对我说:“你回家拿瓜干  相似文献   

14.
父亲去世已经好多年了,我对他的怀念非但没有因时间的消逝而淡薄,反而像窖存的酒,越来越浓了。 父亲是位讷言的普通矿工,在我的印象中,他总在劳碌,从没说过一句爱我的话,我也不懂父爱是什么。而在父亲永远离去之后,在回忆里,我才发现,我一直粗心地  相似文献   

15.
黎先燕 《当代矿工》2004,(10):34-34
父亲和我同在矿上工作。近期,矿里为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技能,计举行一次《员工制度包》考试。一天,父亲试性地约我打赌,比一比安全知识谁掌握得,谁输了谁请吃饭。看了一眼年过半百的父,我不以为然地说:“爸,你知道我记忆力好,如我让你10分如何。”“好小子,口气不小,们比就一本正经地比。”“OK,就这么定。”这几天,父亲下班后一回家就坐在沙发,左手拿起《制度包》,右手拿着放大镜,嘴一字一句仔细地阅读条款。我不忍心看到他样吃力地背题,就主动说:“爸,我来帮你抄一遍吧。”“不用了,十多页纸,够你受的,你是抓紧时间准备吧。”“没事,帮你抄…  相似文献   

16.
心愿     
已有一些时日未曾向住在老家的父母问候了,听小弟说父亲时常说起我,又问起了我的婚事,于是便给家中拔了个电话。接电话的邻居跑去传话,不一会儿,父亲便来了,气喘嘘嘘的,想必是一路小跑过来的。父亲的声音还是老样子,电话中总有一股令我听起来感到心酸的音调,让我心怀不忍。农村的乡俗,向来以成家为主,立业为辅,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可是很不幸,我和弟弟都没有继承这条老祖的古训。一个农村的孩子别别扭扭地学起了城里人“单身贵族”的流行色来,然而骨子里却保留着乡村的守旧,活脱脱一个四不像的“混血儿”。电话中,父亲照例问了一些我工…  相似文献   

17.
卫红霞 《当代矿工》2021,(10):28-29
"我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7月1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离岗职工温妞妞顺利搬进矿棚改二期1号楼11楼的三居室,望着窗明几净、装修一新的家,眼泪激动地流了下来.自2020年11月以来,和温妞妞一样拿到棚改二期首批房钥匙的290户矿工陆续告别了在外租房、三代人挤住在棚改一期蜗居里的历史,搬进了温暖、舒适、宽敞的电梯房,开启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夏天过去我就是名煤矿工人了。想想我将要同那群满腔热情的黑脸汉子们工作在一起,禁不住有些激动。在我的心目中,他们是那样的淳厚、朴实;同他们在一起,我想会让人振奋,对工作、生活会永远充满激情。 了解他们是在十年前。那一幕,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母亲带着我来矿看父亲,接我们的父亲显出按捺不住的欣喜,心情就跟他脚下被踩得咯吱咯吱响的雪地一样欢快。可是当打开他的宿舍门时,我的高兴劲一下子凉了下来。两张床、一个大箱子和两个板凳,便是父亲的全部家当了。里面显得有些阴暗、冷清,这就是父亲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世界     
向荣 《当代矿工》2003,(10):53-54
早就有人对我说:“你该写写你的父亲。”几欲动笔,却不知从何说起。前几日回家,看到父亲不再坚挺的背影,多年来父亲的点滴往事忽然朦胧了我的双眼…… 好人 父亲是一名矿工,19岁那年招工来到矿山,在井下一干就是几十年。他把整个青春和心血都献给了这片黑土地。 父亲刚到矿便在井下从事一线开拓工作。那时,“四块石头夹一块肉”的作业环境曾吓退了多少同来的伙伴,但父亲却留了下来。他从人称“小卫”的青年小伙子成长为  相似文献   

20.
矿山之恋     
记忆拉得很长。小时候,父亲讲的都是围绕矿山的连载版故事。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的兄弟们同住在一间工棚里,穿着一样颜色、款式的工作服和矿工靴,戴一样的矿工帽。他们在这一片荒芜的地方开山、建房、修路,在深几百米的井下开采。他们一起学习、掌握各种井下操作技能,一起下井开采,一起回家。矿山的工人特别能吃苦耐劳,那时他们常年趴在井下,低头弯腰小心地游走,井下仅有矿灯发出微弱的灯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