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冷杰 《陶瓷研究》2002,17(1):35-38
饮茶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是更要讲究,不仅要好用,而且要用一定的形式美感。本文从中国历代饮茶方式的演变与陶瓷饮茶器皿的发展和各地饮茶习俗与陶瓷饮茶器皿两方面来探讨陶瓷饮茶器皿。  相似文献   

2.
吴冷杰 《江苏陶瓷》2000,33(1):37-39
从中国历代饮茶方式的演变与陶瓷饮茶器皿的发展和各地饮茶习俗与陶瓷饮茶器皿两方面来探讨陶瓷饮茶器皿的演变与发展。饮茶是一种物质活动 ,更是精神艺术活动 ,器具则是更要讲究 ,不仅要用 ,而且要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3.
陶瓷与茶文化的联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唐、宋、明为其重要时期,唐代的青、白碗盏对烹茶文化,宋代黑釉盏瓶对斗茶文化,明代紫砂、青花瓷对泡茶文化都有重大的影响。唐、宋、明代的陶瓷器皿分别以其特有的审美功能,将茶文化提升到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饮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而茶具是构成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陶瓷茶具作为茶具中主要的类别与茶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陶瓷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其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以对中国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制作提供借鉴,创造更新的陶瓷饮茶器皿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杜燕 《陶瓷》2024,(2):125-127
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陶瓷茶具在饮茶活动中因饮茶习惯不同发生形质上的设计变化,并在品饮中产生文化升华。笔者以唐宋与明清4个中国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作为研究重点,以分析在各个时期茶文化影响下陶瓷艺术形质美学特征及变化。  相似文献   

6.
茶,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饮品,是中国人民对饮食文化的巨大贡献。而现代的饮茶方式却与千百年前大相径庭,由于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因素,历史上的茶文化几番变动,直到明清时代才逐渐形成与当今相似的泡茶法。陶瓷茶具作为这一精神文化的物质承载器皿,见证了千年来茶文化的几度变迁与人们实用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茶文化与陶瓷茶具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本文将以时间为顺序,以唐宋为重点,一一探索历代茶文化的演变以及对陶瓷茶具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走进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继承中发展,为当代茶具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彧  曾庆慧 《陶瓷》2011,(7):15-16
1形态各异的茶饮1.1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受推崇。1.2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身处青藏高原的人们"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1.3土家族的擂茶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3种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在湘、  相似文献   

8.
邵长宗 《佛山陶瓷》2014,24(12):54-56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就离不开茶具。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陶瓷茶具具有一定的保温性,透气性、光洁易清洗等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陶瓷茶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  相似文献   

9.
韩其楼 《江苏陶瓷》1998,31(3):23-25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这种非醇性饮料长期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公元9世纪后期,唐朝人陆羽在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写成了一本《茶经》,对茶叶的品种、烹茶的用水和方法以至各种茶具都作了出色的总结。一套精制的茶具用来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确实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前人饮茶,最初是将茶的青叶煎煮,然后再加上各种调味品来饮用的。最早的茶壶为花瓶形状,细而高,且多为金属制造,后来才逐渐演变成肥而矮的式样。而后烹茶方法也逐渐由煎煮改为冲泡,茶壶也普遍采用陶瓷制品,并与煮茶的壶分开使用。历代陶瓷茶具是反…  相似文献   

10.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41(4):57-57
经过认证的上乘质量及比西方产品相对低廉的价格,使俄罗斯对中国细瓷、粗瓷器皿的需求明显扩大。中国的陶瓷制品广泛应用于俄普通居民家居生活和公共餐饮业。据统计,2006年俄罗斯对中国细瓷器皿进口额达1690万美元,占俄罗斯同类产品进口总额的31%。与2004年相比,2006年俄罗斯对中国细瓷器皿的进口量增长了1倍;与2005年相比增长3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明珂  黄胜 《中国陶瓷》2003,39(6):66-67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的确是精辟之见,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与器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茶具本来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但是一旦饮茶活动进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领域,就成为一种艺术,于是有关饮茶活动的种种载体与媒介,包括茶具也因为参与其间而无不渗透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从而成为一种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陈彧  曾庆慧 《陶瓷》2011,(13):15-16
1形态各异的茶饮1.1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受推崇。1.2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身处青藏高原的人们"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1.3土家族的擂茶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3种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在湘、  相似文献   

13.
钱菊华 《江苏陶瓷》2006,39(6):21-22
茶是世界公认的饮料。在我国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历史考证,饮茶之风先从巴蜀和江南一带向北方发展,然后又从中国向世界各国对外传播,成为世界性的饮料。饮茶的方法从古到今也有几个不同的阶段。从药用到茗饮,最先采用混煮法,然后又有煎茶法,这些方法在唐代乃至晚唐非常流行,五代、宋代至元代饮茶方法主流是点茶法,明初至今则一直采用泡茶法?可谓现代所说的“茶文化”的历史和起源吧。  相似文献   

14.
方静 《景德镇陶瓷》2012,(3):144-145
引言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的发生与发展,同其它饮食日用器具一样,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的历程。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  相似文献   

15.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瓷器的发展地,享有"瓷都"之誉。景德镇集天下之名窑,汇众家之技艺精华,储有大量各式各样的瓷器精品。两千年来,从古代瓷器到现代的瓷器,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工艺水平,造型还是装饰,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一个瓷器的完美一定是造型与装饰的完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四大文化名镇。她不仅有着丰厚的陶瓷历史文化,瓷文化远播海内外。同时,她还是一个茶文化之乡。瓷、茶在这个富有文化的地带,许多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前,我有幸来到茶乡普洱。  相似文献   

17.
0前言座落在太湖之滨的古城宜兴,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陶土资源,更有六千年的悠久制陶历史。早在北宋中期,宜兴的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开采紫砂陶土并制作早期的饮茶用具了。  相似文献   

18.
史金妹 《江苏陶瓷》2011,(4):30-30,33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唯美而实用的奇葩。紫砂壶不仅是中华民族非物质遗产发展的绚丽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紫砂壶从创始、发展到兴盛,是我国茶文化历史演变的产物,也成了提高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强大催产素。紫砂壶的工艺制作发展到今天,随着紫砂制作的艺  相似文献   

19.
欧阳景山 《中国陶瓷》2006,42(11):67-67,80
景德镇古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成果,是研究古陶瓷文化的摇篮,同时亦是世界认可的陶瓷之国,文明之都。“中国”和“陶瓷”(C H I N A)是连成一体的,她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工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异彩。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不能完全替代各种生活所需,而青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陶瓷进入英国后,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陶瓷设计、文学创作及饮茶文化等,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异域情调,“中国风”陶瓷风靡英伦。英国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对陶瓷的描写,体现了英国人对神秘东方的想象和向往。随着两国瓷器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的精美外形与文化内涵也渐渐渗入英国人的文化和审美之中。通过分析英国瓷器设计中的“中国风”、充满陶瓷意象的文学作品和以瓷为贵的品茶风尚,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器物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密码,为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