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晓锋  屈忆欣  马小芳 《焊管》2009,32(9):62-66
评价了热弯及热处理热循环对X80级钢管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热弯过程中最佳加热温度和冷却速率及最佳热处理参数。首先,对来自不同炉批的2根钢管进行了工业化热弯及热处理试验。然后,对钢管试样进行实验室热处理试验。试样分别加热到900~1000℃,并以不同速率冷却,500℃下保温1h进行回火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到900~1000℃热弯,水淬并回火(500℃,1h)可获得较高的屈服强度。然而,实验室条件下试验所达到的冷却速率在工业化生产中较难实现。对于回火热处理试验,当回火热处理温度为600~650℃时,可获得最佳的屈服强度。基于实验室试验结果,采用600~650℃的回火温度是感应加热弯曲工艺生产X80级弯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江汉油田黄场区块泡沫酸化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油田黄场区块油层渗透率差异系数大,储集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3.9%,属低孔低渗细喉型孔隙;地层原油饱和压力为4.33MPa,地层压力为27.55MPa,平均地层压力系数为0.75,地层温度为65℃;属典型的三低地层;属于中等偏强的水敏、中等偏强盐敏。通过试验优化出了适应本区块特点的新型泡沫酸体系,即:18%HCl+20%SDS+(1.1%~1.2%)HPAM+(0.7%~0.8%)ADA+(0.1%~0.3%)ATA。室内双岩心酸化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泡沫酸对渗透率较小的岩心的渗透率提高倍数是用土酸时的9.3倍,这充分说明了该泡沫酸能够有效封堵相对较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分流进入相对较低渗透层,达到全面酸化的目的。用该泡沫酸体系和土酸进行了室内岩心酸化分析,发现该泡沫酸明显优于土酸体系。  相似文献   

3.
低界面张力体系对相对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80℃时胜利草桥某井地层水、两种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HD-1和HD-2的1%地层水溶液驱油时,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kro和krw的变化。岩心有刚玉砂胶结和高温灼烧地层砂填充两种,气体绝对渗透率约1.6μm^2。相对渗透率用Welge-Johnson公式表示。实验结果表明:与地层水相比,HD-1,特别是界面活性较高的HD-2使kro和krw有较大幅度提高,使残余油饱和度So和束缚水饱和度Sw相应降低;其中So由0.29分别降至0.26和0.25;与80℃时相比,在40℃下HD-1使kro明显减小,krw的减小则不明显;在地层砂填充岩心上,与地层水相比,HD-2使kro大幅度提高,So有一定程度降低,由0.28降到0.25,krw几乎无变化;表面活性剂(HD-2)对两种岩心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同。讨论了影响相对渗稼率各因素的作用机理,包括界面张力降低、润湿性改变及温度改变。图5表3参4。  相似文献   

4.
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产生的盐类沉淀(特别是CaSO_4)不仅会堵塞储层的孔隙、降低储层渗透率、减少油气产量,还会对注入和生产设备造成损害。文章针对油田注水工艺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现场采集的岩心、地层水以及配制的不同矿化度的注入水为基础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记录了不同温度、注入水体积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计算了岩心渗透率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含纳米SiO_2颗粒的注入水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对比添加纳米SiO_2前后岩心的渗透率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_2在减少CaSO_4沉淀和保护储层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CaSO_4沉淀对储层的损害。在40℃条件下,未添加纳米SiO_2时1~#注入水的平均相对渗透率仅为0. 261,添加纳米SiO_2后上升至0. 92。在25℃~40℃范围内,岩心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80℃范围内,岩心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煤岩渗透率与温度的关系及其机理,通过加热实验研究了二者在 200 ℃以内的关系,通过 X衍射分析、电镜扫描等手段,并从煤化学、煤地质学等角度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渗透率在 0.5 mD以内的煤岩,经加热处理后其渗透率可显著增至 15 mD以上。分析认为:煤岩热处理后渗透率提高的机理为:煤岩脱水以及部分挥发组分的逸散会产生新的渗流孔隙;甲烷分子的解吸以及基质凝胶化组分脱水,导致煤基质收缩;煤岩中碳氢原子发生氧化生成气态产物并逸散,形成了微小裂缝并降低了煤岩的致密程度;热应力作用下煤岩内部变形不均产生了微小裂缝。最后提出可以对煤层注入热 CO2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陕北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的作业区块存在注水压力升高、渗透率降低和采收率降低等问题。分析该区块延安组的储层物性特征、粘土矿物含量、注入水和地层水组成性质,并进行了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弱速敏和强水敏性,注入水的矿化度明显低于地层水的矿化度,与地层配伍性较差。较低的注水矿化度是造成储层强水敏的主要因素,而强水敏又会导致注水压力迅速升高和渗透率大幅降低。因此,建议在注入淡水时加入粘土稳定剂或者对地层采出水处理后回注。  相似文献   

7.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热解动力学及地层渗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是采用加热井对地层进行加热,将地层中滞留的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同时将尚未转化的固体有机质热解生成油气后采出。热解油气生成量预测及地层孔渗变化是页岩油改质开采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利用页岩井下取心样品,采用黄金管实验装置,研究了页岩加热过程中的有机质热解规律及组分动力学,获得了烃类气体、轻质油及重质油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0~500℃范围内,油的生成量先增后减,而气体量持续增加;低速升温条件下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左移,热解温度变低。重质油、轻质油和气态烃的活化能分别为39~49,57~74和56~59 kcal/mol;动力学模型可预测任意时间的烃类生成量。应用三轴高温渗透率测试装置,获得了页岩从室温到高温(550℃)条件下的氮气测试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页岩加热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分为下降段、上升段和稳定段,在温度达到有机质热解温度后,基质及裂缝渗透率均出现明显改善,比初始渗透率提高1~2个数量级。热解油气生成量及渗透率变化可为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开采的产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JHDG新型动态结垢试验仪,以渗透率恢复值(Kd/K0)为主要评价指标,从加入注水化学剂前后注入水与地层水的混配比等方面,对涠11-1油田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保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0℃时注入水(天然海水)和地层水的混配比为1∶1时结垢趋势最大;天然海水中加入注水化学剂后,结垢程度减轻,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0.0%,能满足注水开采时的储层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9.
FGW—1复合耐高温粘土稳定剂室内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由于蒸汽冷凝水使粘放物含量高的地层发生水敏,从而影响了热采效果,研究了并利用有机,无机粘土稳定剂配得到FGW-1耐高温粘土稳定剂,经耐温及稳定性实验表明,FGW-1对岩心有明显的稳定作用,可使岩心由极强水敏变为弱水敏;FGW-1耐温可达300℃以上,满足注蒸汽条件下开采稠油的需要,FGW-1现场应用效果显示:(1)提高了稠油油藏注汽开发效果,延长了汽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0.
1 白庙气田概况白庙气田原始天然气地质储量 10 7× 10 8m3 ,凝析油地质储量 15 8× 10 4t,气层埋深 2 6 30~ 4 0 90m ,砂岩气层孔隙度6 1%~ 15 5 % ,其中 84 %的层孔隙小于 15 % ,渗透率 0 1~ 12× 10 -3 μm2 。气藏温度 89 8~ 14 3 0℃ ,压裂系数 0 98~1 75 ,原始地层压力 2 5 74~ 71 38MPa。相对密度 0 5 913~0 6 913,凝析油相对密度 0 73~ 0 82mg/L ,地下粘度 0 5 3~ 8 5 4mPa·s .地层水pH值 5 4~ 6 2 ,相对密度 1 0 5~1 12 ,水型为CaCl2 型 ,总矿化度 6 8~ 17 5× 10 4mg/L。砂岩储层酸敏、水敏、速敏…  相似文献   

11.
熊健  郭平  张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111-113,116,9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西部某油藏的特低渗透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较低,油水两相流动区间范围宽的特点,且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分为直线型和上凹型2种形式,而且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模式,水驱曲线的驱替特征满足甲型水驱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立  张烈辉  周明 《特种油气藏》2006,13(5):65-67,70
在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得到油藏平均含水率,从而拟合出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该方法是一种通过生产数据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得到相对渗透率值,还可以得到相对渗透率比值。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该方法结果较为合理,具有很强的矿场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渗透率建模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永超  程林松 《特种油气藏》2010,17(2):76-78,81
针对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测井渗透率与油田开发实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矛盾,提出以油田实际生产目的层段为单位,应用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结合油田初产资料求取动态渗透率,引入校正系数,将测井渗透率校正到油田开发动态渗透率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进行测井渗透率校正,建立油藏数值模拟的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校正的测井渗透率所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拟合效果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有关特低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较少的现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特低渗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将其与中渗油藏的相渗曲线进行对比,并对其相渗曲线的特征值进行了定量描述。对比分析得出:相对中渗岩心,特低渗岩心的相渗曲线有整体向左移动的趋势,残余油饱和度较高,且该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很低,岩心的水驱最终采收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特低渗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升高,油水同流区变宽,等渗点饱和度右移.残余油饱和度相应减小.岩心的水驱最终采收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特低渗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华北油田特低渗透岩样为例,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仪,并依据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特低渗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新方法。并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T2几何均值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方法相比,特低渗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新测试方法能比较准确地测试了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渗透率与T2几何均值、渗吸效率、驱替效率和总的驱油效率的相关关系较差,T2几何均值与可动流体百分数、渗吸效率、驱替效率和总的驱油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渗透率是确定储层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准确性关系到储层产能评价的准确程度。测井数据相对试井资料更加丰富、成本低,可以有效获得井筒附近地带各小层的静态特征,为小层的产能评价提供参数支持。为了使测井渗透率的计算更为精确,以吉木萨尔致密油地区为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覆压孔渗实验数据,发现渗透率和有效覆压的无因次乘幂关系比一般认为的指数关系要好。用无因次乘幂关系模型预测地层真实岩心渗透率,进而来拟合测井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测井渗透率计算模型的目的。该方法在吉木萨尔致密油地区的应用效果良好,比直接用地面岩心实验值的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渗透水泥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欠平衡钻进井眼的固井、产层堵漏和油层防砂开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选择性渗透水泥石的概念。选择性渗透水泥石不仅具有选择渗透性,而且具有选择相渗透性,它主要由水、水泥颗粒、增孔剂颗粒、连通剂和相渗剂等添加剂组成,增孔剂主要作用是增加水泥石的空隙度,连通剂主要作用是连通增孔剂、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相渗剂主要作用是增加体系的相渗能力。选择性渗透水泥浆具有强的触变性,使水泥浆进入地层裂缝和孔隙中后,由于形成较大胶凝强度,阻止水泥浆的流动,减小漏失深度;该体系固相含量高,固相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宽,使其在较大裂缝和孔隙中多颗粒架桥的概率增大,封堵性增强;水泥石抗压强度较高,能满足某些特殊井固井、油井堵水、产层堵漏、油层防砂工艺的要求;水泥石具有很好的堵水输油性能,无论是单相渗流,还是两相同时渗流,油相的渗透性均好于水相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8.
低渗气藏的开发是我国气藏开发所面临的一个技术挑战.由于其自身低孔低渗的特点.所以渗流机理与普通气藏有很大不同.针对渗透率低于1×10-3μm2的天然低渗透砂岩,建立了一系列相对渗透率数学模型,并且对影响气水相对渗透率的一些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终得出新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临界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研究对类似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和高渗透储层都存在应力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几年,有人将岩石孔隙压缩系数与岩石压缩系数的概念混为一谈,导出了一个错误公式,并用其解释实验结果,得出了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性这一错误认识。为了澄清一些概念,阐述了有孔岩石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压缩系数的概念,并指出孔隙度与岩石孔隙有效压缩系数的关系和孔隙度与岩石压缩系数的关系不是一回事,从有孔岩石体积公式入手,导 出岩石孔隙有效压缩系数公式,通过该公式可看出,岩石孔隙有效压缩系数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岩石压缩系数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关系与油藏工程中表征孔隙度和岩石孔隙体积有效压缩系数的Hall 曲线一致,进而说明Hall 曲线是正确的。 强调指出:用错误的公式解释正确的试验,所得结论和认识同样是错误的。理论公式的结果需要实验验证,实验是科学研究中 一门基础科学,实验和理论一样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低渗透油气储层比中高渗透储层更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诸多研究者的实验数据是可信的,不是实验的系统误差所致,这已经是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研究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明确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对认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有重要意义。在多孔介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和归一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新建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是含水饱和度、驱替压力、毛细管力的函数,可以综合反映储层孔隙结构、非线性渗流和渗流干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岩心孔隙结构越复杂,油水相对渗透率越低;驱替压力对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影响,表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相对渗透率存在动态变化特征;非线性渗流对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而对水相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随着油相非线性系数的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减小;渗流干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均存在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随着干扰系数的增大而降低。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模型预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表明吻合程度高。与经典相对渗透率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新建模型对水相相对渗透率的预测结果优于经典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