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为天山雪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采用自然风干、冷冻干燥、40 ℃烘干、60 ℃烘干及真空干燥等方法对天山雪莲培养物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天山雪莲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总黄酮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冷冻干燥>自然干燥>40 ℃烘干>真空干燥>60 ℃烘干,雪莲培养物最佳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进而用自然风干、冷冻干燥、40 ℃烘干得到的样品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天山雪莲培养物黄酮的生物可接受率。得天山雪莲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为30~45%,且天山雪莲培养物的处理条件及其消化环境都影响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天山雪莲细胞黄酮含量及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以期对天山雪莲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较优的雪莲果粉的干燥方式,以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结块度、溶解时间、持水能力等为指标,比较了热风干燥(HA)、真空干燥(VD)、冷冻干燥(FD)、热泵-微波联合干燥(HPD+MW)和热风-微波联合干燥(HA+MW)5种干燥方式对雪莲果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D所得雪莲果粉色泽最好,堆积密度、休止角、吸湿性和结块度最低,溶解时间最短,持水能力最低;VD雪莲果粉品质仅次于FD;然后是HPD+MW和HA+MW;HA雪莲果粉品质最差。综合考虑雪莲果粉品质、系统能耗和干燥效率,VD为雪莲果粉的最优干燥方式。该研究可为雪莲果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超微粉碎对不同食物来源花色苷体外模拟消化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选择蓝莓、紫甘蓝、紫番薯和黑米分别作为浆果、蔬菜、薯类和谷物的代表性食物,充分干燥后进行分级粉碎,得到粗粉和超微粉,测定粉体粒径分布和营养成分;经过模拟胃肠消化后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检测消化液花色苷峰面积,计算得到花色苷生物可接受率。与粗粉相比,超微粉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平均粒径<25μm,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花色苷含量检测值显著升高;超微粉碎能够将花色苷生物可接受率提高23.78%~87.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粉碎可以解除细胞壁和纤维素等食物基质对花色苷释放的阻碍作用,提高不同食物来源的花色苷生物可接受率。  相似文献   

4.
该文使用高压均质手段构建脂质体以提高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的稳定性和生物可接受率。采用乙醇注入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脂质体,并分析其粒径、多分散指数、电位和包封率等理化指标,评价CoQ10脂质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模拟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脂质体为球形,包封率均在96%。50、100 MPa的高压均质处理将脂质体的粒径从(538.26±11.25) nm分别降低为(240.21±7.23)、(130.17±3.13) nm,而对脂质体的电位和包封率无显著影响。同时,高压均质处理有效延缓了储藏期间CoQ10脂质体酸价、过氧化值的增长,但过高的均质压力对脂质体稳定性具有不利影响。模拟体外消化显示,脂质体明显提高了CoQ10的生物可接受率,高压均质处理将该值分别提高至(31.97±1.62)%和(31.61±2.7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脂质体是实现CoQ10高稳定和高生物可接受率递送的可靠方法,对CoQ10相关产品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新鲜银杏叶片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处理,利用HPLC测定黄酮含量,发现阴干,晒干的样品黄酮含量稍高于烘干、杀青的样品,而杀青则与烘干的样品差异不大,在几种方法中以阴干处理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大豆苷、大豆素、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法干制葛根粉中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大豆素、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含量,研究干燥方法对葛根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规律,探寻最佳葛根干燥方法。结果:冷冻干燥葛根总黄酮含量最高,热风干燥葛根总黄酮含量最低,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低温热风干燥葛根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热风干燥中,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葛根总黄酮、葛根素、染料木苷、大豆素含量降低,染料木素损失殆尽,大豆苷含量增加;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对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对大豆素、染料木苷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葛根干燥时,考虑干燥成本宜采用低温热风干燥;考虑葛根内在品质宜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对葛根内在品质提高有限。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葛根黄酮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大豆苷、大豆素、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法干制葛根粉中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大豆素、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含量,研究干燥方法对葛根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规律,探寻最佳葛根干燥方法。结果:冷冻干燥葛根总黄酮含量最高,热风干燥葛根总黄酮含量最低,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低温热风干燥葛根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热风干燥中,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葛根总黄酮、葛根素、染料木苷、大豆素含量降低,染料木素损失殆尽,大豆苷含量增加;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对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对大豆素、染料木苷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葛根干燥时,考虑干燥成本宜采用低温热风干燥;考虑葛根内在品质宜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对葛根内在品质提高有限。  相似文献   

8.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膳食叶绿素及其结构变化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备膳食中常见的8种不同结构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素a和b、脱植基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酸a和b),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和胶束化实验研究它们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并测定叶黄素和叶绿素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和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消化时不同结构的叶绿素能够显著提高叶黄素的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P<0.05),其中脱镁叶绿素b的作用最为显著,所对应的叶黄素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分别为90.48%和80.44%。在消化过程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叶黄素降解产物,而叶绿素的结构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消化物和胶束的平均粒径、荧光图像以及Zeta电位值可以确定胶束液体系比消化液体系更稳定,并且叶绿素可以通过与叶黄素形成复合物来保护叶黄素。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及消化利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雪莲果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四个主要生长时期:幼嫩期(5月)、生长期(7月)、成熟期(10月)、衰老期(11月)及不同的干燥方式:恒温热风干燥(40℃)、自然干燥、微波干燥(320W)、真空干燥(60℃)、真空冷冻干燥(-60℃)对雪莲果叶中主要活性物质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采收时期及干燥方式;并讨论雪莲...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UPLC-MS/MS和INFOGEST 2.0体外静态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分析青梅在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释放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青梅多酚的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青梅中共鉴定出10种单体物质,包括7种酚酸和3种黄酮。其中,新绿原酸、表儿茶素、异阿魏酸和p-香豆酸是青梅多酚的主要单体物质。青梅多酚含量为(10.72±0.23)mg GAE/g DW,ABTS和DPPH抗氧化值分别为(16.03±1.00)和(14.65±1.40)mg TE/g DW。青梅多酚的生物可接受率为9.33%。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可接受率(63.20%)最高,其次为芦丁(21.93%)和p-香豆酸(8.14%)。青梅总酚含量、单体酚含量和抗氧化值在体外消化过程中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此外,ABTS和DPPH抗氧化值与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原花青素B1、p-香豆酸、阿魏酸和芦丁等单体物质可能是青梅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有效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乳清分离蛋白对雪莲果浆起泡特性的影响,确定雪莲果浆真空泡沫干燥特性和数学模型,以雪莲果浆固形物含量、起泡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和搅拌时间为因素,以泡沫膨胀率、泡沫稳定性和泡沫密度为指标,研究了雪莲果浆的起泡工艺,得到了雪莲果浆适宜的起泡工艺参数:果浆固形物含量5%~7%,起泡剂15%乳清分离蛋白,稳定剂1%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时间20 min。研究了不同温度(55、65、75℃)和真空度(0.075、0.095 MPa)下雪莲果浆的干燥特性。雪莲果浆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未经起泡处理的雪莲果浆相比,起泡处理显著增加了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降低了活化能,进而提高了果浆的干燥速率、缩短了干燥时间。用于描述雪莲果浆真空泡沫干燥的适宜模型为Midilli et al.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棉纱液氨改性工艺,提出了用微波干燥法去除残留氨的方法并设计了微波干燥法去除残留氨的实验系统,比较了运用微波干燥法和普通干燥法去除残留氨对棉纱上染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系统不仅验证了微波干燥法去除残留氨理论的正确性,也为棉纱染色工艺的设计提供了工程应用数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切片厚度的板栗,经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后赖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80℃真空干燥是最佳的实验条件,干燥后板栗的赖氨酸平均含量为1.76μg/ml,与80℃热风干燥后的赖氨酸平均含量为1.53μg/ml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数值上略高。微波干燥赖氨酸损失最大,其赖氨酸平均含量最高仅达0.57μg/ml。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棉纱液氨改性工艺,提出了用微波干燥法去除残留氨的方法,并设计了微波干燥法去除残留氨的实验系统。比较了运用微波干燥法和普通干燥法去除残留氨对棉纱上染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系统不仅验证了微波干燥法去除残留氨理论的正确性,也为棉纱染色工艺的设计提供了工程应用数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阴干、50℃~90℃烘干及晒干三种常用干燥方式干燥西兰花的花、茎、叶,采用HPLC测定萝卜硫素含量。西兰花不同部位中萝卜硫素含量是种子>花>茎>叶;而不同干燥方法中烘干最好,阴干最差,5种烘干温度中以90℃烘干时萝卜硫素含量最高。西兰花不同部位中种子萝卜硫素含量最高,有10.48 mg/g;而干燥方式采用90℃烘干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广陈皮和普通陈皮中7种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 对广东新会茶枝柑和福建芦柑果皮采用3种干燥方式(自然晾晒、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制备陈皮,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样品中7种黄酮(橙皮苷、香蜂草苷、甜橙黄酮、去甲基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含量, 采用二苯苦味酰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O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测试样品的抗氧化性。结果 对于本研究的两种陈皮, 热风烘干和自然晾晒陈皮的黄酮含量较高; 热风烘干陈皮的抗氧化性最高, 其次是自然晾晒, 且O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其他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陈皮黄酮的抗氧化性。结论 热风烘干制备陈皮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分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制备陈皮的品质提供依据, 同时为陈皮干燥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云南罗平小黄姜干燥后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罗平小黄姜为原料、以6-姜酚含量为实验指标(采用HPLC测定姜中6-姜酚的含量),研究了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干燥方法对姜中6-姜酚含量的影响,同时与市售干姜药材(干姜片、炮姜及高良姜)的6-姜酚含量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云南罗平小黄姜中6-姜酚的含量的影响不同,在干燥温度均为90℃的条件下,干燥至姜片水分含量为6%~8%时停止干燥,经红外干燥所得姜片的6-姜酚含量是4.69mg·g-1(干基含量),经热风干燥所得姜片的6-姜酚含量是3.77mg·g-1(干基含量),显然红外干燥对云南罗平小黄姜中的6-姜酚损失较小;与市售干姜药材相比,云南罗平小黄姜经红外干燥后,其6-姜酚含量较高,这表明生姜的产地、加工方法等对6-姜酚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苹果干燥加工过程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规律,为苹果干燥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阳光干燥对苹果片进行了处理,毒死蜱的残留量使用高效液相质谱检测。同时,利用加工因子(PF)建立了毒死蜱的变化模型,分析了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扩散系数和苹果片的复水率。结果 毒死蜱在苹果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是动态的,它的变化复合动力学模型,微波干燥和阳光干燥对毒死蜱的去除率高于热风干燥。毒死蜱的残留量与干燥条件以及农药的理化性质相关。结论 在苹果的工业生产中,推荐采用微波和阳光干燥来处理苹果,以降低毒死蜱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燃气催化式红外干燥实验装置研究稻米的红外干燥特性。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稻米的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初始含水率、辐射距离、干燥温度、处理量)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及其爆腰率的影响规律。用SAS 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平均干燥速率与爆腰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干燥温度、辐射距离、处理量、物料初始含水率。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辐射距离、干燥温度、初始含水率、处理量。稻谷平均干燥速率与爆腰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平均干燥速率越快,水分从内部向外部的迁移速度越快,导致爆腰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脂肪酸饱和度对其植物甾醇酯生物可给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模拟消化静态模型,系统研究了油酸豆甾醇酯、亚油酸豆甾醇酯和亚麻酸豆甾醇酯的体外模拟消化规律。结果表明:体外模拟消化结束后(120 min),亚油酸豆甾醇酯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率最高,为78.51%,其次是亚麻酸豆甾醇酯,为74.21%,油酸豆甾醇酯FFA释放率最低,为69.15%;3种豆甾醇酯的水解速率由大到小为亚麻酸豆甾醇酯>亚油酸豆甾醇酯>油酸豆甾醇酯;3种豆甾醇酯的水解度由大到小为亚油酸豆甾醇酯>亚麻酸豆甾醇酯>油酸豆甾醇酯;油酸豆甾醇酯、亚油酸豆甾醇酯和亚麻酸豆甾醇酯生物可给率分别为14.01%、11.11%和10.19%,总体差异较小。综上,豆甾醇酯中结合态的脂肪酸(相同碳链长度)饱和度影响其水解速率,但对豆甾醇酯生物可给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