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工人员使用螺杆泵进行采油时,泵深度会受到一定限制,而电热杆则没有这一问题,故而在稠油举升工艺中的应用颇为频繁。本文简要分析了电热采油的工艺原理,同时从选井原则、加热深度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应用电热杆实施采油,以期提高施工企业的采油效率以及采油量。  相似文献   

2.
开采较高粘度的稠油,常规螺杆泵往往表现出故障率高、举升效果差。为此,提出了电热杆螺杆泵采油方法。该方法通过空心电热杆增强螺杆泵系统动力传动杆的抗扭能力,改善井筒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工况。现场试验表明,电热杆螺杆泵采油系统对较高粘度的稠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属超深井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凝固点高、比重大,导致开采比较困难,对目前采用的电热吊杆自喷采油工艺、掺稀降粘自喷采油工艺、有杆抽稠泵采油工艺、螺杆泵采油工艺、电动潜油泵采油工艺做了详细评价分析,指出了各种采油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以自喷为主导、以有杆抽稠泵和电动潜油泵为接替的主导采油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4.
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于新哉 《石油机械》1998,26(12):23-24
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杯柱下行困难,以及油管结蜡等问题,大港油田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出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该型泵配用电热空心杆和空心杆可分别实施越泵加热和泵下注入稀释剂降粘工艺,解决了稠油不进京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井下可不安装泄油器,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大港油区立足于稠油冷采,形成了稠油井开采系列配套工艺技术,其中地层处理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单井化学吞吐、微生物采油、有机溶剂清洗等,举升工艺主体技术包括常规有杆泵、电热杆、螺杆泵、电潜泵等,同时广泛配套环空掺水加药降粘工艺。目前的工艺配套技术能够满足大港油田稠油尤其是普通稠油的开采需要,但在今后的稠油开采中,应该对各项工艺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优化、配套,提高特稠油和稠油井的开采工艺配套水平,降低稠油井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6.
电动潜油螺杆泵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杆采油设备 ,它在高粘度稠油、高含砂、高含气和斜井的原油开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杆泵在稠油开采中的抽油杆断脱以及在深井、斜井中应用时杆管偏磨等问题 ,具有检泵周期长、泵效高、能耗低等优点。在介绍了电动潜油螺杆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后 ,详述了在稠油、斜井、高含砂等疑难井开采中的现场应用情况 ,并做了经济效益分析。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减速器的承载能力 ,研制大排量高扬程螺杆泵 ,从而扩大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采油工艺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粘度高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塔河油田稠油油藏采油工艺的多样性。塔河油田稠油油藏采油工艺主要包括稠油降粘、稠油机采、复合采油工艺。目前降粘工艺以掺稀油降粘工艺为主,以电加热为辅;机械采油工艺以有杆泵采油工艺为主,螺杆泵采油工艺和电动潜油离心泵等无杆采油工艺为辅。介绍了塔河油田稠油油藏应用的主要采油工艺技术,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影响其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鲁克沁油田是埋深大的稠油油田,储层胶结疏松,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储层出砂严重.针对该稠油油藏的特点,在系统认真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试验了螺杆泵配套环空掺稀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携砂采油、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稠油冷采螺杆泵深抽配套工艺技...  相似文献   

9.
杨帆 《石油石化节能》2021,11(4):5-8,I0002,I0003
稠油的流动性差,黏度大,稠油举升工艺的关键问题是降黏、改善其流动性。某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黏开采方式,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热采技术以及地面节能配套工艺技术。介绍了油田举升工艺现状,分析了电热杆举升工艺、泵上掺热水降黏伴输举升工艺、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举升工艺和化学剂降黏举升工艺等四种举升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稠油不同举升工艺试验应用情况,经研究分析,最后得出某油田大部分稠油井采取光油管化学滴加降黏工艺+少部分特别稠油井由电加热螺杆泵举升工艺的最佳稠油举升适用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是一个复合油田,以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稠油油藏为主。针对该油田稠油区块油井检泵周期短、出砂严重、热采工艺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对采油工艺进行了改进。连续杆螺杆泵、压裂防砂、原油降粘等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延长了稠油区块油井检泵周期、控制了油井出砂、提高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1.
深水稠油测试一般采取电潜泵、气举等作为人工举升手段。针对西非某区块深水稠油油藏的特点以及资料极其匮乏而无法做好精细测试设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拟测试层的储层特征、原油物性、作业环境等的深入研究,优选出地面杆驱螺杆泵作为人工举升手段,最终采用射孔枪+防砂管+DST+螺杆泵联作测试工艺,以及空心抽油杆内电缆加热、保温油管保温的降黏措施,成功克服了稠油、出砂以及水深低温对测试造成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同类区块的测试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管道内流体摩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流体力学有关理论, 对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环空管道结构参数和螺杆泵转速对流体摩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当油管直径一定时, 过大的抽油杆直径会使抽油杆柱旋转所受的油液摩阻及油液流动摩阻增大; 泵的转速过高会使抽油杆柱旋转所受油液摩阻及油液流动摩阻增大。建议在满足抽油杆强度及其它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小直径抽油杆; 在满足泵排量、泵效及其它条件下尽量不要使泵转速过高。合理选择抽油杆直径和泵转速将显著降低地面驱动螺杆泵系统总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螺杆泵井抽油杆/泵优选及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发了地面驱动螺杆泵油井抽油杆系统分析与最优设计系统;建立了螺杆泵、杆柱直径及扶正器间距的优化设计模型。在优选螺杆泵的过程中,可从现有的泵型库中选出最优的一种,并确定油井的优化产液量、合理的下泵深度及螺杆转速。在对抽油杆进行优化过程中,又分为2个层次,分别以扶正器数目最少和杆件综合强度(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最大为目标,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动态优化的思想进行求解。完成了系统优化设计程序,并已应用于实际设计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的受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螺杆泵抽油系统的工作特点,对抽油杆柱的扭转载荷与轴向载荷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合第四强度理论,对杆柱强度条件进行了分析。受力分析和强度条件分析表明,杆柱顶部截面所受载荷最大,是设计与校核的重点部位。同时,杆柱所受最大载荷与下泵深度、杆柱直径、原油粘温关系等密切相关,必须结合相关的强度理论才能实现对螺杆泵抽油系统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5.
变频调速地面驱动螺杆泵稠油开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断、脱频繁,单井提液调参难以控制等问题,开发了螺杆泵井的变频调速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准确、实时地监控螺杆泵井的扭矩,转速等工况参数,并对螺杆泵井实施变频调速,自动控制从科学合理的调参。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有效的减缓了抽油杆的频繁断,脱问题,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6.
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采油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枝梅 《特种油气藏》2005,12(4):76-78,i0012,i0013
针对欢喜岭油田低渗区块油藏埋藏较深、液面深、供液能力差、高含蜡和泵效低的实际,系统地完善了有杆泵采油举升工艺.通过实施见到了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有杆泵采油井举升工艺状况,减少了断、卡、脱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抽油机系统的运行和生产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进而提高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地面驱动螺杆泵变频调速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采油过程中,螺杆泵的各种故障都会引起光杆转矩、转速、轴向力的变化,在驱动头上实时检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对采油系统工况诊断、抽油杆柱强度校核、杆柱受力分析、油井参数、采油工艺等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地面驱动螺杆泵变频自动调速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研制了非接触式转矩转速轴向力传感器,并在泽70断块56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达到了增产节能,提高系统效率等目的。  相似文献   

18.
空心抽油杆驱动螺杆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电机驱动井下螺杆泵采油系统中,抽油杆柱易断脱是其薄弱环节。将空心抽油杆与实心抽油杆进行了性能对比和实例计算,由此分析出空心抽油杆在螺杆系井中应用的优越性。通过校核抽油杆强度计算认为,在螺杆泵井中,采用KG36空心抽油杆时安全系数比采用CYG25实心抽油杆提高1倍左右。在采用空心抽油杆时,同步提高抽油杆工具强度,可实现抽油杆柱整体强度的提高。介绍了空心抽油杆在胜利海上埕岛油田螺杆泵井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