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道路雨水径流处理存在内部杂质淤积严重、清污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消除上述弊端,以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为研究对象,在纳污排污方面,对装置纳污结构进行改进,提出螺旋传送、电力控制的新型淤泥传送系统;在生态滤污方面,对砂滤层配置进行优化设计。以上创新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滤污、纳污、排污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所面临的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中雨水处理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y首次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建设生态城市。赤壁市提出生态城市规划概念的时间较早,但真正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在2010年。近几年来,赤壁市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推动我国走上了以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主旨的绿色发展道路。然而,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难题。文章从我国城市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剖析城市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政府责任机制、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城市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对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灵聪 《长江建设》2012,(8):178-179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城市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进行排放与清除,以保证城市道路的清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因此,在市政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提高对道路排水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视,全面思考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主要针对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期可以为市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水生态环境及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水生态环境对建立沈阳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就沈阳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战略方针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最的计算是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的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趋科学合理地计算城市生态需水量,提出了城市生态需水量的计算范围应包括城市河道、湖泊、绿地的生态需水量等,从水量和水质的角度讨论了各自的计算方法,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城市现代化必须依托水利现代化。"生态"和"环境"已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只有实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才能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上的双赢,推进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瑶 《长江建设》2010,(12):74-75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是城市生态环境却没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趋势日益严峻。由于日本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其经验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环境要素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河流生态环境受损,河流部分功能丧失,影响了城市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梳理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可为我国的城市河流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峰 《长江建设》2010,(2):58-59
近几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与城市道路相联系的景观建设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提高。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道路除满足交通等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景观,还能起到改变城市环境、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多数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大都集中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与应对,由此忽视了道路景观所具备的生态价值及效果,及其在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理念的产生,迅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反馈和认可,由此促使城市道路景观由以往单纯的功能特性逐步转变为符合交通功能需求且具备完善的生态系统。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生活空间及城市功能特性,有效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水平,给城市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以下首先阐述生态理念下城市道路景观改造的内涵,然后围绕淄博金晶大道的景观设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刘畅 《长江建设》2012,(6):80-81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同城市生态学相结合的一种规划形式,其重点在于对城市生态改造、生态恢复、生态空间形态等问题的研究。因生态改造与城市用地建设存在非同步性,造成大量此类问题的出现,而对于此类问题的界定,则需要引入可拓学,通过借助可拓学在矛盾问题解决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来为后续问题的分析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说,对可拓城市生态规划进行分析,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是协调城市创新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间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生态措施,改变传统“快排”模式,以“生态海绵”的形式缓解城市内涝和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雨洪资源的渗透、蓄存、净化、利用的良好生态循环。文章以遵义市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为切入点,阐述了海绵型城市道路排水防涝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思想,并对雨洪径流生态控制措施及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水文系统的影响,指出城市排水不利是产生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给出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雨水蓄集联合运用的模式。通过城市道路,充分利用由于城市发展而增加的地表径流,不仅可以减小暴雨洪峰流量,减轻市政排水压力,解决道路积水和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还可以控制径流污染,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道路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生态护岸、坡面绿化、道路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探讨河道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实现改善与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有机统一。该设计对类似城市的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游洋 《江苏水利》2013,(11):50-50
近日,徐州市正式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坚持经济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通过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等系列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大力改善水系环境,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保障。一是大力实施城市水环境提升工程。采取综合整治、源头控污、清淤疏浚、综合开发等多项措施,先后实施了云龙湖景观提升,故黄河市区段综合整治等一大批城市水环境工程。2013年起,徐州市启动实施"水更清"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三大功能,大力推进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尾水利用及导流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修复目标,把国内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内容分为水质修复、水量修复、生境修复和景观建设等4类,并介绍了国内常见的河道内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开发建设中裸露坡面治理和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裸露山体缺口或各类工程创伤坡面,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裸露坡面治理和植被生态恢复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深圳市开发建设当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开发建设中的裸露坡面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论述,并最终提出几种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基于嘉兴市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通过低影响开发及排水防涝系统与道路、景观设计衔接,优化城市道路设计,探索适用于嘉兴的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手法,对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道路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苏州市“自流活水”工程及“杭州G20峰会核心区河道水质提升”工程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和实施效果,对我国南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城市河道水质提升和水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结合不同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强调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和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确定建设任务和技术路线。强调急需开展生态环境价值理论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切实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这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