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基因突变式的效果。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都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地域建筑传统,是值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遗留下来的不能抹去的财富。我国传统建筑我国传统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比如宫殿、园林、寺油、佛塔、民居建筑等等。它们的艺术风格各有差别,但其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却又有一定的共同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对传统建筑文化展开总结、归纳与拓展,对国内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传统元素在建筑中加以运用的意义和目的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严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深受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出,房地产市场中地域文化的特点越来越被激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受到严重的破坏,欧式风格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疯狂流行,四处都是西方文化,城市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高伟 《中华建设》2007,(7):38-39
去年9月,《光明日报》刊登了叶廷芳先生的《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根据5月16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演讲整理)。之后,张良皋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发表题为《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的演讲。两位老先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继承传统”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友情对话。与此同时,建筑理论界人士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这对于深入探讨中国建筑文化,活跃建筑评论,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张圣楠 《治淮》2023,(7):95-96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水利建筑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探讨了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现代水利建筑的可行性。通过分别引入形态化、象征化、传意等方式的设计方法,总结了现代水利建筑表达传统文化元素的多种设计模式和应用对策,借此为水利工程更好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梁思成的名气大,在很多人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他是梁启超的儿子,其次是他和林徽因有着传奇般的爱情,最后是他与古都北京的命运生死相依。作为中国建筑大师的梁思成,他为人儒雅低调,性格内敛。他很少微笑,总是沉思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梁》这本书,由他生前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同事、也是他  相似文献   

6.
张春蕾 《中华建设》2011,(10):98-99
合院民居建筑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类型,故在中国各个地域环境中都是建筑师乐于运用的形式,但由于不同的地域因素使合院式建筑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两种典型合院民居之间的差异,试图从比较中挖掘出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涵义。在迷失中国建筑特色的今天,如何将这些传统建筑的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钟实 《中华建设》2005,(3):22-24
在西安,张锦秋的名字与这座城市几十年来出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紧密相连。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奘纪念院和刚刚落成的大唐芙蓉园,与很多城市中显眼的西式建筑相比,张锦秋的作品中让人们感受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气息。张锦秋坚持的是中式建筑,相对而言这种建筑似乎显得比较孤独,她有时也的确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因为现在人们似乎都很热心求新。求新本来是对的,但是还求洋,这个好像是一种潮流,甚至从全国层面上来说,有很多地方的官员到开发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不可谓不深厚,尤其是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之林中更是首屈一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却屈指可数。鉴于此,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作一探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传统文化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厚重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和四大文明古国的荣誉,无论对现代中国人还是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上都有着方方面面覆盖式的影响。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华建设》2005,(2):11-11
近代的中国建筑,一如梁思成在60年前就已经指出的,遭遇了“在‘改善’的旗帜之下”牺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现代的中国建筑,虽不无明显好转的一面,但也有严重恶化的一面。总之,尚未从危机中解脱。  相似文献   

10.
赵环环 《中华建设》2012,(10):44-51
澳门,一座经过西方文明洗礼的东方古城,一个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都市。回归祖国十余载,澳门在祖国的南海边奏起了一支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交响曲。澳门建筑师协会——致力于提高澳门建筑水平的专业建筑设计队伍,正努力谱写着美妙的乐章。为此,记者采访了澳门建筑师协会理事长梁颂衍先生,请他就澳门与内地的交流合作、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城市规划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建设》2013,(4):33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认为,中国建筑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抄袭严重。看到国外哪个建筑作品好看或者有特色,就抄袭人家。二是符号化。现在要求建筑有民族特色,就生搬硬套传统文化中的符号。这都不可能做好建筑。真正的好建筑,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环境,以及人文因素和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和提升,做到既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使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越来越高,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密切关联,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发展传统文化的现状,提出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坚持的原则与理念,以及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途径,旨在促进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其艺术价值在世界戏剧史中独树一帜。与它共生的演艺场所,也相应地按自己的传统发展,故而在世界建筑史中形成~种独特的观演建筑。  相似文献   

14.
李程 《长江建设》2004,(5):49-50
传统风水实际上是有关人与建筑、环境的艺术文化,具有其科学的内涵。在建筑中,风水术特别强调系统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居中适中原则、依山傍水和负阴抱阳原则等。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杰作,也是传统风水思想在建筑上充分体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丁茂喜 《长江建设》2013,(11):76-77
城镇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政治、社会以及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受到了国际发达国家的影响,使得城市建筑出现了现代化以及地方化两重性的现象。建筑风格两重性不仅不能充分表现出我国的城市建筑特色,还模糊了我国城市建筑的发展足迹。近几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关注度和热度也越来越高,这导致许多城市一味模仿或者一味建设,使得城市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得不到展现,反而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建筑和平庸建筑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王小姣 《中华建设》2021,(16):116-117
传统式建筑设计民间文化不仅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宽阔的思维空间,也能够将建筑设计的个性化特质完整的呈现出来。但是现阶段,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并不理想,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环环 《中华建设》2012,(12):24-29
绿色建筑新引擎——智慧建筑比尔·盖茨位于华盛顿湖畔的"智能豪宅",英国的"梦幻之屋",台湾林口的远雄未来城……如今,现代建筑也能够随时展现出"数字化情绪"——智慧建筑已隐然成形,成为未来建筑的典范。相比传统建筑,它们更是一个时代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刚刚还在为学生们授课的温教授此时正在接受记者的专访,这位学识与气质兼修的女士正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建筑及都市设计学系副教授,而她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台湾智慧建筑协会理事长。双重身份的融合令温教授的工作日程紧凑且有序,而她应对从容、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8.
刘滢 《中华建设》2012,(8):110-111
正1.当代地域建筑特征1.1梁思成先生言:"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一定派别,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气候物产。"某种建筑能在一个区域成为主流,即该种建筑是最为经济适用的,并符合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传统因素。当前,经济和文化因素的改变导致地域建筑的改变是必然的。地域建筑在信息社会发展,应该是创新的或者说是进步了的地域建筑,既立足于原生、传统地域建筑基本需求,亦承认各种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糅合,承认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地域化使用,以此对地形和气候作出全新的诠释;应该基本摆脱地域生存环境对于原生建筑的限制性、文化习俗对于传统建筑的束缚性,其传承的是文化基因,而文化本身的表现形式、表达形式及表现手段是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鲍威 《中华建设》2011,(9):120-121
中国村落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就有大量的部族聚居场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天灾等原因,大部分的古村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一些侥幸尚存,这些古村落便成为了发掘当地历史的重要佐证。古村落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不但包含物质性的有机载体,如村落形态,空间环境,建筑风貌等,也包括非物质的文化形态,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历史传说等,它们和有形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着乡村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乡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许多古村内部建筑已经破损严重或消失,卫生条件不佳,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面临着亟待改造的问题。建筑与景观风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传统风貌的延续、历史文化的继承、乡村特色的体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代的街区建筑格局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对建筑进行保护,己经无法适应现代人们生产、生活要求,于是,对于古村落建筑与景观风貌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每月荐书     
《中华建设》2014,(11):53-53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恩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