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高速DSP芯片TM320LF2407A开发的具有RS-485网络通讯功能的高性能通用变频器,并对其硬件,通讯协议,变频器DSP软件及其监控计算机软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3.
4.
金良海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8):64-66
介绍一种数码录音机的设计方案,它采用DSP压缩语音数据,并将压缩后的语音数据保存到FLASH存储器中,从而实现语音的录、放功能。它还具有电话接口,即不管在何处,都可通过电话操作远方的数码录音机。 相似文献
5.
6.
7.
8.
介绍一种基于电流型生物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和STC单片机STC12C5410AD的微功耗便携式快速血糖测试仪。详细说明了血糖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各模块的硬件电路及主程序工作流程,并给出了温度测量与实时时钟电路。仪器测试范围为1.1~33.3mmol/L;变异系数CV不大于3%;测试时间小于5 s;历史记录存储量180组;测试温度范围为10~45℃,具有自动温度补偿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9.
梁肇全 《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2005,(6):17-18
工业中的许多场合和工艺都需要将温度控制在某一确定值(恒温控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下面介绍的恒温控制装置(电路如图1所示)。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制作简单,可满足多种用途和需要恒温的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SmartPro集散控制系统实现全白土装置交换过程升温及恒温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SFC程序和PID控制的嵌套实现。通过该方法实现的升温恒温控制可以在程序控制与手动控制之间互相切换,达到方便、灵活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电子血压计不具备压力检定和校准功能的缺点,研制具有校准功能的电子血压计,通过改进血压计的气路结构实现压力的检定和自校准。测量实验中,静压的最大示值误差为2.1 mmHg,血压为120/80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重复性分别为3.00 mmHg和1.716 mmHg,血压为110/75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重复性分别为3.8 mmHg和1.716 mmHg;校准实验中,校准后的静压最大示值误差为0.7 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差为1 mmHg和-1 mmHg、标准差为2 mmHg和1.47 mmHg。结果表明:样机满足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的要求,校准后的样机可重新准确测量静压和血压并且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恒温水浴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恒温水箱智能测控系统.系统采用MSP430单片机作为核心,使用Pt100温度传感器为测温元件,以半导体致冷器(TEC)为制冷元件,结合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和脉宽调制(PWM)控制来实现对目标对象温度的精确控制.系统测温范围设定在0~60℃,样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测温精度优于±0.05℃的控制要求,具有±0.01℃的分辨率,控温精度±0.2 ℃.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靠性好、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及通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热量测量基本原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户用热量表.该热量表采用恒流源为PT1000供电,采用一种对温度测量中铂电阻进行等精度线性插值分段的寻优算法,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恒温箱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29(3)
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扩散气体的恒温是至关重要的.介绍了开发的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恒温箱测控系统,包括其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为了提高单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数据处理打下基础,首先对每一只传感器进行时间上的分批估计,降低误差的影响,得到各个传感器的局部决策值;再在最优融合原则下,运行加权自适应算法对各个局部决策值进行融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数据更接近测量真实值. 相似文献
17.
Ji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2013,86(7):545-551
In this paper, a boundary control problem for the solidification temperature field is discussed. The problem is modified into one consisting of the minimization of a linear form over a set of positive measures satisfying linear constraints; the minimization in the new problem is global and can be approximated by a finite-dimensional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A nearly optimal control is constructe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