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秦岭武当隆起区内存在着印支造山期前的顺层韧性剪切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以及印支造山期造山运动形成近东西向挤压逆冲推覆构造。这些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别控制着武当隆起构造中的银金矿、多金属矿的分布及成矿的富集。顺层韧性剪切构造控制银金矿、多金属矿,沿构造层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南北向滑覆构造使顺层状的蚀变带在背斜顶部加厚,成矿物质富集;挤压推覆构造使得成矿物质重新富集。建议今后加强武当隆起西缘、武当岩群下部变火山岩组与上部变沉积岩组之间,耀岭河组与陡山沱组之间的顺层滑脱剪切带的找矿。同时应注意对近南北向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州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燕山期,运动方向由SSW向NNE。推覆构造中发育不同类型的褶皱和不同程度的褶劈。推覆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点,在逆冲方向上可分为后缘带、根带、中带、锋带、外缘带。在垂向上可分为外来系统、逆冲推覆剪切带和原地系统三部分。逆冲推覆剪切作用引起了元素的动力分异,结合逆冲推覆构造元素水平分带、垂直分带、褶劈带的形成与元素分配组合特征作了相关探讨,Au、Ag在中带-2及中带-3中趋于浓集。在外来系统中,距离主逆掩推覆剪切面0.2~1.4 km范围内,Au浓集程度非常明显,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3.
武当群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武当群为构造堆垛的变沉积岩和由变火山岩组成的褶叠岩系,具圈层性变形特征,显示出在分层剪切作用下形成不同层次的顺层滑脱剪切带,代表了印支期前的变形特征。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产生的b型褶皱和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分别反映了该区地壳不同发展时期的变形效应,最终形成武当巨型推覆体。  相似文献   

4.
矿区处于北北东向坡坪逆冲推覆断层、北西向板昌逆冲推覆断层及近南北向赖子山背斜(矿区外南面)区域构造所围限的三角形地带内,并位于板昌逆冲推覆断层北部断裂带上,受东西向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区内发育了新寨背斜主体构造,在其两翼先后发育有近南北向、北东向断层及近东西向断层,并伴随断层两盘地层发育的牵引褶皱、节理、裂隙等次级构造,致使局部岩层倾角变陡、直立或倒转。新寨背斜及两翼发育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方向,其旁侧的小褶皱、节理、裂隙、层间剥离等次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产出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区调及有关专题资料,对英山—罗田地区榴辉岩的产出状态、分布规律、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探讨,认为榴辉岩与区内北西向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形成于印支期。该期因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早期的基性岩被带入地壳深部,经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转变成榴辉岩,后因隆起剥蚀而出露。  相似文献   

6.
冀北龙关石墨矿区位于娘娘庙—大庙—尚义大型韧性剪切带的南缘。经过几年的普查找矿工作,笔者认为:石墨矿区就是一条近东西向古老的韧性剪切带;是一条呈线状展布的高应变带~退化变质带。带内岩石具有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特征,发育有糜棱岩化带、片理化带及剪切褶皱。韧性剪切带内强应变域与弱应变域共存,而且在空间上有规律的排列;韧性剪切变形使石墨矿质发生激发和活化,由强应变域向弱应变域富集迁移及韧性流动,使矿体产生机械的(物理的)重就位(转变);石墨矿体均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并在弱应变域中形成有工业价值的厚大矿体,因此,韧性剪切带既是导矿构造又是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7.
粤西云浮、罗定、阳春地区的饰面石材──大理岩沿着云开大山变质地块边界断裂带呈线性分布,为一套强烈韧性变形、变质的方解石构造岩。它们是华力西—印支期板内逆冲推覆构造所形成的断裂变质岩。印支末期—燕山期又遭受了吴川—四会断裂带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褶皱和断裂等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探讨岩溶与构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上下两套碳酸盐岩地层,跨及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等三个地层单元。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岩溶在向斜核部开始初步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向梁子湖凹陷排泄;燕山中晚期为岩溶发育的鼎盛时期,以关山扇形向斜最为典型,沌口向斜和大军山向斜次之;喜马拉雅晚期由于整体沉降,老粘土层的覆盖限制了岩溶的发育;全新世长江由西向东贯通,地表水对长江沿线差异化的侵蚀破坏为陆家街地区成为岩溶易发区提供了背景条件;研究区向斜形态变化显示由北向南变形强度和断裂发育程度呈递减趋势,沌口向斜以北向斜中裂隙和岩溶更为发育,通过对不同向斜核部弯曲程度、轴面产状和褶皱倾伏角的对比显示关山扇形向斜最利于裂隙和岩溶发育;关山扇形向斜核部陆家街地区可能为近东西断裂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北北东向断裂对北西西向断裂的叠加改造形成沿断裂方向的强迳流带,使其易于溶蚀和潜蚀,陆家街地区深部大面积断裂破碎带、纵横交错的方解石脉、以北西西向张裂隙为主控制的岩溶孔洞可能为谌家矶—金口断裂和蒋家墩—青菱湖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叠加改造所致。  相似文献   

9.
对大狼山地区褶劈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揭示了褶劈构造为区内印支-燕山期三条大规模NIV向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通过褶劈带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An、Ag及多金属矿赋存规律探讨,反映出褶劈构造对成矿元素的迁移与聚集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区内褶劈构造既可作为脆-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又是寻找中低温构造热液型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随—枣七尖峰岩体周缘金矿床特征对比及成矿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枣北部环七尖峰地区为湖北省内的重要金矿成矿区带,典型矿床主要为新黄断裂附近的合河、黑龙潭金矿床以及吴山断裂附近的王家大山、吴山金矿床。前者主要控矿条件为北西向构造,金矿床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后者的控矿条件主要为近东西向构造以及地层,金矿床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通过对矿体及围岩的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初步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而七尖峰花岗杂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同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矿床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加里东期基性火山喷发和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奠定了基础;2印支期陆内造山运动以及伸展走滑构造体系为矿床的主成矿期;3燕山期七尖峰岩体的侵位既为金矿床的叠加富集提供了热源,同时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张译丹  王永春  裴蕾  方磊 《金属矿山》2015,44(10):104-109
北瓦沟地区位于营口-宽甸早元古代、印支-燕山期的Au-Ag-Cu-Pb-Zn-B成矿带内,区内构造发育,岩浆岩广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地质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区内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①区内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共同影响,尤以吕梁时期构造变形作用为主;②吕梁期韧性剪切带构造对铅锌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铅锌矿提供热源、动力、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③与矿化有关的剪切带位于倒转褶皱正常翼的条带状大理岩中,总体走向NW。根据区内铅锌矿成矿条件及其外围地区铅锌矿化异常特征、分布规律,认为角砾状铅锌矿是主要找矿对象,早元古代辽吉花岗岩附近的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带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部位。根据上述分析,圈定出了恒山里-王家堡子和大卫屯2个成矿远景区,为区内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北部南化塘地区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1:5万南化塘幅成果,主要论述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指出该区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构造变动.一次是晋宁运动,造成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组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另一次是晚海西一印支期的伸展滑晚构造,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变形阶段:早期为伸展滑晚阶段,形成以三个主滑脱面为骨架的滑脱构造系统;晚期为收缩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变形导致武当山的隆起以及兰片岩带的形成,有可能是华北与扬子地块沿该区北测商丹带碰撞的结果,属同碰撞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分析,认为桂东北地区目前有4条已识别出的韧性剪切带,分别是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韧性剪切带、三防—摩天岭韧性剪切带、瓢里—三门韧性剪切带以及马堤—泗水韧性剪切带。这4条韧性剪切带均形成于加里东期,具有明显典型的韧性剪切带特征。该区有5条金成矿带,其中有4条金成矿带与该区的4条韧性剪切带的分布位置一致。还认为很可能在三江金成矿带附近存在一条新的韧性剪切带,这为下一步研究桂东北地区韧性剪切带提供了一个新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4.
横过桐柏—大别造山带的转换压缩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出露于桐柏山区的太山口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结合对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中晚元古代地层变形及运动图象研究,指出大山口剪切带及其相关构造是一个转换压缩变形带,反映了晚元古代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对接碰撞时,运动矢量局部与造山带边界斜交。陆-陆斜向碰撞的结果,既造成垂直造山带走向的缩短和增厚,又出现平行造山带延长方向的物质迁移及右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区调及有关资料,对白莲河地区普遍发育的共轭韧性剪切系统及共轭脆性断层系统的分布规律、产出状态、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探讨,认为区内共轭构造是在印支运动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剪裂面,经燕山期强烈活动而最终形成的。共轭构造控制的区内地层展布、岩浆活动、变形变质作用及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造山带内部的正花状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花状构造是地壳内一种重要的构造组合样式,其基本结构要素有两个,一是高角度主干走滑断层式剪切带,二是呈背冲形式的叠瓦状逆冲断裂双向变形带.地球上大多数造山带均有正花状构造的发育,且具尺度不变性、不对称性和多层次性,并以走滑及缩短位移场的联合或叠加为特征,反映了剪切及挤压作用的综合变形场,是陆—陆或硅铝壳块体间斜向会聚、碰撞地球动力学体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发现,本区发育有一套特有的构造组合。这些构造(S-C面理、线理、褶皱、不对称构造等)在本区内呈组合出现。结合室内的分析鉴定看出岩石具有粒内应变构造、核幔构造。进一步表明水泉沟地区为一条轴向北东—北北东韧性剪切带。铜多金属矿体的分布与韧性剪切带的轴向有一定的关系,并出现带状分布,韧性剪切带其次一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分布。本区矿化特征也与韧性变形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在矿化较好部位,从糜棱岩到弱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矿化出现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胡斌  刘娅莎  蒋振华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7):103-105,108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床之间关系密切,但是在其成矿物质来源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总结和分析前人对华北、华南和西北三个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认识,认为这类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示踪、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都显示其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幔-下地壳或者深部矿源层,而韧性剪切带所起到的是一个导矿容矿以及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物质深部来源更为普遍且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