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C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逻辑设计法、转换设计法、时序设计法、经验设计法和顺序设计法等5种设计方法,不同的应用场合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PLC各设计方法的步骤,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及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设计内嵌式FIFO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是对传统存储器设计方法的改进,也是将来板卡存储器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近两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IP的设计方法、基于平台的设计方法。同时对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和DSP的设计新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基于IP重构的设计方法和90nm以后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共享的ALU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ALU设计,提出了基于等价变换的资源共享设计方法,在分析了ALU功能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资源共享型ALU设计实例,与基于指令功能设计方法相比,资源共享设计方法在节省资源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该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基于HDL描述的现代设计方法,而且也适用于传统的原理图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接口的IP模块可重用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设计复杂度的快速增长和市场压力的增大,要求重用已有的设计以提高设计能力。该文分析了模块间通讯方法,认为基于接口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设计的重用。通过对基于接口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根据摩托罗拉半导体IP接口(IPI,IP Interface)标准,建立了基于接口标准的IP模块设计方法和设计环境;最后结合使用基于接口的设计方法和基于层次化的片上系统总线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实例设计。  相似文献   

6.
指挥控制组织的设计是实现未来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之一。从网络化作战C2组织设计问题的描述出发,对目前存在的4种C2组织设计方法进行综述,这4种方法分别是:三阶段组织设计方法、扩展的三阶段组织设计方法、基于分组技术和嵌套遗传算法的组织设计方法以及基于粒度计算的组织设计方法,并给出这4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流程,最后对这4种C2组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中带宽晶体滤波器设计的两种方法,即等参数方法和非等参数设计方法。其中在等参数设计方法中,又分别介绍了相同节等参数设计方法和非相同节等参数设计方法,并指出两种设计民能实现的能带宽度。在文章最后有一简要示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卫星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人员掌握和运用多种设计方法。本文概括性地归纳了卫星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设计的一般性方法论,分析了卫星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特征、性质分类,总结了设计过程中运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包括模型设计法、常规设计法、系统设计法和可靠性设计法等4种主要设计方法,为设计人员进行卫星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数百万门SOC设计实现的方法。这种新的设计方法基于在后端设计过程的前期先创建物理原型。物理原型的生成与传统的后端设计方法不同,但物理原型与最终的设计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它可以成为许多设计实现方法优化的“桥梁”,大大缩短了迭代次数。物理原型层次化的设计方法也使模块划分更为优化。物理原型设计方法还改变了前端和后端设计工程师的交接(hand-off)模型。通过物理原型可以很快地验证网表,物理信息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前端和后端设计的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微带线梳状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微带线梳状滤波器设计方法在计算滤波器初始值方面存在误差较大、优化困难等问题,通过带状线模型与微带线模型的比较,提出一种新的微带线结构梳状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本思路仍然采用带状线梳状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简单的模型变换,即可设计相应的微带线梳状滤波器。该设计方法计算简单,初始值计算较为精确。利用ADS软件对设计初始值进行仿真比较,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Boost变换器,介绍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一电流模式模糊控制。这种新的控制方法属于双环控制,外环由模糊控制器构成,内环是电流环。该控制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模糊控制器作控制环路的单环控制。这种新的控制方法结合了传统的模糊控制和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能改善变换器系统的性能。本文建立了电流模式模糊控制的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推导了传递函数。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做了基于传递函数的仿真和基于电路模块的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传递函数的仿真和基于电路模块的仿真结果一致,证实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 fuzzy traffic controller that simultaneously manages congestion control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networks. The fuzzy traffic controller is a fuzzy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threshold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he equivalent capacity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an improved, intelligent implementation that not only utilizes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classical control but also mimics the expert knowledge of traffic control. We appropriately choose input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the fuzzy traffic controller so that the controller is a closed-loop system with stable and robust operation. We extract knowledge of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s from numerous analytical data using a clustering technique and then use this knowledge to set parameters of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and fuzzy control rules via fuzzy set manipulation (linguistically stated but mathematically treated) with the aid of an optimization technique named genetic algorithm (GA).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uzzy admission control improves system utilization by a significant 11%, while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act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equivalent capacity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fuzzy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is also 4%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wo-threshold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相似文献   

13.
The long time-delay often exists in industrial proces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big overshoot and long regulating time of the long time-delay system control,a new fuzzy self-adaptive PI-Smith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This method combines the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fuzzy self-adaptive proportional-integral(PI)control.The traditiona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troller in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 is replaced by fuzzy PI controller which utilizes the principle of fuzzy control to tune parameters of PI controller on-line.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for electric furnace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ening regulating time,no overshoot,no steady-state error,excellent control accuracy,and good adaptive ability to the change of system model.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地下工程内部复杂的工况和温湿度控制系统大惯性、多耦合的对象特性,引入了模糊控制技术,对调温除湿机的温湿度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在对调温除湿机的控制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并对输入输出变量进行了选取与量化,根据中央空调系统的经验模糊控制规则库进行了模糊推理和输出量的解模糊计算,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得到了模糊控制查询表,把西门子S7-300系列PLC的结构化编程思想与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结合起来,得到了实现模糊控制算法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5.
徐爱华 《电子质量》2004,(5):i010-i012
本文针对传统的隶属函数的不足,提出了在一个待优化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其隶属函数,从而使隶属函数更加合理.最后对优化后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仿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经过优化后控制品质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具有时变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结合模糊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航空发动机控制方法.采用线性滑模面和指数趋近律设计变结构控制器,应用模糊逻辑系统自适应调节切换增益,避免了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在到达阶段对不确定性的敏感性,消除了滑模控制中的抖振.通过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对系统的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具有不变性,使被控系统在整个控制阶段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有的九区图控制方法与模糊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将变电站电容器组投切精细化,利用TSC投切与MSC投切的不同特点,对传统的九区图控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将BP神经网络控制与模糊控制有效的结合,构成了模糊BP神经控制。该方法能有效减少变压器分接头与电容器组的调节,改善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中常用的PID控制依赖于变形镜的响应模型,响应模型易受扰动影响因此标定过程较为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变形镜响应模型的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将哈特曼重构波前中提取的波面评价指标的残差参数与残差差分参数作为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对输出的比例积分微分参数进行自整定,实现自适应控制。利用Matlab进行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与传统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的相关仿真。波前校正实验结果表明,变论域方法校正后波面数据优于传统模糊控制方法,波前残差的均方根值也更小。控制器系统性能实验中,传统模糊控制器的超调量偏大,而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超调量几乎为零,调节时间也更短。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的鲁棒性,提升系统的快速性的同时,利用参数自整定的特性克服了扰动因素对变形镜响应模型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校正效率,对于波前校正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单片机模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模糊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模糊控制的方法,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模糊控制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颖的)三维模糊控制器及其具体实现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新颖的)三维模糊控制器具有优良的鲁棒性、快速性和稳定性,能同时满足快速跟踪给定值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一种具有优良控制品质的实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