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烷基吡啶盐对铝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欣欣 《材料保护》1994,27(12):3-6
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吡啶盐在铝表面上的吸附,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酸碱介质中烷基吡啶盐对金属铝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水中羧甲基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对低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中性氧化法利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羧甲基壳聚糖得到不同分子量梯度的产物.在海水体系中,通过失重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羧甲基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对低碳钢的缓蚀效率,并用电化学方法和椭圆偏振法分析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增加过氧化氢用量有利于降低降解产物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缓蚀效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分子量大小的改变对缓蚀效率的影响不大;极化曲线分析表明,该类缓蚀剂为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椭圆偏振法分析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为多层吸附,随着分子量减小,吸附层厚度增厚,而分子量越大,吸附点越多,吸附越牢固.  相似文献   

3.
盐酸介质中各类表面活性剂对铝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盐酸介质中苯扎氯胺在纯铝上的吸附、缓蚀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HCl介质中苯扎氯胺(简称1227)对铝的缓蚀性能,应用吸附理论和Sekine方法对静态挂片失重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227对铝在HCl溶液中的腐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吸附型缓蚀剂、低浓度下在铝表面上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式,缓蚀率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单组份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筛选,选出了肉桂醛这种缓蚀效果较好的化合物作为缓蚀剂,对其进行热力学研究,并分别绘制出不同温度下肉桂醛的吸附等温曲线,肉桂醛在金属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分析不同温度下对于肉桂醛缓蚀性能的作用,分别获得了吸附系数、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实验得出肉桂醛缓蚀剂的吸附过程是熵值减少的放热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能逐渐变大,同时缓蚀率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制备并纯化出了医用级羧化度为103.14%、脱乙酰度为97.18%的羧甲基壳聚糖和羧化度为96.37%的羧甲基甲壳素,对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和体内外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其中以100μg/ml的羧甲基壳聚糖效果最好。体内外降解实验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中羧甲基甲壳素降解的速度相对较快,而羧甲基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在体内降解7d后,已无明显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甲壳素及羧甲基壳聚糖特性粘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在25.0℃下,羧甲基壳素及羧甲基壳聚糖(CM-CHO)在纯水溶液及NaCl水溶液中的特性粘数。在纯水溶液中用Fouss经验式关联实验数据得CM-CH及CM-CHO的分别为1197mL/g,126mL/g;是出了0.01mol/LNaCl溶液中CM-CH及CM-CHO的的238ml/g  相似文献   

9.
微波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多次醚化工艺改性壳聚糖,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羧甲基壳聚糖。讨论了原水pH值、产品用量对其絮凝性能及产品用量对其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羧甲基壳聚糖工艺简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产物具有良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锌电极材料的优良缓蚀剂汞有剧毒,以苯并咪唑缓蚀剂取代汞有益于环保。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0.1mol/LKOH溶液中苯并咪唑对锌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苯并咪唑能有效抑制锌的阳极氧化,从而抑制锌在碱液中的自腐蚀,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当苯并咪唑浓度为10.0mmol/L时缓蚀效果最佳,缓蚀率可达96.68%;苯并咪唑...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新型氢氟酸介质中铝的缓蚀剂,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该缓蚀剂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缓蚀剂用量为2.5%时,温度40~C以下,氢氟酸的质量分数在6Z以下时有非常好的缓蚀效果。该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对阳极和阴极过程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1,4-丁炔二醇对铝在氟硼酸体系中的缓蚀作用,并应用吸附理论和Sekine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1,4-丁炔二醇对铝在氟硼酸体系中的腐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4-丁炔二醇在铝表面上产生了吸附.低浓度下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式,缓蚀率随温度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吸附与缓蚀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评价微弧氧化工艺制备的镁合金生物钙磷陶瓷涂层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细胞毒性评价是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在恒流条件下制备含有双相钙磷成分的涂层试样,通过MTT比色法对该试样细胞毒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论证了试样在不同浸渍比例时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时间组毒性安全为“0”级,无细胞毒性,且不同浸渍比例对细胞毒性无影响。结论:所制备镁合金涂层生物材料在生物毒性评价中属于无毒性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土酸溶液中六次甲基四胺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下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发现六次甲基四胺能较好地抑制碳钢的腐蚀。六次甲基四胺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是产生缓蚀作用的重要原因,且吸附规律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用Sekine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获得了吸附过程相关的重要热力学参数,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熵值增大,吉布斯自由能减小;随温度升高,吉布斯自由能变增加,熵变减少,缓蚀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钢铁在酸洗过程中易腐蚀,加入缓蚀剂可以提高其耐蚀性,而采用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缓蚀剂用于20碳钢缓蚀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盐酸介质中5种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乳化剂OP-10,K_(12),吐温-20,吐温-60)单独及复配使用对20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了温度、表面活性剂及盐酸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介质中5种表面活性剂对20碳钢均有缓蚀作用,其中,乳化剂OP的缓蚀性能较优,与其他4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复配缓蚀效果优于多种缓蚀剂单独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红艾  沈莉莉  张大全 《材料保护》2012,45(2):25-27,85
氨基酸类物质无毒、易生物降解,作为缓蚀剂的研究正在兴起。将苯丙氨酸与抗坏血酸复配作缓蚀剂,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缓蚀剂在0.25mol/LHCl溶液中对铜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溶液均属于阴极型缓蚀剂;在0.25mol/LHCl溶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从1.0×10。mol/L增大至1.0×10~mol/L,缓蚀效果增强;复配溶液的缓蚀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的苯丙氨酸,且随着复配溶液中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缓蚀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失重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60对冷轧钢在0.5-7.0 mol/L H2SO4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吐温-60对冷轧钢在1.0 mol/L H2SO4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和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吸附自由能ΔG^0, 吸附焓ΔH^0, 吸附熵ΔS^0)和动力学参数(腐蚀速率常数k, 腐蚀动力学常数B),并根据这些参数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铝合金深海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铝合金深海腐蚀的研究进展,并与表层海水铝合金的腐蚀情况进行对比,讨论了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等铝合金深海典型腐蚀特征及规律,同时进一步展望了铝合金在深海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element Fe, Si, Cu and Mg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aluminum foil annealed at 300℃ and 500℃ were determined by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 The corrosion structure produced by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was also observ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g concentration at external surface wa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over the fourth degree and promoted by higher annealing temperature, which will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orrosion pits inside the large grains, and therefore 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the foils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The similar effects of microelement Fe, Si and Cu were not so str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