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各种地质信息后分析认为,渤中25-1南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主力油层为浅水三角洲相相沉积.在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的基础上,把浅水三角洲相划分为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和分支流河道间四种微相.各微相平面形态为分支流河道间夹分支流河道和天然堤,有时决口也发育在天然堤外侧.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机理,分支流河道可分成两种类型底负载型和混合负载型,阐述了这两种河道各自特征并做了比较.由于河道窄,明确分支流河道期次、类型和分布是预测有利储层及布置井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浅水三角洲相沉积构成特征——以渤中25—1南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各种地质信息后分析认为,渤中25—1南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主力油层为浅水三角洲相相沉积。在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的基础上,把浅水三角洲相划分为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和分支流河道间四种微相。各微相平面形态为分支流河道间夹分支流河道和天然堤,有时决口也发育在天然堤外侧。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机理,分支流河道可分成两种类型:底负载型和混合负载型,阐述了这两种河道各自特征并做了比较。由于河道窄,明确分支流河道期次、类型和分布是预测有利储层及布置井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评价井的测井资料和取心分析结果,建立了浅 水三角洲相隔夹层的划分标准,将其划分成四种类型。归纳总结了各类隔夹层的成因、岩性、电性和孔渗特征。依 据测井地质资料,对研究区100余口井目的层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划分和统计。通过分析各层段的隔层厚度等值线 图,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相隔层的四种展布模式。针对各种模式的展布特点,对开发层系的划分和井网的布 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的渤中25-1南油田为窄河道型油藏,油井的实际产能受河道砂体宽度影响较大,但由于中途测试时间一般较短,测试结果不能反映砂体边界对产能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目前常用的校正方法有类比法和经验法,但它们均未考虑砂体边界对产能校正系数的影响。根据窄河道砂体油井压力响应特征,推导了考虑河道边界的稳定渗流与不稳定渗流比采油指数计算公式,进一步得到中途测试校正系数,并分析了中途测试校正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道越窄,中途测试结果与实际生产井产能相差越大,越需要进行修正;河道宽度为100~300 m,中途测试时间为0.5~15.0 h时,中途测试的修正系数为0.3~0.7. 渤中25-1南油田的实例计算表明,用此方法校正后的产能测试结果符合油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井网稀,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已无法满足浅水三角洲储层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度要求。以渤海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海上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级次划分、界面识别标准及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可划分为三角洲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等4级构型级次,其中单一分流河道纵向界面包括沉积成因的泥岩界面、碳酸盐胶结成因的钙质界面及冲刷切割成因的物性界面等3种类型,侧向界面识别包括漫溢沉积、湖相泥岩及废弃河道等3种定性识别方法和相似油田类比及厚度模型2种定量确定方法;空间上,受湖平面下降影响,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多呈进积序列,砂体平面形态由片状向条带状转变,储层连通性逐渐变差,从而导致剩余油多分布在复合河道砂体顶部。  相似文献   

6.
渤海油田浅层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为重要储层。通过莱北地区垦利6-1亿吨级油田的井-震联合资料,开展道集优化处理,提高叠前道集保幅性,并进行了薄互层砂体地震精细描述及流体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低频约束的时频空间域AVO校正方法有效提升了研究区叠前道集的AVO保幅性。②三维砂地比约束的分频迭代随机反演技术实现了研究区新近系复合砂体叠置关系的精细刻画和储层厚度的准确计算。③三元约束流体检测技术可削弱非烃异常影响,增强地震流体异常与构造高低信息的匹配度,大幅提高了研究区地震流体检测的吻合率,从而提高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渤中25-1南油田是渤海发现的复杂河流相常规稠油油田,部分区块储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后在非均质性较强的区域表现出横纵向注入水波及效率低的特征。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进行了某区块的实施方案设计,并在渤海开展了首例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井网稀,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已无法满足浅水三角洲储层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度要求。以渤海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海上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级次划分、界面识别标准及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可划分为三角洲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等4级构型级次,其中单一分流河道纵向界面包括沉积成因的泥岩界面、碳酸盐胶结成因的钙质界面及冲刷切割成因的物性界面等3种类型,侧向界面识别包括漫溢沉积、湖相泥岩及废弃河道等3种定性识别方法和相似油田类比及厚度模型2种定量确定方法;空间上,受湖平面下降影响,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多呈进积序列,砂体平面形态由片状向条带状转变,储层连通性逐渐变差,从而导致剩余油多分布在复合河道砂体顶部。  相似文献   

9.
渤中25-1与渤中25-1S油田原油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凤亮 《中国海上油气》2004,16(3):197-198,213
渤中 2 5 1油田原油产于沙河街组 ,属于含蜡轻质油 ;渤中 2 5 1S油田原油产于明化镇组 ,属于重质油 ;2种原油的油品性质相差很大 ,在混合输送及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析出沥青质而影响生产。通过实验对 2种原油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这 2种原油可以混合输送和处理 ,且混合后还有助于保持混合液中沙河街组原油中蜡的稳定性 ,降低沙河街组原油的凝固点。  相似文献   

10.
渤中34-9油田裂缝性地层井漏频次高、漏失规模大,严重影响油田开发进度和成本.基于渤中34-9油田井漏特征、漏失通道类型、成因和井漏动力学机制分析了渤中34-9油田裂缝性地层井漏机理,提出了地层弱面结构发育是井漏的必要条件、正压差是井漏的主要动力、井漏是过平衡钻井条件下井筒压力—应力—应变再平衡的结果,并针对性配套相应...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埋藏相对较浅,油气资源极其丰富,已成为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区。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相带变化复杂,分流河道砂体构成扶Ⅱ-Ⅰ组的主体储层格架。通过53口井岩心精细观察,利用1 000多口测、录井等资料,分析三肇凹陷扶Ⅱ-Ⅰ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不同基准面旋回,总结3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研究表明,单一分流河道内部存在泥质、钙质以及含砾粉砂岩3种夹层类型,进而精细解剖单一分流河道内部建筑构型。利用分流河道砂体顶端拉平,建立同期河道砂体及夹层对比模型,从岩性、夹层类型以及测井曲线形态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了等时地层格架内近井距井间砂体同期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及分布规律。在上述砂体对比方法基础上,采用栅状图进行井间砂体对比,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刻画单一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以期能够进一步为致密油藏水平井布置、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控制因素影响下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砂体可划分为6~3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沉积。从垂向及平面两个方向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并确定了单一分流河道规模,单一分流河道厚度在1.5~4.0m之间,宽度为270~1700m,砂体宽厚比为90~425。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表征了储层厚度、夹层展布及注采井距三种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及井网加密三种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在渤中25-1南油田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水平井与常规定向井在渤中25—1南海上大型复杂河流相稠油油田的应用效果,结合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分析得出,12口水平井较其它定向井具有单井产能高、采油速度高、储量动用程度高以及防出砂效果好等特点。水平井在地下原油粘度50~250 mPa·s之间稠油油藏开发具有明显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4.
扇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深层储层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对沉积储层刻画难度大,海上油田受困于作业成本限制,难以通过密井网实现储层精细研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物源定量模拟实验以及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综合研究明确了储层展布规律和连通关系,并确立了对于中深层扇三角洲储层研究的新方法。首先针对3种不同地层倾角、不同物源类型的供给模式进行模拟,结合重矿物资料、成熟系数以及井资料确立了2种物源发育模式,即同源同支和同源不同支。结合原油色谱指纹、岩心、录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沉积模式的约束下进一步明确了储层连通关系,确立了储层发育特征。综合储层精细表征、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储层连通关系,同一河道范围内储层连通性好,不同河道之间连通关系为弱连通或不连通。地质建模过程中综合重矿物、成熟系数以及砂岩展布特征分析的结果,将物源方向细化为为87~131度,对应为主变程这一变量;在此基础上的相控地质建模更能反映储层发育特征,为全区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地质模式,且基于该地质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度高,产液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研究思路有助于提高地质建模的准确度,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进行了构型解剖,探讨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内部的沉积微相组成,分析指状砂坝的宏观分布及内部构型特征。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分支砂体为指状砂坝沉积,由河口坝、坝上分流河道以及天然堤组成,分流河道下切河口坝,薄层天然堤则披覆于分流河道两侧的河口坝之上。指状砂坝平面上多呈弯曲状,向盆地方向弯曲度有所增加,内部分流河道由深切河口坝型到浅切河口坝顶部型转变。研究区指状砂坝宽厚比为25~110,宽度与厚度呈一定双对数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变化。针对指状砂坝,在注水开发方式下,应避免同一分流河道内注采的开发方式,并指出指状砂坝内分流河道的中上部及注采井未钻遇的河口坝砂体为剩余油挖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渤中25-1油田储层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渤中25—1油田的油层取心岩样,按照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关标准,试验研究了渤中25—1油田储层岩石的流速敏感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研究结果表明,渤中25—1油田储层岩样速敏损害指数为0.176-0.206,速敏损害程度弱;岩样的水敏损害指数为0.665~0.723,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至强水敏,岩样的碱敏损害指数为0.248-0.263,碱敏损害程度弱,岩样的盐酸酸敏损害指数为0.250-0.293,具有弱酸敏。为油田的合理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渤中25—1南油田是渤海发现的复杂河流相常规稠油油田,部分区块储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后在非均质性较强的区域表现出横纵向注入水波及效率低的特征。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进行了某区块的实施方案设计,并在渤海开展了首例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渤海新近系河-湖过渡带复合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相带变化剧烈,利用传统地震属性划分沉积微相多解性较强。提出了改进振幅谱距离-K中心聚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河道砂体沉积微相预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1)以测井标定沉积微相对应的典型波形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以及聚类中心更新过程中的约束条件;(2)利用振幅谱距离评价波形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波形聚类精度。根据渤海新近系A油田地质条件设计复合河道砂体三维模型,模型试验结果证实改进后的方法微相预测准确率达95%,相比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精度提升15%,较好地区分了泥岩、单期河道边部、单期河道主体、河道边部叠置、河道边部与主体叠置、河道主体叠置(或多期叠置)共6种河道不同部位或叠置样式。利用改进后的方法指导A油田10个砂体沉积微相划分,将大型砂体S沉积微相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决口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6类,指导开发方案中优先动用分流河道、河口坝等优势微相的地质储量,证明了方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方法。使用确定性建模手段可以刻画出那些基于地震反演资料识别、把握程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砂体;应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可以表征规模小、具随机分布特征的砂体;以砂体单元为对象、井参数为约束、地震反演属性体为趋势,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实现的储层属性地质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程度。合理使用各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调整,开发效果预测,以及油田开发潜力与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渤中25-1南油田D、E平台的水平井、水平分支井和定向井均采用“裸眼+筛管”的方式进行防砂,这种防砂方式要求满足生产压差的精细管理与产能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根据渤中25-1南油田实际情况,应用岩石力学方法确定了不同井型油井的临界生产压差、临界出砂半径;通过建立实际油藏数值模型,进行了不同井型油井累计产油量与生产压差关系的模拟计算分析,表明在相对较小的生产压差下生产可以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综合分析评价井测试、岩石力学计算、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及防砂前后油井生产压差的差异,并结合相近油田开发经验,提出了渤中25-1南油田油井合理的生产压差界限,这对类似油田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