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表地下双重复杂、地表高差大、山体发育、沟壑纵横,古近系膏盐岩挤压变形严重,厚度变化大,盐上浅层高陡,盐下目的层逆冲叠瓦断块发育,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通过多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研究,形成了起伏地表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采用了小平滑基准面,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计算静校正厚度、时间和速度,建立较高精度的浅表层速度模型;综合应用地表露头、重磁电、地质和钻测井资料约束建立了合理的中深层速度模型;采用井控TTI各向异性参数提取及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和成像的精度。通过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明显提高,为区带研究及圈闭落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宽线地震勘探技术因其性价比优势在复杂陆地探区油气资源勘探中应用广泛,成功案例较多,但在我国海洋地震勘探领域的成功应用并不多见。此文利用南海北部湾盆地某三维探区的二源三缆一束航海线,结合地下共深度点(CDP)面元的合理定义,系统地进行了基于二维、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多种宽线成像试验,并从成像效果、信噪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验表明海洋宽线的成像处理选取二维算法成像效果较三维算法的成像结果好。对比以前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工区区域宽线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对成像精度需求不断提高,宽方位地震探勘已经成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宽方位矢量偏移距(OVT)地震处理是一种新的分方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OVT道集的抽取、数据规则化、OVT域叠前时间偏移以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能够保留叠前道集真实的振幅和方位信息,校正由于宽方位采集产生的各向异性误差,针对复杂地...  相似文献   

4.
《宁夏石油化工》2014,(2):125-128
中国石油创新发展了深层天然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在勘探深度极限及巨厚盐层工程技术上实现突破,为库车盆地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创新包括:通过模拟实验与地震剖面精细解译,建立了同一应力机制下含盐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样式,确定了深层盐下迭瓦冲断构造特征;建立了储层发育模式,创新认识了盐下白垩系砂岩4500米以下储层成因机理,并预测有效储层深度超过8000米;建立了巨厚膏盐层下高效聚气的成藏模式和超深超高压气藏高效开发模式;形成了含盐前陆冲断带宽线大组合地震采集、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山前超深超高压高温钻井提速、超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产能评价、深层低渗裂缝性储层压裂等核心技术,有效提高了库车资料信噪比和构造落实精度,实现了安全高效钻进和规模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质体的成像问题一直困绕着吐哈盆地的地震勘探。在火焰山、胜北、温南等低信噪比地区 ,由于其地表、地下条件复杂 ,断层、尖灭等地质现象普遍存在 ,速度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 ,地震反射在时间道集中表现为明显的非双曲线特征 ,常规时间偏移很难成像。而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逆掩断层、盐丘、尖灭等复杂构造及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方案 ,文中针对吐哈盆地的资料 ,先后对亚尔湖—雁木西二维、胜北三维、火焰山三维等区块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的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半定量—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和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是海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随着采集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二次三维地震采集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油气高勘探成熟区。针对南海东部海域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方位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形成了针对性的速度建模思路,提高了速度建模的精度,采用双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联合成像,实现了新旧三维地震数据的融合成像,地震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信噪比更高,成像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断层阴影区,双方位融合成像结果的同相轴更加连续、稳定,能够提高构造图解释的可靠性,对落实位于断层上升盘、受断层影响较大的圈闭有较大帮助,可以有效降低受断层影响圈闭的勘探风险,为该地区同类型圈闭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部前陆盆地高陡复杂构造带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已经成为制约该类地区地震勘探的瓶颈,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其自身算法及适应性的限制在这类地区难以准确成像,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原理及优势,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和实现方法;然后针对常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高陡构造偏移归位困难等问题,实现了一种叠前时间偏移、叠后和叠前深度偏移相结合,运用最佳拟合法准确求取速度模型;最终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准确落实构造的方法.此外,针对二维测线资料偏移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带地表和地下构造都十分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以往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效果差,层位识别及断层解释困难,无法精细描述气藏形态和断层发育特征。此次地震资料采集利用高密度宽方位观测改善盐下断块的偏移归位效果,利用微测井与浅层层析相结合的表层调查及建模技术提高表层模型精度,利用井震联合激发及高效施工配套技术提高采集质量和效率。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措施,提升了采集效果和施工效率,获得的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高、偏移成像效果好,为油气藏评价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克深三维地震区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东部,其地表地形高陡,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误差很大。为提高目的层成像质量,使断片接触关系更清楚,运用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但受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精度限制,利用叠前深度偏移确定的构造形态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提高构造成图精度,提出了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将叠前深度偏移数据转换到时间域,即深时转换,同时开展岩相、地震相和应力相三相融合的速度分析,最终利用变速成图落实复杂圈闭。该方法继承了深度偏移资料归位较准确、三相融合速度场精度较高和变速成图技术成熟的优点,提高了圈闭落实精度。利用该成果部署的一批井位与实钻吻合程度显著提高,为克拉苏构造带山地三维地震区油气发现及整体评价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有力工具,但与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库车大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双重复杂使得该区地震成像难度很大。介绍了处理解释结合,多重约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通过表层调查、层析反演、井资料约束、非地震资料等多信息的融合应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有力工具,但与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库车大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双重复杂使得该区地震成像难度很大。介绍了处理解释结合,多重约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通过表层调查、层析反演、井资料约束、非地震资料等多信息的融合应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克深三维地震区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东部,其地表地形高陡,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误差很大。为提高目的层成像质量,使断片接触关系更清楚,运用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但受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精度限制,利用叠前深度偏移确定的构造形态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提高构造成图精度,提出了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将叠前深度偏移数据转换到时间域,即深时转换,同时开展岩相、地震相和应力相三相融合的速度分析,最终利用变速成图落实复杂圈闭。该方法继承了深度偏移资料归位较准确、三相融合速度场精度较高和变速成图技术成熟的优点,提高了圈闭落实精度。利用该成果部署的一批井位与实钻吻合程度显著提高,为克拉苏构造带山地三维地震区油气发现及整体评价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海上多方位/宽方位和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可有效地提高复杂勘探区域的成像质量,但海量的地震数据对叠前深度偏移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另外,随着勘探目标埋深增大,介质的吸收成为中深层精细成像不可忽略的因素。针对上述实际需要,首先讨论了全三维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公式。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优点是无需选择偏移孔径、适应炮数极多的多方位/宽方位和高密度海上地震数据、易于考虑衰减效应、便于产生方位角度道集。然后在考虑衰减补偿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黏声介质中,实现了带衰减补偿的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借助较大计算内存和高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可同时实现工区所有炮检波场的向下延拓。最后将该方法用于模型数据和海上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地区,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获得的深度剖面,可较好地反映实际构造形态。但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山地复杂构造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周期长,成像普遍较差,难以满足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发展的需求。两步法地震深度成像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成像方法。第一步在时间域里归位,采用叠后时间偏移或叠前时间偏移,对叠加剖面上的横向畸变现象(回转波、绕射波、断面波及倾斜反射波)进行偏移。第二步在深度域里归位,在偏移时间剖面上,建立有井约束层速度模型,通过变速时深转换,实现纵向归位,纵向上消除受速度"上拉效应"形成的假背斜和假高点,最终获得能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深度剖面。该项技术已在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全球深层油气分布、储量、产量等勘探开发现状,总结中国陆上深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进展及勘探成效,并指出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攻关方向。针对中国陆上深层油气勘探,分析了现阶段深层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勘探所面临的低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成像精度及低保真度等主要地球物理问题,明确了相应的宽线大组合二维及宽方位高密度三维采集、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及逆时偏移、复杂构造建模及储集层定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对策。在此基础上,从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复杂储集层预测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宽频、保幅、高精度及信息综合是陆上深层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挑战与攻关方向,并提出宽频地震采集、复杂储集层岩石物理建模、高精度叠前保幅成像、复杂储集层综合评价、非地震物探以及钻井地震导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未来深层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江苏油田所属探区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常规时间偏移资料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有效手段。PC集群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的应用,克服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推广应用上的局限性。江苏油田进行地震资料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其断面成像、断点的清晰度、火成岩下伏地层的成像,整体上均好于常规处理剖面,且剖面上均有新的信息反映:通过对成果数据进行层位追踪、直接成图,发现和落实了一批圈闭。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首选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勘探面临的问题及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成像难点,并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即剩余静校正技术、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技术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参数选取,展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成像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有利于构造识别。  相似文献   

20.
从2007年度EAGE年会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方位或宽方位的三维采集技术,能够改善地震资料的照明、去除多次波和提高横向分辨率,因此,相对窄方位采集的资料,在成像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在地震速度建模方法中建立短波长的速度模型,可以提高速度场的分辨率。复杂地质体建模加入地层倾角变化和各向异性的影响,使得速度模型更加适应地下复杂构造。在构造倾角大于90°和射线多路径成像问题中,可以采用逆时偏移方法实现高陡构造的成像。纵波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应用表明,在偏移处理中即使采用最简单的各向异性参数,也比使用各向同性参数处理的效果好,各向异性参数应尽早引入处理流程。对比转换波资料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改善成像道集和剖面的质量。S波分裂中的慢S波在含水地层的振幅响应为弱振幅,且S波分裂现象明显,而含油地层的S波分裂不明显。这些观测表明了用S波分裂进行油水识别的可行性。多分量地震资料中PS波的振幅信息能够提升PP波在河道砂岩识别中的精度,速度比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应用能精细刻画地层裂缝发育。在四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不同差值剖面可能会改变对剩余油分布的判断,显示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重要性。用时移地震资料监测断层的移动,可以规避钻井穿越活动断层时的风险。贝叶斯方法能够有效地计算出AVAZ反演产生的不确定性,可视化显示后可为AVAZ反演效果提供评估依据。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的属性参数能用于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