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了基坑降水、施工开挖等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了基坑降水、施工开挖等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爱兵 《治淮》2002,(12):24-25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是入海水道建筑物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枢纽工程,其施工工序多,技术复杂,是控制整个入海水道总工期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由于该工程主体混凝土部分施工工期短,施工任务繁重,施工强度大,日需水泥最大量约600吨(运输距离约250公里),且都是散装,需特种车辆和设备来运输和储存,再加上施工单位从美国租用了高效率的胎带机混凝土输送设备,这就给水泥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它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并与其形成两河三堤,该处现有建筑物较多,且已形成泄洪、调水、灌溉、排涝、发电、航运和公路交通等多种功能的水利枢纽。  相似文献   

5.
黄敏吾 《治淮》2006,(9):24-26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立交地涵是淮安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轴线与入海水道中心线斜交,斜交角77°,采用上槽下洞的结构型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6.8×8.0m,3孔一联。下部涵洞每中联宽24.4m,边联宽24.6m。涵身底板厚1.3~1.5m,涵墩厚1.0~1.2m,涵顶板厚1.0m,涵身混凝土总量约10万m3。上部通航渡槽按Ⅱ-(3)级航道的通航标准设计,净宽80.0m。立交地涵顺水流方向总长108.604m,宽122.48m。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及其运行要求,淮安立交…  相似文献   

6.
7.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施工期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黎 《治淮》2004,(11):38-39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为一等1级建筑物,是淮安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京航运河河道上,与京航运河斜交,交角77°,采用钢筋混凝土"上槽下洞"(上部为京杭运河渡槽,下部为入海水道涵洞)的立体结构形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按近期设计泄洪2270m3/s、强迫泄洪2890m3/s设计,洞身为3孔一联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为6.8×8.0m;涵洞顺水流方向长108.604m,共分4节,其中上、下涵首长各25m,中间两节涵身长各31.272m,中墩厚1.0m,两侧边墩厚1.2m;上部航槽为宽80.0m矩形断面,地涵底板高程-6.0m,航槽底面高程为3.5m.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 ,经国务院批准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入海口开挖和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 2级枢纽 ,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其作用是实现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的交叉 ,维持京杭大运河水路航运 ,同时满足淮河入海水道泄洪和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 ,以及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入海水道穿过京杭大运河的立交地涵是枢纽的主体工程 ,是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为了使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兴建十分重视其安全监测 ,采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安全监…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 两河立交地涵,随着我国调水工程的迅猛发展,已愈建愈多,尤其是平原水网地区更为普遍。纵观这些地涵,其泄水能力似乎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课题。最近,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通榆河工程大型地涵(如总渠地涵和废黄河地涵),除存在泥沙淤积问题外,泄流能力也是水力学关键问题之一。由于现行的流量计算公式存在问  相似文献   

10.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主体工程,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一座立交地涵,也是淮河人海水道上4座枢纽建筑物中技术最为复杂的一项工程。由于立交地涵涵身段长度为31.3m,超过了水闸设计规范中有关结构设计中段块尺寸最大长度的限制,因此,立交地涵主体钢筋混凝土防裂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解决的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为了防止和避免涵身主体钢筋混凝土发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裂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投入运行的主体工程混凝土未发生一条裂缝。  相似文献   

11.
黄敏吾 《治淮》2004,(3):33-35
淮安立交地涵枢纽工程位于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交汇处,座落在地下水极其丰富的软土地基上.  相似文献   

12.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它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并与其形成两河三堤,该处现有建筑物较多,且已形成泄洪、调水、灌溉、排涝、发电、航运和公路交通等多种功能的水利枢纽.  相似文献   

13.
刘继欣  李万荣 《治淮》2003,(7):14-15
一、概述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是维系京杭运河与入海水道两水系立体交叉的枢纽建筑物,为防止京杭运河河水向地涵渗透,涵顶设计了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砂浆和沥青玛蒂脂封闭层等)防渗层。 根据设计图纸,涵顶分缝处及涵顶四周均以14.8cm厚改性沥青砂浆封闭,其它部位均摊铺7.8cm厚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砂浆顶面涂刷沥青玛蒂脂封闭层(厚2mm)。  相似文献   

14.
李万荣 《治淮》2005,(11):39-4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裂缝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对淮安枢纽立交地涵涵身主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的总结,提出一些认识,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万荣  刘继欣  赵宏郎 《治淮》2002,(12):20-22
一、工程概况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基础底部设钢筋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成两对称的π字形布置在地涵两侧,以截断京杭运河与立交地涵地下的水力联系,防止地涵基础产生渗流破坏。除防渗墙外,在立交地涵四角岸墙与运河翼墙接缝处各设一道支护墙,以减小翼墙下基础土对岸墙的侧向挤压力和减少岸墙基础土方开挖与回填量,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6.
刘美义  沈继华 《治淮》2003,(12):22-23
水工挡土墙不但具有挡土作用,而且还具有岸边连接、挡水、导水及侧向防渗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我们完成了多座大型挡土墙的设计,其中淮河入海水道淮安立交地涵工程的岸、翼墙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成功解决了工程中的高填土、高浸水、高地震等复杂运用。  相似文献   

17.
沈继华  马东亮 《治淮》1999,(5):23-23,26,27,28
淮河入海水道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在桩号27 800处与京杭运河交叉,交汇处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两河三堤、三河交叉的水利枢纽网。为了保证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的正常航运和入海水道泄洪,该枢纽布置了国内最大的立交地涵(过流能力7000m~3/s,地涵断面8m×8m,共39孔)。本文在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立体交叉布置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和航运的角度研究了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斜交、正交、宽槽、沉管四种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水工挡土墙不但具有挡土作用,而且还具有岸边连接、挡水、导水及侧向防渗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我们完成了多座大型挡土墙的设计,其中淮河入海水道淮安立交地涵工程的岸、翼墙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成功解决了工程中的高填土、高浸水、高地震等复杂运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为解决立交地涵施工期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问题,用三维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法对淮安某立交地涵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期的仿真计算分析,对结构施工分层、设置后浇带、部分整体浇筑和多种保温等混凝土防裂措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了解这些防裂措施的效果,进而找出最有效的防裂措施,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