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制备纳米级孔径多孔淀粉,提高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本研究设计了新型生物酶水解淀粉制备多孔淀粉的方法,制备出孔径50~300nm的纳米多孔淀粉。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酶与原玉米淀粉质量比为1∶100,α-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比为10∶1,反应36h。研制出的纳米级孔径多孔玉米淀粉,与传统多孔淀粉相比,比表面积和吸油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酶对淀粉颗粒相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Brabender连续黏度仪,系统研究了淀粉颗粒经中温液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和真菌糖化酶作用后的相变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酶水解率的提高,淀粉颗粒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点温度和吸热焓都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但中温液化酶作用后的吸热焓先降低后上升,说明中温液化酶在较低水解率下作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的同时也作用结晶区,而葡萄糖淀粉酶和真菌糖化酶主要作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连续黏度分析表明,与原玉米淀粉比较,酶处理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均呈下降趋势,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碘显色法、双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水解法对13种肉松样、自制肉松样和加标样进行淀粉含量测定,分析结果,并进一步对肉松制品淀粉含量测定中多糖、抗性糊精等可能干扰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淀粉显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排除多糖类物质的干扰,避免测定假阳性,从而真实准确地反应肉制品中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双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肉松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条件下,α-淀粉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可将肉松中淀粉专一彻底水解成葡萄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葡萄糖含量,在0.5~50.0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采用不同浓度加标所得回收率为93.7%~99.8%,方法检出限为0.36%,定量限为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  相似文献   

5.
林朝荣 《包装工程》2011,32(7):62-64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不同的酸为催化剂,采用焙烘工艺制备木薯淀粉黄糊精,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酸及酸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黄糊精粘度及溶解度的影响,确定了黄糊精工业生产的最佳工艺,并以木薯淀粉黄糊精为主原料,高岭土为填料,成功研制了高强快干环保包装粘合剂。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对高链玉米淀粉热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对30%水分含量的高链玉米淀粉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降低了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冻溶稳定性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及转变温度范围。高链玉米淀粉经处理后糊化起始温度升高、黏度降低,黏度曲线由C型变为D型。以上表明在淀粉颗粒内无定型区和结晶区的直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发生交互作用,产生了新的不同稳定性的结晶体,从而导致微波淀粉内部更加有序的结晶排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绿豆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从而根据不同目的 选用最优煮制时间,且为绿豆煮制加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以明绿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以10 min为间隔时间采样,进行淀粉含量和淀粉性质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绿豆中总淀粉含量和直/支链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溶解度在煮制30 min后呈上升趋势,在60 min时达最大;膨胀力呈下降趋势,煮制50 min后趋于稳定;糊透明度在煮制40 min后明显增大,在60 min时达最大;凝沉稳定性在煮制40 min后逐渐增强.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煮制时间与溶解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绿豆中总淀粉含量和膨胀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光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直/支链淀粉含量和凝沉体积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煮制时间是影响绿豆中淀粉含量和性质的主要因素,而淀粉含量则可以直接影响绿豆的膨胀力、透明度等理化性质.在绿豆食品加工过程中,可根据加工目的 选择不同的煮制时间.  相似文献   

8.
淀粉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作为可再生的绿色生物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但原淀粉本身的不足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提高淀粉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近年来,关于淀粉改性的研究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淀粉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特性。淀粉改性后,粘接力、冻融稳定性能、吸水以及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广泛应用于胶粘剂、食品、污水处理以及生物医药等工业生产领域。概述了目前淀粉改性研究中的多种手段,主要包括化学改性(氧化、交联、接枝共聚、酯化、醚化和复合改性)、物理改性(热液处理、微波处理、电离放射线处理、超声波处理、球磨处理和挤压处理)、酶改性三大类,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对改性淀粉的研究现状以及改性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碱法制备冷水可溶(CWS)玉米淀粉。以糊液表观黏度、糊液粘附强力和糊液透明度为指标对不同冷水溶解度的CWS玉米淀粉的糊液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工厂常用的氧化淀粉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研究冷水溶解度对玉米淀粉糊液性质的影响规律,提高玉米淀粉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冷水溶解度的增加,CWS玉米淀粉糊液的表观黏度逐渐减小,对纯棉纱的粘合强力略微下降,透明度及抗老化性能上升。当CWS玉米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为95.48%时,淀粉糊液能够克服氧化淀粉在低温环境下粘合强力急剧下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24日上午,由中国包装联合会组织并主持,邀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潍坊华潍膨润土集团研发的"膨润土改性淀粉复合材料(BMSC)"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BMSC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对白云石进行超细粉碎,利用介质搅拌磨对白云石的湿法超细粉碎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白云石湿法超细粉碎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白云石湿法超细粉碎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助磨剂为聚丙烯酸钠,用量为白云石质量的0.5%,料浆中物料的质量分数为60%,球料质量比为5∶1,累积研磨时间为3~4h,转速为1200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研磨4h后,其d50=0.70μm,d97=1.97μm。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超细硝胺类炸药浆料的干燥效果,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响应面实验设计法,综合分析了真空度、浆料厚度以及分散液中乙醇与水的质量比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超细HMX浆料干燥过程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超细HMX的最佳干燥曲线拟合模型,获得了最优干燥工艺参数。同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撞击感度仪分别对干燥前、后超细HMX的微观形貌及安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超细HMX浆料的干燥速率随真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浆料厚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乙醇与水的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超细HMX浆料真空冷冻干燥的优化工艺为:浆料厚度7 mm、真空度50 Pa、乙醇与水质量比0.4;工艺优化后的超细HMX颗粒分散性好,无团聚,安全性不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酸二乙酯水解合成超细碳酸钡粒子,通过分别添加不同的晶形控制剂,并控制其用量及反应温度,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碳酸钡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超细碳酸钡粒子的最佳条件是:氢氧化钡3.2 g,碳酸二乙酯2.5 mL,蒸馏水50 mL,最佳反应时间为40 min;产物为球状、片状、棒状等不同晶形的超细碳酸钡粒子,且粒度均匀,分散性好;并可对碳酸钡粒子进行形貌和粒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氮化硅超细粉的钴磷合金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低温化学镀法在纳米Si3N4粉末表面沉积了均匀的钴磷合金镀层,在平行对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获得良好钴磷合金镀层的最佳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并对复合粉末进行了能谱成分、XRD相、TEM形貌以及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明胶和预胶化淀粉为原料制备具有缓冲效果的生物质可降解泡沫材料,为缓冲包装用生物质泡沫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通过对不同明胶-淀粉质量比、固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进行实验研究,并进行结构表征及静态压缩性能测定对泡沫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到了明胶-淀粉缓冲泡沫材料的最优条件,固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为20%,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75%,明胶-淀粉质量比为70∶30。在此最优条件下的明胶-淀粉缓冲泡沫材料发泡倍率为5.14倍,表观密度为0.064 g/cm3,弹性模量为36.64 kPa,50%抗压强度为2.49 kPa。结论以明胶和预胶化淀粉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泡沫材料具有表观密度低、缓冲性能较好的特点。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预胶化淀粉对泡沫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微粒强化是金属强化途径之一,讨论了含钴高速钢W6Mo5Cr4V3SiCo5的超微粒强化工艺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粒强化处理后的高速钢淬火的基体中有弥散分布直径在1nm左右的微细碳化物。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粒强化处理可显著地提高W6Mo5Cr4V3SiCo5钢的硬度、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使刀具使用寿命提高2~3倍,耐用度提高150%~300%。  相似文献   

17.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7.30 mmo/L、丙烯酸中和度80%、m(AM):m(从)=0.67、V(油):V(水)=1.2:1、反应温度50℃、m(单体):m...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双向旋转球磨机的超细粉碎原理,研究开发制备超细煤粉的技术及设备,并采用该设备进行煤粉的超细粉碎实验,分析各种工艺参数对超细煤粉产品粒度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向旋转球磨机制备超细煤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筒体及搅拌器转数25r/min,球料质量比为8,研磨时间为4~5h,磨球尺寸为10~20mm,制备出超细煤粉产品的粒度为d50=1.15μm,d90=2.67μm。  相似文献   

19.
超细高氯酸铵粉体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用扁平式气流粉碎机对高氯酸铵(AP)进行超细化粉碎,探索出了最佳粉碎工艺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高氯酸铵(AP)粉体;分析了高氯酸铵(AP)超细粉碎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静电积累方法,保证了粉碎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20.
超细粉射流分级机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微粉射流分级机工业样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和利用正交试验寻求该分级机最优控制参数的试验过程与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