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聚酯切片端羧基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宏 《聚酯工业》1999,12(4):31-33,37
分析原料性质及生产工艺条件对聚酯切片端羧基的影响,提高酯化段最终酯化率及EG物质的量比、提高缩聚系统真空度、适当降低缩聚反应温度,可以降低切片端羧基。  相似文献   

2.
徐燕 《聚酯工业》2003,16(3):46-48
根据聚酯装置的生产实际,分析了在高负荷(≥150t/d)下切片中端羧基值上升的原因,通过对浆料工序和酯化工序工艺参数的调整达到了控制切片中端羧基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晓刚 《聚酯工业》2021,34(5):36-38
端羧基和二甘醇的含量是衡量聚酯产品质量标准的2个重要指标.就国内大多数所采用的五釜聚酯生产流程,2段酯化反应决定了产品中的端羧基和二甘醇的含量.针对酯化反应过程中端羧基和二甘醇互相矛盾的控制,调整酯化反应的关键参数,使产品中的端羧基和二甘醇指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负荷生产条件下PET端羧基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鸿儒  李力 《聚酯工业》1997,10(1):29-31,41
分析了高负荷生产条件下,PET端羧基超标的原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酯化和预缩聚工艺条件,使高负荷生产条件下PET端羧基控制在优等品范围内,同时生产能力由180t/d提高到210t/d,超过设计能力167%。  相似文献   

5.
聚酯端羧基控制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强 《聚酯工业》2008,21(4):38-40
从酯化和缩聚2个阶段分析了聚酯端羧基产生的原因。确定了工艺调整方案,通过提高酯化液位延长酯化停留时间来提高酯化率,降低缩聚反应温度尤其是终缩聚的温度减缓热降解反应,对降低产品端羧基值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端羧基(—COOH)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中的含量是PET的重要品质指标.首先必须明确端羧基含量的高低对于聚酯熔体的影响,如染色性的影响,纺丝断头情况的影响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继而进一步讨论影响聚酯熔体中端羧基含量的各种因素.对于聚酯生产中,提出要控制端羧基的含量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在酯化阶段及时调整物质的量比EG/PTA、酯化温度、酯化压力、停留时间等;在缩聚阶段及时调整真空度等;在最终产品阶段,及时调整停留时间和温度.  相似文献   

7.
对端羧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纺丝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结合现有的生产装置情况,发现聚酯的端羧基含量在47 mol/t及以上时,长丝生产线的断头现象明显减少.结合试验,通过弱化酯化反应,提升酯化Ⅰ、酯化Ⅱ反应阶段酸值的方法将端羧基含量提升至47 mol/t左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影响切片中端羧基含量的各种因素,讨论杜邦装置在不同负荷下的工艺参数。结论:可以通过工艺过程的负荷前移的方法,解决提高负荷而带来的端羧基含量升高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谈瓶用基片端羧基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瓶用基片端羧基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稳定浆料量比,提高酯化釜料位,观察温度、电流和端羧基的变化关系,实现端羧基的在线显示,确保瓶用基片端羧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吴坤成  郑汉 《聚酯工业》1999,12(4):43-47
改变酯化工艺塔EG循环量,测试工艺塔回流水中的非水分(有机物)含量,酯化热井中EG水含量及切片中端羧基和DEG含量,探讨酯化EG循环量变化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为更高负荷生产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从PTA品质、配料量比、液位变化、温度、压力等方面,对PET切片端羧基值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和优化计算的方法,找出适合低负荷生产时的控制参数,达到控制切片中端羧基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建业  余璀英  陈玮  丁金山 《聚酯工业》2013,26(5):39-40,43
描述了PBT生产工艺中切片端羧基产生的原因,并对浆料量比、反应控制工艺参数,包括温度、真空、液位、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对切片中端羧基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方法,实现了端羧基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纺丝级聚酯切片中端羧基的产生原因,探讨了纺丝级聚酯切片中端羧基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调整酯化率、酯化釜操作条件、缩聚反应温度、产能来控制端羧基的含量,从而保证纺丝聚酯切片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书尧  曹飞  朱璇  李晓婉  周佳栋 《化学试剂》2012,34(9):777-780,784
对羧基苯乙酸的两个羧基活性不同,对位羧基由于苯环的共轭作用,其酯化活性较低。本研究以对羧基苯乙酸为原料,分别在HD-8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与浓硫酸催化下制备对羧基苯乙酸甲(乙)酯与对甲(乙)氧羰基苯乙酸甲(乙)酯,收率分别为85.4%(85.7%)与84.1%(88.1%);优化了制备对乙氧羰基苯乙酸乙酯的反应条件;并对浓硫酸催化下的酯化过程做了动力学研究,测得1位羧基的活化能Ea1为57.53 kJ/mol,4位羧基活化能Ea2为131.54 kJ/mol。  相似文献   

15.
邓柯 《聚酯工业》2001,14(2):49-51
聚酯(PET)切片有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是端羧基含量,它的高低决定了切片的质量以及下游产品的质量,由于端羧基含量已有国家标准GB14189,为了保证切片的质量稳定,我公司制定了更严格的内控指标。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切片的端羧基含量常会出现高低不一的波动,有时甚至会超标,以至于切片质量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生产线上的基础性课题,为保证切片质量的长期稳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产品用途不断拓展,下游用户对PET的抗水解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聚酯水解机理入手研究,通过调整催化剂添加配比,优化酯化、缩聚反应工艺,制备了不同特性黏数([η])、端羧基含量的PET切片,经熔融双向拉伸制得PET薄膜,研究了PET切片的[η]、端羧基含量、二甘醇含量对PET薄膜的抗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PET切片的[η],增大PET高分子聚合度,有助于提高PET薄膜在湿热环境下力学性能的保持;降低PET切片的端羧基含量,控制其二甘醇质量分数稳定在(1.0±0.2)%,有助于提高PET薄膜的抗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酯化催化剂作用下,环氧聚合物同带羧基的聚合物反应;在酯化反应完成前用过量的叔胺抑制;加入水形成水性分散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聚酯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调整方向,重点分析了熔体中端羧基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端羧基含量是衡量聚酯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聚酯熔体的加工稳定性和下游产品的品质。根据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从原料、反应条件、真空系统等方面,探讨了造成熔体中端羧基含量偏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以及针对性工艺调整后的效果和特点。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分类检查和应对方法,以保障聚酯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精对苯二甲酸酯化法制备纤维级PBT,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PBT性能对可纺性的影响,并对PBT端羧基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BT的热性能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可纺性影响不明显,而其端羧基含量影响显著。控制PBT端羧基含量的最佳工艺为:催化剂浓度120μg/g,酯化温度240℃,终缩聚釜搅拌器转速5 r/min。  相似文献   

20.
粉末型紫外光固化饱和聚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端羧基聚酯与环氧氯丙烷的催化酯化,再经相转移反应在其两端接上丙烯酸酯,合成端双键的光敏聚酯树脂。讨论了端羧基与环氧氯丙烷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研究了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合成路线的优选条件。制得的粉末型光敏树脂符合光固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