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酯终缩聚过程模型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聚酯终缩聚过程的化学反应及其动力学,对于聚酯终缩聚的间歇和连续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模型化分别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没有恰当地考虑传质与反应的耦合作用是目前模型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副产物含量控制、模型动态化和参数优化是未来模型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PET聚酯终缩聚过程的工程分析──卧式双轴脱挥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聚酯生产技术国产化的基础研究应着眼于聚酯的冷、热模研究。在回顾总结PET聚酯冷模研究状况之基础上,对PET聚酯终缩聚过程的工程分析,尤其是对卧式双轴脱挥反应器冷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终缩聚反应器轴封泄漏的现象、判断和应急措施。结果表明,轴封内道通过改用新鲜乙二醇做密封液可以维持装置稳定运行,并保证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4.
5.
介绍卡尔费休公司70年代聚酯装置增容改造后出现的故障和改造措施。终缩聚反应器短轴轴承损坏,螺栓断裂,划伤内壁。把短轴支撑的内轴承由原来的单列向心球轴承6040更换为滚子轴承42140;一次性树脂润滑改为浸油润滑,简单方法是在轴承腔体侧面开加油孔,向其内加入润滑油,彻底方法为增加一小型油站,用润滑油对轴进行冷却,以延长该反应器稳定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终缩聚反应中温度对聚酯的黏度、色相、二甘醇含量和熔点的影响,得出了终缩聚反应的最佳温度控制范围。终缩聚反应的更好温度为283~287℃,最佳温度为285℃。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实践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聚酯终缩聚釜液位波动的原因:包括终缩聚釜液位控制阀故障或动作滞后,液位测量系统故障或控制器故障,搅拌故障或转速波动,相关工艺参数发生波动等。找到了控制和预防终缩聚釜液位波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终缩聚圆盘反应器脱挥过程和强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圆盘反应器传质可分为泡沫脱挥和小分子扩散蒸发2种形式,分析了界面更新和拉膜传质过程,指出拉膜过程更有利于小分子脱出。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制造的新型反应器,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根据聚酯缩聚热模、冷模试验数据建立的关联式计算 ,剖析了聚酯的缩聚工艺及几种不同结构型式的反应器 (槽式反应器、圆盘反应器、笼式反应器 )结构及其反应特点。强调聚酯缩聚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判定对聚酯缩聚工艺和反应器设计的优化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PET固相缩聚过程涉及反应固体颗粒和反应器床层两个空间尺度的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多相对象。以反应过程控制为目标,在已有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同时考虑可逆化学反应和小分子产物内外扩散两个控制因素,并借用固定床拟均相模型的建模思想,将小分子产物在颗粒内外扩散形成的浓度梯度用一个有效系数来表示,从而建立了简化的PET固相缩聚反应器一维动态模型。在相关文献的实验条件下求解分布参数模型的数值解,并进行启动过程仿真和过程动态分析,计算反应器出口质量指标,与文献曲线和数据对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高粘度聚酯的发展概况以及制造工艺,并重点阐述了影响固相缩聚生产高粘度聚酯反应的主要因素。指出聚酯固相缩聚应选择合理的原料路线,严格精选切片颗粒大小及预聚体切片结晶度(预聚体极限密度控制为1.38g/cm~3);根据最终产品需要选取不同的催化体系并通过调整 PTA/EG 配比控制预聚体中醚键含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是固相缩聚反应的主导影响因素,但控制反应中副产物的去除是破坏反应平衡、提高固相缩聚表观反应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黏缩聚反应器的设计要点在于既要保证熔体的流动性,又要提供小分子足够的脱挥面积。介绍了单筒单轴/双轴反应器、双筒双轴反应器、笼式缩聚反应器、多段式反应器等卧式反应器的结构和特点,这些卧式反应器在液相增黏中均有不错的反应效果;介绍了立式落条式降膜反应器和栅板式降膜反应器的结构和特点,这两种立式反应器在能耗方面比较有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结合聚酯生产技术的国产化,通过对终聚反应器的工作内容和目前国内已引进主要技术的终聚反应器结构的分析,对终聚反应器的总体结构、器体、成膜装置、轴承等的机械设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聚酯工业生产中影响扩散的搅拌转速和粘度因素 ,对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比较 ,并结合实际工业过程对各种因素进行了合理简化 ,建立了缩聚反应釜的拟均相数学模型 ,并用生产数据对确定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 ,对实际生产进行优化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