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含锰车用汽油见光后诱导期及辛烷值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加有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抗爆剂的车用汽油见光后诱导期、辛烷值的变化进行了试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含锰车用汽油见光后锰抗爆剂抗爆作用丧失、诱导期急剧下降,汽油变浑浊并有沉淀生成;避光保存时,其性质在半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对金属锰基有机化合物的抗爆作用机理及见光失效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含锰车用汽油在取样、储存及检验过程中应避光操作。对于汽油见光所引起的质量变化,应当引起有关生产、销售、监督及检验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应加强对含锰汽油在储存、使用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车用无铅汽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汽油中的二烯烃含量影响汽油的洗后实际胶质;汽油的组成直接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变化;汽油中加入的抗爆剂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诱导期、实际胶质等性能。  相似文献   

3.
汽油高辛烷值添加组分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报道了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有机醚类(包括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及叔戊基甲基醚和二异丙醚)、碳酸二甲酯、乙醇以及其他新型汽油抗爆剂(包括NY-02直馏汽油抗爆剂、FE-1汽油辛烷值添加剂、FA-90Ⅱ抗爆剂、TKC抗爆助剂、邻甲酚型Mannich碱基化合物和MTN汽油抗爆剂)的抗爆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羧酸和氢氧化锂制备了2种中长链的羧酸锂,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在羧酸锂中加入高效增溶剂得到了异辛酸锂抗爆剂(A)和月桂酸锂抗爆剂(B),将A和B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汽油中, 进行辛烷值机台架实验,并考察其对汽油的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汽油对研制的羧酸锂抗爆剂均有一定的感受性。当抗爆剂A和抗爆剂B在催化裂化汽油中的添加质量分数均为2%时,可以使汽油的辛烷值(RON)分别提高3.2和1.5。同时,它们对汽油的各项使用性能基本没有不良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诱导期至 140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温储存试验和仿真储存试验,考察了高标号车用汽油在储存过程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了油品在仿真储存试验前后及过程中的辛烷值变化。结果表明,在25℃下静置,当车用汽油挥发体积达25%(体积分数)时,各试样MTBE含量与初始值的差值为1.2%~3.8%(质量分数),MTBE含量下降率随汽油挥发体积分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5号试样的MTBE含量下降率平均值分别为6.5%、13.9%、5.5%、5.1%、5.4%;随着车用汽油仿真储存时间的延长,MTBE含量逐渐下降;试验结束时,3号、5号试样的MTBE含量与初始值的差值均为2.7%(质量分数),3号、5号试样MTBE含量下降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4.0%。仿真储存试验期间,以试验前辛烷值为基准,试样马达法辛烷值(MON)的变化值为0.2~0.8,研究法辛烷值(RON)的变化值为-0.7~0.9,变化不大,说明在储运过程中,车用汽油MTBE含量的下降不会对油品的抗爆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对其储存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催化裂化(FCC)汽油组成、诱导期、吸光度等性质指标的跟踪测试,考察了影响FCC汽油安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FCC汽油中除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含量的烯烃、总硫及硫醇是影响FCC汽油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外,共轭二烯烃的存在严重影响FCC汽油的储存安定性,含氮化合物是油品变色的关键物质,而大部分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延长氧化变质诱导期,但对FCC汽油生胶、变色具有酸性催化剂作用。酚含量越多的FCC汽油,其诱导期越长,但油品变色也越快。FCC汽油的酚含量较高(>200μg/g)时,其诱导期随着二烯值的增大而缩短,储存吸光度随着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酚含量较低(<120μg/g=时,汽油颜色稳定,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变化对储存吸光度影响不大,二烯值小至0.7μg/g也可导致诱导期缩短。通过优化催化原料和操作条件、优化调合和添加抗氧防胶剂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FCC汽油的储存安定性。  相似文献   

7.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TY)是一种汽油抗爆剂,添加量少,抗爆性能高,经济效益好,对环境的污染小,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成分的排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MMT的开发背景、物理性质、合成方法、抗爆机理、汽油对其的感受性及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说明MMT不仅能帮助炼油厂提高汽油产品等级,而且能提高高标号汽油产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环保的严格要求,欧、美、澳、日等许多国家都要求使用无铅汽油.为了保证高辛烷值,无铅汽油必须含有其它的抗爆剂.50多年来,在抗爆剂研究方面可供选择的剂型已不多了,仅仅有机金属化合物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和含氧有机化合物如C_1-C_4醇.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是一种有效的抗爆剂.使用表明,每1m~3汽油中添加16.5g锰,可提高辛烷值1.4个单位.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在实验室和  相似文献   

9.
李颖  刘泽龙  刘颖荣 《石油化工》2015,44(2):246-25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汽油中金属抗爆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汽油中四乙基铅、二茂铁、环戊二烯三羰基锰(CMT)和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4种金属抗爆剂的含量。根据4种金属抗爆剂的标准质谱谱图和对汽油组分的GC-MS分析,选择了合适的特征定量离子进行选择离子扫描,可有效降低汽油中其他组分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以氘代三联苯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质量浓度在0.50~50.00 mg/L内的四乙基铅、二茂铁、CMT和MMT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且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在94.00%~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1%,可满足汽油中金属抗爆剂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石油炼制工业中采用异丁烷和丁稀烷基化来生产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合组份。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性能的指标。抗爆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发动机的效率和燃料消耗。例如,汽油辛烷值由70提高到85,则允许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30%,因此功率提高23%,而产生同一功率所消耗的燃料降低13%。可见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很有意义。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和添加抗爆剂。添加抗爆剂是既有效又经济的办法,常用抗爆剂是四乙基铅。但是近年来,国外由于环保方面的要求日趋严格,对汽油加铅量逐渐加以限制,并开始  相似文献   

11.
汽油抗爆剂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汽油抗爆剂发展的历史,找出了抗爆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爆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N-甲基苯胺汽油抗爆剂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汽油抗爆剂的现状,重点介绍了N-甲基苯胺的合成性质、测定方法和抗爆机理,指出N-甲基苯胺虽抗爆能力优良,但毒性比较大,环境安全性差,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建议国家出台新的汽油标准,严格限制N-甲基苯胺的使用,并对生产更好的汽油抗爆剂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异辛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制备异辛酸锂抗爆剂,通过正交设计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LiOH与异辛酸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 ℃时产品的质量收率最高,达93%。利用FT-IR对合成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增溶剂配方进行了考察。当混合增溶剂 [V(甲醇)∶V(MTBE)∶V(DMC)∶V(异丙醇)∶V(混合甲酚)=4∶2∶1∶1∶1]和异辛酸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和15%时异辛酸锂可以与汽油互溶。在油溶性和腐蚀性合格的前提下,对加剂后汽油的辛烷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复合抗爆剂在直馏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和90号汽油中的添加量(w)均为2%时,三种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分别提高10.7,3.2和2.8个单位。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MMT on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unleaded motor gasoline was studied, the manganese concentration, storage period of MMT-blended gasoline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radiation intensity were considered to b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gasoline, when MMT-blended gasoline was exposed to light. It is found from experiments that the addition of MMT can improve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gasoline that is shielded from light, and reduce the induction period remarkably, when the gasoline is exposed to light. However,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is proved to be the leading influencing factor among all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An antiknock additive which is a mixture of an aromatic amine, an antioxidant, the straight-run naphtha cut of naphthene-aromatic base crude oil, and chloro-and isoparaffins, is proposed. The additive is given antiknock activity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catalyst — manganese — at the boiling point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a concentration of 0.03–0.2 wt. %, the additive increases the motor octane number of low-octane motor fuels by 5–14 poin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 pp. 17–19, January–February, 2008.  相似文献   

16.
烃类爆震燃烧机理和抗爆剂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爆震燃烧和抗爆剂作用机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归纳总结出抗爆剂应该具备的性质,提出了爆震燃烧的新活性核机理和抗爆基团作用的加和性规则,为合成新型抗爆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抗爆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对诱导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处理,添加模型化合物等方法,分别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氮,氧化合物及烯烃,二烯烃对诱导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中共轭二烯烃的含量虽少,却是影响诱导期的最重要组分,将其脱3除后诱导期将大幅度增长,单烯烃对诱导期的影响远小于共轭二烯烃,但由于其含量较多,因此也是影响诱导期的重要组分,汽油中存在显著量的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延长诱导期有利,在精制过程中应予保留,汽油中的氮化物和硫化物对诱导期虽有不影响,但由于其含量不多,因此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8.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commercial gasoline with the promising oxygenate antiknock additives 2-methylfuran and 2,5-dimethylfuran have been studied. The key parameters determining the compliance of gasoline with the GOST R 51866-2002 (EN 228-2004) requirements have been measured. A high antiknock activity of the test compounds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blending octane numbers have been calculated.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2-methylfuran and 2,5-dimethylfuran to gasoline substantially deteriorates its oxidation stability and increases gum content.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研究了芳烃化合物对航空汽油基础油抗爆性能、蒸气压及馏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芳烃化合物苯胺、均三甲苯、甲苯、异丙苯均能有效提高基础油抗爆性能,且在相同的加入浓度下,苯胺对基础油抗爆性能提高最优。研究同时发现,尽管邻二甲苯及环戊烷的马达法辛烷值大于基础油辛烷值,但基础油中加入邻二甲苯反而降低了基础油辛烷值。此外,航空汽油基础油中加入苯胺、甲苯或对二甲苯均会导致基础油蒸气压降低,且随着基础油中芳烃含量的增加线性减小。尽管间二甲苯及均三甲苯与基础油混合后燃料终馏点满足标准中对航空汽油馏程的要求,但其50%或90%时的馏出温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基础油中加入多种芳烃化合物所引起的基础油辛烷值的增量等于每一种芳烃化合物所引起的基础油辛烷值增量的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