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深地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地科学规律尚未探明,深部工程活动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低效性和不确定性,地球深部内源动力、结构演变规律、致灾机理等仍待进一步认知。因此首先从地球科学的视角定义了深地科学:以地球浅层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地球不同层圈和不同赋存深度(深层和超深层)科学奥秘;理清了深地科学与地球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即深地科学是在已知地球科学知识体系上的延伸,是拓展科学视野、深化地球认知的国家战略科技方向,包含于地球科学;定义了深部与深地工程科学的本质:即针对现有浅部工程的科学规律与技术无法适用于深部工程的难点,探索深部工程相关科学规律,突破深部工程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匹配人类在深部工程活动中的地灾防控需求,进而指导深部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发、深部工程空间有效利用。提出深地工程技术定义,即指人类为利用地球、开发地球所需要的工程实施技术与装备,为探索深地科学规律、开发深地工程必需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最后,进一步明确了深地科学的研究内容与规划,以及深地工程技术内涵与攻关方向(即深地工程岩土力学与灾变机理、超深井智能建造与能源资源高效开采、深地隧道与巨型洞室群智...  相似文献   

2.
本刊注:近十年来,我国地质勘查技术与装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刊将陆续刊登介绍我国地质勘查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的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了解国内动态。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学革命以来,地球深部探测一直引领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地球科学的水平。2008年底,中国地球深部探测的"入地计划"拉开序幕。作为国家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3.
本文摘自刘广志院士撰写的《关于我国逐步开展四大地球科学工程建议及其背景科研信息》一书的前言及第一至第四节。作者提出了四大地球科学工程的思想理念 ,课题内容 ,具体建议 ,研究办法及进行步骤 ,对于我们今后从事地球科学工程研究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质装备》2011,(2):6
【本刊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我国钻探技术和装备已经形成系列,并直接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地质调查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通过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建立包括螺杆马达液动锤金刚石取心钻探技术系统,液动锤  相似文献   

5.
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一井是我国政府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白垩系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为获取供地学研究的白垩系地层实物资料,在中国东北部松辽盆地布置的环境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辽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白垩纪湖盆之一,发育有完整的白垩纪沉积,在该区域实施科学钻探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距今6千5百万年至1亿4千万年间的地球温室气候变化,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可对比的高分辨率的陆相白垩纪综合剖面。工程获取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我国逐步开展四大地球科学工程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调局组织,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 )、国际深部碳观测计划(DCO)等国际地学研究机构负责人和美国科学基金委、日本地质学会、韩国地质学会以及我国地球科学学界代表组成的考察团不久前赴黑龙江省安达市现场考察了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SK)实施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质装备》2002,3(1):43-43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钻 2001年8月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按下钻机启动按钮,宣告这项受到全球地学界高度关注,设计孔深5000米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钻。截止2001年12月31日午夜12时,井深已达1276.98米,获取了一批极为宝贵的岩心、岩屑、岩层流体和地球物理测井样品和信息,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对地壳成分、结构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研究。这项工程预示着我国地球科学和地球探测技术新的重要阶段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9.
1我国科学钻探事业的开创从60年代开始,由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参与的深海与大陆科学钻探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大量科学资料,为我国地质钻探与地球科学家所关注。刘广志院士于1979年11月在探矿工程学术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超深井钻探发展概况与前景。此后组织译著了《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工程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里蕴藏着海量的地质、生物、气候等信息和丰富的资源,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科学研究"列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并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列为5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在深海钻探,作业环境和条件都较陆地上更加复杂,对钻探船、钻探工艺、环保措施、施工组织管理等都是严峻的考验。本文在概述大洋钻探的意义和成果,回顾世界大洋钻探的演进史和工程实施概况以及我国参加大洋钻探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洋钻探的钻井特点和地层条件,探讨了海洋科学钻探取心技术、超深水条件的重入钻孔技术、跟管钻进下套管技术、超深水条件的泥浆循环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工程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日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对于深入发掘地球科学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球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3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中国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日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对于深入发掘地球科学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球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3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中国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资源勘探技术的进步,为煤炭的开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不断发展、勘探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的物理勘探将是保证煤炭科学开采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对我国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煤炭开采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了解到,我国将于近期实施映秀——北川活动断裂科学钻探工程,有关科技人员已展开现场考察,以尽快确定这次科学钻探井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地震发震断裂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15.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日子里,1999年9月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工程项目正式启动”,5000m深孔将是我国第一口科学深钻,被称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目标宏大、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已经从传统地球科学发展成为“大地球科学”。作为“大地球科学”的地球系统科学要以大科学思维方式,即以对传统地球科学各学科的全覆盖性、大交叉性和资源的大协作性来指导学科的发展,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知识准备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地质装备》2019,20(6)
正2019年8月26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长期观测站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系统成功下井,接收信号正常。该观测系统包括四个不同深部的地震仪和地温仪,最深到达3499 m,是至今为止我国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系统。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长期观测站前身是2001年开钻,2005年完钻,井深达5158 m的"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2007年,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依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  相似文献   

18.
《地质装备》2011,(5):5
【本刊讯】位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井现场,正在安装深井地球物理观测仪。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即将建成。这是目前世界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也是在我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深井地  相似文献   

19.
刘广志 《地质装备》2001,2(1):41-42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设计通过专家组审定即将实施 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实施中国第一口5000m科学深钻,以便获取地球深部物质样品和信息资料,进行深部地球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的一项前沿。该项目于1975年6月由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列为“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并得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的支持。经全国几次论证后,1999年11月14~15日国土资源部受国家计委的委托在北京组织专家组对该项目的“钻探子项目工程设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终审。专家组认为:该工程设计方案指导思想与目标明确、施工方案先进、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可用于科学钻探工程施工,报批后即可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找矿中钻探工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探工程在地球资源勘查、地球科学和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由于体制和环境等因素导致钻探效率低、效益差、事故多、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结合河南钻探工程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