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组合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结构总损伤计算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总损伤组合方法。基于方法的计算思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该方法进行了简化,并对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q的取值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此方法与另外三种总体损伤确定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新的结构损伤组合方法的合理性,为基于性能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程刚 《山西建筑》2011,37(28):40-42
结合自身设计施工经验,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建筑场地的选择、平面布置、砌体房屋总层数及总高度、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等内容,以指导相关设计人员加强和重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3.
滕海文  霍达  宋国华 《工业建筑》2004,34(10):21-23
根据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 ,对结构可能存在的状态分类并设定相应的维修策略。采用马尔科夫过程理论 ,建立了在役抗震结构最优维修策略的数学模型 ,分别确定了在不同维修策略下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和报酬矩阵 ,并计算结构的极限状态转移概率向量和期望总花费。通过对维修策略的优化分析 ,得出了期望总花费最小者为最优维修策略。这样可以根据结构所处的不同状态安排相应的最优维修策略 ,从而为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几种稀柱框-筒结构的受力特性,并通过结构模型试验与计算比较,证实了稀柱对结构的总刚度和抗矩等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文中对合理选择结构方案、计算模式和计算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以40层超高层建筑为例,在保持材料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不均匀布置和均匀布置2种方案,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 MIDAS,对比分析了结构自振周期、扭转效应、抗侧刚度、结构侧移、层剪力、总框架承担的剪力、框架承担总剪力百分比、底层框架承担总倾覆弯矩百分比。结果表明,只要对杆件截面面积进行合理分配,既可加快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施工速度,又可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刘民易  赵兵 《建筑科学》2008,24(1):104-106
通过一个典型的结构模型,对于结构存在局部错层时,采用"总刚模型"进行设计,结构有效质量系数总不满足要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抗震结构拓扑渐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单元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发生的总等效残余应变,基于在地震过程中单元发生的总等效残余应变越大意味着该单元消耗的地震能越多,则该单元在整个结构地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这一原理,通过单元的总等效残余应变阈值将结构单元定义为高效单元和低效单元,在拓扑优化过程中逐渐删除设计域中的低效单元,逐步使抗震结构趋于优化.当总的删除率大于等于给定删除率时抗震结构收敛于最优拓扑,实现了抗震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算例表明文中提出的抗震结构拓扑渐近优化设计方法获得的抗震结构最优拓扑符合工程结构的特点,在结构的初始设计阶段可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一种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6,(2):53-54
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已成为当下结构体系中愈加茁壮的一种结构,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也成为开发商和业主青睐的一种形式,为了实现由上下部两种不同功能和结构的过渡,转换层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Pushover软件,建立了带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高层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在、两个方向的各层层间最大位移、层间位移角、地震总剪力和总弯矩,得出性能点所对应的楼层位移、位移角和剪应变以及塑性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时程分析法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单自由度弹性和弹塑性体系、多自由度弹性和弹塑性体系剪切型、弯曲型以及剪弯型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量反应及其受各类因素影响的规律,得出了上述结构的总输入能量谱曲线、提出了多自由度体系及弹塑性能量分析简化分析方法的建议,为寻求基于能量准则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完善结构抗震双得破坏准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钢框架设计理论及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应用MATLAB编程对钢框架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得出结构优化后相关数据,证实了钢框架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两个优化目标分别为:反应结构抗震性能的总应变能最大化和反应结构造价的总体积最小化。通过改变加权系数来调整两者在优化中的重要性程度,将两个目标函数化成一个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1.
设计软件通常采用抗规方法或力学方法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而采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差别较大,因此对结构设计的使用造成一定困扰。从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简图出发,讨论了两种方法的差别,并采用典型框架-剪力墙结构算例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抗规方法计算的结果反映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总框架和总剪力墙的刚度比例关系,力学方法计算的结果除了能反映两者的刚度比例关系外,还与连梁的刚度以及总框架相对于整体结构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建议采用抗规方法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  相似文献   

12.
浅谈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剖析审图中发现的案例出发,介绍了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存在盲目套用总说明、说明交代不详、结构设计总说明所采用的参数与计算书不一致等情况,分析了结构计算和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人在设计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远望楼改扩建工程为新建主楼及裙房、前楼改造装修和场区配套工程.总占地面积19,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226平方米,地上15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66.6米,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14.
简单工程系统抗地震设计全局优化的直接解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定义“工程系统”是工程项目所包括的主要工程结构的集合,“简单工程系统”是其遇灾总损失期望可以直接以显式表为各结构损失期望和系统损失期望之和的工程系统.后者包括串联、并联、串并联和候选系统.本文提出直接利用Lagrange乘子法进行这类系统全局优化的解法.全局优化的目标函数包括系统的总造价和总损失期望,优化变量是各结构的最优设防烈度,约束条件符合现行抗震结构设计规范的原则和规定,特别是考虑了抗震结构的三级设防准则.因此,所提方法是非常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此外,还给出了简单工程系统投资最优分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perform-3d软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不同结构阻尼比对总输入能、滞回耗能、阻尼耗能的变化规律、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关系,结果得出:随结构阻尼比的增大,总输入能减小,滞回耗能减小,阻尼耗能增加,滞回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减小,阻尼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先增加后增加;能量及能量比例增加或减小的速度开始非常迅速,然后慢慢趋于平缓稳定;能量和能量比例与结构阻尼比的关系都可以拟合成指数关系曲线。本文通过选取大量地震波统计分析了震中距对能量比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常规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方案存在的问题,对220 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对220 kV配电楼建筑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的220 kV配电楼建筑结构形式可满足220 kV GIS设备对楼面不均匀变形的要求,减少了变电站占地,避免了站内建筑物采用国家规范限制使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给定的立面分布荷载在建筑结构楼面上的作用点位置对结构反应的影响,提出了荷载相关的结构刚度中心概念,荷载相关刚心同时依赖于结构的刚度性质和荷载分布。为了全面衡量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反应,选取结构的总应变能作为扭转反应的量化指标,通过结构总应变能的极小化导出了荷载相关刚心的计算式。算例表明:当沿立面分布的水平荷载的作用位置由“传统刚心”移动到与其对应的“荷载相关刚心”上时,结构的扭转变形将明显减小,故结构中各楼层质心与其荷载相关刚心之间的偏心距可作为衡量地震作用下结构抗扭布局合理性的有效指标,并可用于指导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周建龙  江晓峰  王建 《建筑结构》2012,(5):150-154,134
基于工程实例进行了结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地震输入结构的总能量、结构构件滞回耗能、阻尼器耗能以及系统阻尼耗能进行分析。三个工程实例为无减震设计的某超高层建筑、采用防屈曲支撑设计的某大跨钢结构和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设计的某复杂连体结构。该研究方法不同于以往研究仅针对单自由度或简单多自由度系统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输入结构的总能量受地震波特性影响非常显著,要合理估计总输入能量是困难的,但各部分耗散能量占总输入能量的比值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李艺  赵文  阎运起 《工业建筑》2005,35(10):26-28,39
将概率计算、递推公式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结构连续变更方法用于刚架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实现了结构内力和极限状态函数的连续生成,计算了结构总体失效概率。简化了繁琐的总刚运算,避免了结构重分析,为结构退化为机构提供了新的判断依据。加快了系统失效模式的搜索速度,并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时效,为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心位于香港中环地区,介于中银大厦与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之间,总建筑面积140000m~2,是一座现代化智能型超高层办公楼。长江中心地下4层,地上62层,总高度290m,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组成的外框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结构平面及剖面见图1、2。 该工程钢结构总用钢量为15500t,其中外伸桁架、带状桁架及转换桁架重量分别为1000t、3600t和2300t。钢结构加工制作从1997年7月开始至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