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正确看待非物质化这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以及由此带来的非物质主义设计观和设计变革 ,提出了非物质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此论述了非物质与中国设计发展的关系。指出 ,非物质主义设计不仅能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相合 ,而且 ,从长远看 ,将有助于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 ,进而有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邸志国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23(6):70-72
在叙述“非物质主义”、“非物质社会”、“非物质主义设计”等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主义”对设计的主体、客体及设计理念、设计流程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了一些对非物质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庆善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0,(1)
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怎样保护,这三个问题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基因,对于民族的认同和情感的凝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码产品的功能实现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技术,变成可以不以物质为载体,设计不再仅是对有形物的设计,还包含非物质设计。这种转变拓展了设计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设计的重心越来越偏向提供可选择的服务、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和情感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即前一阶段的政策选择往往会决定和影响着后一阶段的政策方案。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依据,探求韩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文霞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9(3):61-65
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批判了全盘西北,只重模仿的设计倾向。对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我国的现代设计提出了要保持中国的特色,迎合时代潮流,又不论为现代技术附庸物的鲜明观点。 相似文献
7.
章对以江苏宜兴为代表的紫砂陶艺及其非物质设计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紫砂陶艺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心法、韵味和意境,在审美上所崇尚的形、神、气、态等,对紫砂陶艺之外其他设计艺术的非物质性设计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极少主义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ABC硬边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反对当时画坛崛起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主义.随后,这场新的艺术运动影响到了整个设计艺术领域.其中,在室内设计界就出现了“光洁派”(又称极少主义),它旨在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加工工艺,对空间进行简 相似文献
9.
刘先军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32-135
在建筑界寻求追逐当下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样式的设计思潮时,一味地以盲从默许的方式来顺应建筑设计的发展潮流,导致以建筑美学为基石的文化缺失。文章以极少主义为视角,列举分析了诸多中国极少主义建筑的设计思想和表达语境,在密斯·范德罗“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设计原则下,作者认为,极少主义在中国建筑设计中应寻求一种简洁明了的空间样式与人类不断演化的生存方式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既关注世界建筑的进化趋势,同时又显现出对中国传统所投射出的凝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民族问题是加拿大历史上由来已久的问题。在英、法裔加拿大人两大主体民族集团、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民族之问存在着民族矛盾,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影响加拿大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在同化政策和二元文化政策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采取了明智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取得显著效果。为其它西方国家所推崇和仿效。 相似文献
12.
张大鲁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23(3):34-36
在现代包装设计的范畴中,关于现代感和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博大精深、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无论从其深层精神到外部表象,都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极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晔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1(2):182-184
概述了现代设计所面临的科技发展形势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具体地分析了这种社会发展趋势对现代设计观、设计方式、设计内容,以及产品材料的影响,指出了信息时代的设计将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将成为指导设计的行为纲领。 相似文献
14.
李明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1)
近年来,国内外家用纺织品领域对中国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元素频繁地被运用到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中。本文对家纺设计的现状、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元素、民族文化与家纺设计的融合方向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试图为中国家纺品牌如何有效融合中国民族文化提出建议,以促进家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文章从标志设计入手,从传统图形的“形”、“意”、“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赵希岗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21(2):90-94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艺术家的抒情诗,这种独特艺术式样造就了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是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获得艺术新发现、新灵感的重要文化艺术的源点。与中国剪纸艺术所要吟颂和歌唱的富有情感化、人情意识、关爱自然的美好心境一样,现代图形设计艺术家以现代人类所特有的“自我关爱”方式,将理性化、秩序美、多元思维等艺术特征相融会贯通,向世人表述着一种清新的视觉艺术语言。中国剪纸的这种艺术神韵,为现代图形设计艺术诱发了联想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设计的本土化及在当代标识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雅尔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24(3):82-83
设计艺术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灵魂慰藉的重任。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设计必须融入当代的文化中去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仅从标志设计方面解读当代中国的本土文化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明清家具风格及艺术成就的讨论,对比日本家具及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提出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应在研究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要从选型手法和艺术神韵中提取明清家具的精髓,从而推进我国当代家具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富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35-137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能够有效推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属性和功能属性决定了它能够有效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交往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民族交流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可以开展切实有效的民族交融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更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