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太阳光照不到的深层海水是蕴藏着人类新资源的宝库,其优点是温度低,几乎常年恒定在1-2℃;水质清洁,病源菌少,细菌数一般在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无机营养物质丰富,深层海水中磷的浓度是表层海水的18~40倍,氮的浓度是表层海水的8.7倍以上,硅的浓度是表层海水的4.2-10倍。  相似文献   

2.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必然趋势,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海水淡化”将呈现出比“跨流域、远距离调水”更大的价格优势。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人士近日在青岛表示,目前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据了解,我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m^3/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1万m^3/d;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我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目前已接近5元/m^3。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静岛市淡水资源紧缺形势,论述了解决“水困扰”的最佳选择;重点阐明海水直接利用的领域极其广阔;建议居民生活中的洗涤,冲厕用水昼“以海代淡”;最后提出了海水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温室效应导致海水位上升,从而影响海岸环境。海水位上升对于海岸坡度较缓地区,将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流失、沙洲消失、湿地及生态环境变迁及河口后退现象,低洼地区遭受高海水位倒灌的机会更多,同时海岸土壤盐化也将加速破坏地下水的水质及土壤组成;在海岸坡度较大地区,海水位上升将导致岸线面临更多波能入侵的冲击;海水位上升还容易破坏草泽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资源的供应与品质;对滨海工业区而言,将影响工业区港的各种设施、各种软硬件护岸工程以及工业区用地填筑高程与排水等。目前台湾岛内对于海水位上升的影响了解得十分有限,作者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恢复草原生态和实施以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为主体的褐煤开发战略的基础工程。该工程是从渤海引海水,通过辽宁省的葫芦岛市、朝阳市和内蒙古的赤峰市到锡林浩特,本阶段设计年输海水3.65亿甜。该工程将与锡林格勒盟地区待建的煤化工、海洋化工、生态工程形成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长距离输送海水是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现研究了长距离海水输送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海水强腐蚀、海生物附着所引起的污损问题和输送过程中防泄漏和渗漏问题的工程措施,采用一条夹砂玻璃钢管管线结合隧洞和一座在线调节水库的输送海水方案,包括:设9座泵站,设计总扬程1147m海水水头,线路全长607km左右,其中玻璃钢管全长290km,直径3.2km,隧洞全长317km,输海水总成本为4.1元/m左右。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海水综合利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工程本身具有下述特点:输送海水流量、距离、扬程综合指标,世界第一;内径3.2m夹砂玻璃钢管是国内目前采用的最大管径的玻璃钢管。此外,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锡林郭勒盟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具有下述重大战略意义:一是通过“盐田置换”方式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建设;二是为发展制盐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三是为我国开发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巨大的煤炭资源、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际动态     
《水利发展研究》2006,6(2):62-62
沙特阿拉伯将建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工厂;以色列:加紧打造水处理技术“硅谷”;中国节水灌溉技术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推广获成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内外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位关系传统理论基础上,利用大连沿海现有的Cl-质量浓度、海水入侵面积及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大连沿海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Cl-质量浓度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海水入侵面积相应改变。这些结论为大连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控制海水入侵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8.
科技简讯     
《水利发展研究》2006,6(11):61-62
海水淡化新技术有望缓解水荒;膜法处理选矿废水既治污又节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简介了笔者近年来在抗海水腐蚀混凝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在海洋环境下,采用大掺量矿渣微粉抗海水腐蚀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至少为采用普通混凝土时的3~4倍;并重点介绍了第一个采用大掺量矿渣微粉抗海水腐蚀混凝土的海工工程——广东省吴川市低(土勇)水闸闸门重建工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解决海岛缺水问题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节约用水和废水资源化提高了有限水资源的使用率,但不能增加淡水总量;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收集雨水和大陆引水虽然能为海岛居民补充淡水,但受地质、气候、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只有具备条件的海岛才能采用;进口虚拟水是补充海岛淡水的新颖方式,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岛缺水问题。与上述方式相比,海水 淡化以海水为水源,是解决海岛水资源匮乏问题、实现海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提高,将海水淡化与移动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在海岛地区,必将为海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科技简讯     
《水利发展研究》2006,6(6):61-62
美国科学家称单氯胺消毒饮用水存在风险;首个核能淡化海水项目落户山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供海水、淡水设计;供热升温设计;增氧充气设计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根据生产实践,介绍了供水设计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各地动态     
《水利发展研究》2004,4(11):61-62
东北两大江河均遭污染辽河、松花江被亮“黄牌”;湘西、湘南石漠化加速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东北农业将推广6大节水高效集成模式;大连修筑“地下长城”阻截入侵海水。  相似文献   

14.
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日益枯竭;地面沉降;岩溶水地区地面塌陷或地裂缝;地下水污染;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负面的环境效应,本文提出了超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止措施,对合理开发利用并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数学在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根据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的特点,选择了Cl-,M等5项化学指标作为综合评判海水入侵程度的指标:侵染程度划分为4级;把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则应用到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评价中,构造了综合评判模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对比运用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与运用地下水水质量,标准规定的加附注的评分法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此评判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日益枯竭;地面沉降;岩溶水地区地面塌陷或地裂缝;地下水污染;沿海地区海水入浸等负面的环境效应。本文提出了超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止措施,对合理开发利用并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兴建世界首座海水发电站日本透露;其冲绳岛上的国头水电站是世界L首座利用海水进行发电的抽水蓄能电站。据报道,电力开发公司(EPDC)正在为日本国际贸易工业部修建这座电站。该试验工程设计将海水泵送到高于海平面150m的一个人工水库,当电力需求量增加时...  相似文献   

18.
海水可变速抽水蓄能是国内尚未应用的新技术,是消纳海上风电、提高沿海及海岛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新思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输出功率波动最小化为目标,提出考虑分时电价、变速机组运行特性的多层次约束条件,建立海水抽水蓄能与风电联合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引入NSGA-Ⅱ算法结合罚函数求解;以广东万山群岛微网系统为例,定量对比了含可变速和定速机组的海水抽水蓄能与风电联合系统运行性能,阐明了可变速技术优势。结果表明:在一个日调节周期内,相较于同容量下的常规抽水蓄能与风电联合运行系统,可变速抽水蓄能与风电联合运行系统可提高经济效益4.16%,降低输出功率波动12.10%,减小弃电量26.78%,提高风能利用率1.69%。研究成果对探寻适合中国沿海地区和海岛的海水抽蓄系统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成  王旭 《吉林水利》1995,(2):39-4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激增,水资源的超采,浪费和污染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不仅带来了水资源的危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或地面岩溶塌陷;建筑物开裂、倾斜;地裂缝;海水入侵;污水入渗;水质恶化等。面对严峻的水危机现实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深圳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筱云 《中国水利》2002,(10):109-112
深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极低,仅为全国的1/5,通过对深圳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建议水资源发展战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境外调水,二是供水零增长,其对策措施,一是加强管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二是推行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海水利用;三是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四是改革水价政策;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六是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七是强化公众水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