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药是硫化矿和氧化矿等浮选作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捕收剂。有色金属选矿废水中的残留黄药对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危害,有效处理后可回用于浮选作业,节约成本,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目前选矿废水中残留黄药的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展望,为实现选矿废水中黄药的绿色高效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催化方法降解选矿废水中黄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选矿废水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工作以黄药为光催化降解对象,综述了近年来相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光催化剂的研究概况,根据光催化剂材料的差异及其改性方式的不同分类进行说明,其次基于影响光催化降解率的因素总结提出了改善方法,同时对光催化降解黄药的催化剂的设计及工艺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黄药是我国应用广泛的浮选药剂之一,其选矿过程具有成本较低、工艺简单的优点,但黄药在选矿废水中的残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介绍了近年来常用的黄药废水净化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并对黄药废水无害化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黄药选矿废水的无害化治理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矿废水中残留黄药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矿废水中残留的黄药毒性较强,蓄积在尾矿坝中或排入天然水体中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性。作者分析了选矿废水中残余黄药对环境中常见生物的危害,总结了主要的黄药处理方法、净化机理,指出了这些方法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黄药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内黄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药是浮选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浮选效果最好的捕收剂之一。其选矿过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浮选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黄药,未经处理的选矿废水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选矿过程产生的黄药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黄药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联合处理工艺,并对黄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选厂废水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矿废水中残余黄药降解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选矿废水中残余黄药降解规律,进行了不同PH值、不同起始浓度的黄药水溶液的自然曝晒试验,并进行了温度、光照对黄药水溶液降解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H4.5、较高温度以及紫外光照射对黄药降解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选矿药剂通常用于调节矿物表面和浮选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扩大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间的亲疏水性差异,从而达到更好的分选效果。选矿药剂种类繁多,含有残留药剂的选矿废水直接外排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降解作为一种新型生化处理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研究高效降解选矿废水中残留药剂的方法尤为重要。论述了当前黄药、黑药、羟肟酸类、松醇油等选矿药剂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降解效果的工艺因素和选矿药剂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影响黄药生物降解效果的因素有黄药初始浓度、pH、温度,振荡速率、降解时间、碳氮比、氮源和金属离子等。外加碳源可促进黄药的降解。CS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是烃基黄药的主要降解产物,并伴有少许双黄药油液滴生成,属于一级酶促降解动力学。黄原酸盐分解的中间产物是过氧化黄原酸盐。不同外加碳源同样会促进黑苯胺药的降解。羟肟酸类捕收剂降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动力学。影响对松醇油的降解因素有pH值、接种量、温度、摇床转速、松醇油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针对选矿药剂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研究工作应借鉴相近领域的生物技术手段筛选出高效降解菌株,在降解机理上开展更深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改造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的降解菌株。同时,应加快选矿废水生物降解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会东铅锌矿选矿废水净化回用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的关键是回用废水不影响选矿指标.为解决四川会东铅锌矿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的问题,分别研究了经自然降解、混凝沉降、Na2SO3处理及混凝沉降-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对选矿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降-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处理后的选矿废水回用不会影响选矿产品质量,可实现选矿厂废水的零排放,工业应用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8 处理其他废水 H2O2可处理的其他废水种类繁多,列举于下。广东工业大学徐劲等人研究用Fenton试剂法处理选矿废水中残余的黄原酸盐(黄药),考察了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在选定条件下,黄药去除率可达99.5%。西北工业大学吴耀国等人研究了废水溶液化学组分对O3/H2O2降解TNT的影响,结果表明,HCO3^-、HCOO^-、Cu^2+对TNT降解有抑制作用;而Al^3+则有促进作用。另外,  相似文献   

10.
刘芸 《山西化工》2022,(8):173-175
选矿废水中污染物组成复杂,尤其是固体悬浮颗粒物(SS)含量高,严重影响出水水质。相较于传统的混凝沉淀技术,磁混凝沉淀技术在SS的去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选择3种磁混凝沉淀体系对选矿废水中存在的SS进行去除。通过批次实验确定了在磁混凝沉淀中,最佳的混凝剂、助凝剂及磁粉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磁混凝体系下废水静置90 min之后,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的磁混凝体系中,SS的去除率最高(95%)。本研究可以为磁混凝沉淀技术在选矿废水SS去除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高废水回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木屑黄原酸酯法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木屑黄原酸酯(SCX)进行了处理铜离子废水试验,静态条件下研究了SCX-1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药剂用量、初水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SCX对重金属离子具较好的吸附性能,pH值范围广,吸附量大,一次性去除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的水质达国家排放标准。含有重金属盐的残渣在自然水体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黄药在浮选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丹 《广东化工》2012,39(6):337+339-337,339
黄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捕收药剂,尤其是在重金属硫化矿的选矿和浮选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黄药的生产技术和现状,综述了黄药作为传统的浮选捕收剂在浮选领域上的应用现状。展望了黄药在浮选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朱龙  苏永渤 《水处理技术》1998,24(4):225-228
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动电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得出钙盐是较理想的混凝剂,并确定了电石渣与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14.
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纤维素黄原酸酯,并将其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铜离子。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氢氧化钠浓度、二硫化碳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氯化镁用量对纤维素黄原酸酯增重率的影响。较优的制备条件:NaOH用量为30mL,CS2为0.3mL,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10℃,MgCl2用量为30mL。该制备条件下得到的黄原酸酯的增重率为66.35%,用其处理浓度为30mg/mL的含铜模拟废水,铜的去除率可高达99%。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条件下.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绿色可再生的淀粉进行交联反应,然后与二硫化碳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得到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最后用双氧水进行氧化而制得不溶性氧化淀粉黄原酸酯(IOSX)。研究了IOSX用量。吸附时间,pH,初始浓度,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实际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再生情况。得出对于30mL,10mg/L的重金属离子溶液,IOSX用量为0.1g,pH=6,吸附时间为1.5h为最适吸附条件,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Q铜离子=1.221mg/g。吸附符合langrnuir吸附等温式。我们把IOSX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使重金属离子含量有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针对鲕状赤铁矿选矿废水特征,提出静沉一混凝一氧化的处理工艺,并对混凝和氧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实验表明,自然沉降能够去除大部分悬浮物、COD和金属离子;聚合氯化铝PAC对鲕状赤铁矿选矿废水混凝沉降比聚合氯化铝铁、硫酸铝和氯化钙效果更好;混凝过程与搅拌强度、搅拌时间、pH值和沉降时间有关;空气曝气氧化处理混凝后水样能进一步有效降低COD值,且COD的去除效果受空气曝气流量、曝气时间和静置氧化时间的影响。通过静沉一混凝一氧化的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17.
Conclusions 1. To compare the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xanthates made by xanthation of alkali cellulose in an organic solvent medium, in a quasi-liquid state and in carbon disulphide vapour, the change in the properties of xanthate solutions with time was studied.2. Solutions of quasi-liquid xanthate differ by increased viscosity and decreased ripeness, which involves increased structure-formation in the solution, because of the higher degree of polymerisation of the cellulose and the lower degree of esterification of the cellulose xanthate.3.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quasi-liquid xanthate in the initial ripening period of the viscose is higher tha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standard xanthat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degree of esterification of the secondary hydroxyl groups of the cellulose macromolecules,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secondary esterification of cellulose xanthate in solution.All-Un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an-Made Fibres. 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2, pp. 33–35, March–April, 1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