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泽宁 《中华建设》2012,(11):78-79
正人类有着天生的亲水性。世界上约70%的人傍水而居,古今中外城市也大都依水而建,傍水而生,形成特有的滨水城市景观。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等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城市定址的首选区域和城市的门户。成功的滨水景观工程,可以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城市滨水区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是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丘陵城市滨水区具有空间上表现突兀、视域上富于多变、感受上承载文化等景观特征,是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曾一度成为城市发展中心地段的滨水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生态恢复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成为城市的"模糊地段"。同时,这些滨水区的开发将直接使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凸现自身的特色,推动城市更好地参与竞争,但同时对河道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文章结合沙澧河漯河市区段河道沿岸综合整治成功实例,对城市内滨水区对城市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体是环境空间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水是变化无穷的。水在环境中可表现出多样的性格,或安静神秘,或活泼跳跃,或秀丽灵动,或具有文化含义。江滨、河边、海岸、水池、水渠、水路,经与不同的自然、人工环境元素结合,可以构成完全迥异的城市环境空间。 一、水体与土地使用 水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形体和景观要素直接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形成,是城市形成特色的良好先天条件。美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正人具有亲水的天性,一个优秀的滨水公共空间,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滨水区可根据其与城市的相互空间地位分为整体与局部两个层次,后者是实现"城市有水,居民见水"的重要一环,通过与自然空间结合、与交通空间结合、与城市中心区结合,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滨水区,并最终组成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一、城市滨水区的基本概述1.水系与城市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历史发展与分析"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水是人类生存与  相似文献   

5.
浅议渭河城市段的生态景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春 《陕西水利》2009,(5):107-108
文中将渭河城市段生态景观建设界定为在城市或城市规划区渭河河道及毗邻地区(滨水区)建设绿地、园林、水面以及娱乐设施,从而达到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促进渭河生态平衡,减少和避免城市灾害的渭河生态治理活动.从生态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原则加以论述,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喆 《长江建设》2004,(2):35-35
水体是环境空间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水是变化无穷的。水在环境中可表现出多样的性格,或安静神秘,或活泼跳跃,或秀丽灵动,或具有文化含义。江滨、河边、海岸、水池、水渠、水路,经与不同的自然、人工环境元素结合,可以构成完全迥异的城市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7.
刘涛  陈娟娟 《人民黄河》2021,(2):后插3-后插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社会大众对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城市滨水区景观艺术设计已转变成城市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要素.城市滨水区景观艺术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及空间体验,如何建立起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如何利用现有水体资源、开发潜在资源,营造兼具功能性、美观性的滨水景观风貌,无不...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作为连接陆地与水域的纽带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现状景观,是构成城市形象的主--素之一。同时,城市滨水景观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文章对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指出城市滨水区景观及模式,对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和滨水设施进行了阐述,并对某滨水区景观设计实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城市滨水景观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城市旅游,最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城市水体为主线,包括其周围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总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布局及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盲目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的暴发,人们逐步认识到水系对改善和保护城市人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美的水域和滨水空间,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梳理北京水系的变迁,提出了北京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必要性、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借鉴国际一流滨水区开发经验,指出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与不足。通过规划设计实例,提出针对北京不同风貌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协调城与水的关系,让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协调旧与新的关系,实现河道内部连通、河道外部融合,不断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服务百姓生活。建设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共同组成的篮网系统。  相似文献   

10.
根据武汉市城市发展目标,结合武汉市的城市特色,阐述武汉市的形象建设目标应是建设滨江滨湖的生态城市。结合武汉独特的水体景观资源和城市格局,具体阐释了武汉市主要滨水区规划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陈蓉 《长江建设》2013,(12):82-83
我国是一个多水域的国家,江河湖海分布广泛,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临江河湖海地区分别形成了以上海、广州、天津为核心的城市带。这些城市带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河道水系。由于在城市中,居民的生活、工业生产等都仰仗于纵横八达的河道水系,同时又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其经济性和不易损耗性在众多运输通道中显示出卓越的优势,所以在河道水系沿岸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就构成了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建设中,我们通常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一定空间称之为城市滨水区,里下河地区作为城市滨水区显示出其巨大的空间优势,在城市空间日益匮乏的今天,加强里下河地区水文化景观的营造,对扩大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造“人、水、城市、生态、文化”和谐共生的多元滨水空间,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也是最富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它不仅包括陆地、水体,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水湿地的景观,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密集、自然过程最丰富的地域;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区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类有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对象是兴修水工建筑物地段的岩体,而岩体在自然界的分布大部被植被或人类修建的建筑物等覆盖,一般水电工程都兴建在河流、湖泊、海岸等地段,覆盖更甚,岩体露头很少,不能透视它的立体状况,只有借助于少量的地质勘探点、线推测面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景观规划便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城市滨水空间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旅游等方面都有其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本文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希望能改善城市滨水区的景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城市滨水区风光带是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空间领域,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匮乏、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浅析了湘江生态经济带项目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笼结构在护堤中的应用如何科学保护海水侵蚀海岸是人类所面临诸多的复杂问题之一。因为海水对海岸的侵蚀给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及其它方面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在海岸修筑护堤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在多种海岸护堤中,有些特殊地段非常薄弱,而这些地方可用石笼结构...  相似文献   

17.
罗泽宁 《长江建设》2012,(11):78-79
人类有着天生的亲水性。世界上约70%的人傍水而居,古今中外城市也大都依水而建,傍水而生,形成特有的滨水城市景观。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等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城市定址的首选区域和城市的门户。成功的滨水景观工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红娟  岳晓红 《江苏水利》2008,(1):12-13,15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城市的命脉,滨水区维护着城市生命的延续,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滨水景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生态建设.让滨水区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肺”、“绿带”.成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流是城市的灵魂,绝大多数城市的滨水区属于城市的焦点地带,承载着城市文明的记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区大规模建设因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该文以福州市闽江北港水景观概念性规划为例,初步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