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边坡变形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岩变形体,若其产生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一次性滑塌方量较大、水库涌浪较大,难以防范等特点,研究其成因机制与稳定性评价对此类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水电站库区基岩变形体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物理地质作用为基础,结合地表地...  相似文献   

2.
库岸边坡在蓄水后的变形和稳定问题一直是水电工程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坝址区库岸边坡稳定性对水电工程 的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库岸一变形体边坡, 在对该变形体边坡基本特征分 析的基础上, 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 对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变形体在自然及蓄水条件下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蓄水后变形体边坡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且坡体的变形受影响较大。同时, 利用强度折减法对变 形体的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 变形体的稳定性较好, 考虑到坡体局部稳定性较差, 可能会产生局部失稳破坏, 因 此, 需采取支护措施保证该处坝址区变形体在运营期间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地表变形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等特点.应用D-InSAR监测技术,对阿拉沟水库库区左岸变形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D-InSAR技术可...  相似文献   

4.
陡倾产状岩体倾倒变形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危害。水库大坝两坝肩开挖,多为基岩开挖,因此伴随着基岩岩体卸荷倾倒变形体发育。根据现场倾倒变形体的特征,进行形成因机制及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白鹤滩迁建集镇斜坡地质变形体的稳定性,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裂缝发育情况,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有限元模拟,探讨正常工况与暴雨工况下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剪应变等参数变化,同时比较2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评估变形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变形体滑动趋势主要沿C8层间错动带开展;滑坡体总体稳定,但安全系数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结果可为该变形体后续风险预警管理、工程加固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向家坝水电站右岸马延坡蠕滑变形体治理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延坡位于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因为地质条件较差,坡面工程建筑物施工扰动后,坡体出现蠕动滑变现象,通过设置抗滑桩和锚索,并做好地表水和岩体内水的引排进行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某滑坡体为中层大型滑坡,其危害性大。在深入调查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滑坡体的赋存环境,查明该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破坏模式,以垂直位移为主。最后采用地质分析和极限平衡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工况下,该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将产生沿基覆界面的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8.
某水电站枢纽联合进水口边坡发育有变形体及3条断层,对工程影响较大,采用MIDAS GTS软件通过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变形体在历史最大地震工况反算得到其临界参数,在确定了天然状态边坡模拟与实际类比相符的基础上,指导边坡开挖设计及评价其稳定性,为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库工程开工后的第10个月,大坝左岸山体出现大范围变形体,且变形体在不断地蠕滑变形中,严重威胁着水库大坝的安全和下方道路通行。根据调查结果,左岸变形体平均长约140m,平均宽度约110m,面积约1.5×104m2。变形体分为上部变形区和下部变形区,上部变形区坡体的自重构成了左岸边坡变形的主要下滑力,下部变形区受上部变形区的推挤作用,以挤压变形为主。综合分析,变形体处置方案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格梁加固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5,(8):129-132
茨哈峡水电站3#变形体位于黄河的右岸,处于拟建堆石坝的底部,其地质条件复杂、卸荷深度大,使其成为电站的一个重要地质隐患。通过对其地质背景的深入研究后认为,其变形机理是受到岩性和构造控制的蠕滑-拉裂变形。数值分析显示,水库蓄水后变形体对趾板有很大的影响,最大位移量可达26 cm,并且在坝体中部形成一个水力坡降盆地,对坝体的渗透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对变形体进行分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依托多年来水电工程实践过程,基于21个反向坡倾倒变形体及10个顺向坡倾倒变形体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统计,对其发育位置、发育条件、空间分布及岩性组合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通过对31个反向坡及顺向坡的倾倒变形体发育特征的统计,得知倾倒变形体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对于反向坡体,岩层倾角以40°~50°最为发育;而对于顺向坡,以30°~50°较为发育。顺向坡的坡度主要分布于41°~50°,反向坡主要分布于31°~40°;倾倒变形可发育在层状软质岩系或板裂化的坚硬岩石中,常见岩性为各类板岩、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大型倾倒变形体常发育在西部地区具有高山峡谷地貌景观的各江河流域,以黄河、澜沧江、雅砻江等河流的岸坡最为发育;倾倒变形体主要分布于环青藏高原东侧中山地貌中,前缘高程一般在1 500~2 000 m以上,其发育范围一般在1 500~3 000 m。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室内岩土体试验,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对星光三组变形体稳定性演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抗剪强度指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n及饱水时间d的增加而降低,循环次数和饱水时间分别大于25次和40 d后,其抗剪强度逐渐趋于稳定;库水位稳定在540 m和600 m水位时,岸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U型河段三面临空变形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水电站F3,F9断层上盘变形体为对象,开展了U形河段三面临空变形体稳定性分析。首先从变形体的形态特征和地质条件入手,对其形成机制和运动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其次,根据潜在的滑移趋势,选取了2个代表性剖面,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代表性剖面在3种工况下的破坏区域,通过对比分析破坏面积发现变形体沿代表性剖面1方向的稳定性较好,而沿代表性剖面2的较差;最后,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M-P)和有限元应力法对代表性剖面2进行抗滑稳定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变形体抗滑稳定均能满足工程要求。通过研究F3,F9断层上盘变形体的稳定性,探讨了变形体稳定性分析的新思路,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某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元模型,研究水位升降对倾倒变形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实验证明:水位上升时,上游区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较差,最小稳定性系数是1.217,下游区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较强,最小稳定性系数是1.248;上游区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下游区始终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水位下降时,上游区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较强,最小稳定性系数是1.193,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下游区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较差,最小稳定性系数是1.186,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五强溪电站1号变形体的稳定性,采用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边坡位移和稳定安全系数、边坡最大剪应变增量以及边坡滑动面位置。分析结果表明:3-3′剖面的安全系数相对较小,是该边坡的主要潜在滑动方向,且最大变形也出现在3-3′剖面,边坡的变形以垂直向为主,水平向偏河床方向的变形次之。研究表明,该变形体存在失稳可能,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来防止失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某库岸为典型高山峡谷地貌,斜坡在卸荷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弯曲拉裂,形成规模巨大的滑坡。水库蓄水后,滑坡可能产生复活,将造成“二道坝”,危及大坝及其它枢纽建筑的安全。结合滑坡区的环境地质条件,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 力学模型,再现滑坡形成过程。最后采用定量计算、数值模拟法计算滑坡安全系数、应力分布状态等,对滑坡蓄水条件下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和预测,从而为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柘林水电站厂房古滑坡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厂房后坡古滑坡堆积体在开挖治理过程中,古滑坡体先后因坡体前缘下被切脚和连续降雨沿基岩顶面产生了2次滑动变形,通过坡体变形监测分析和变形机理研究,及时采取了回填压脚、增设长锚杆束、加强坡体排水和严格控制下部坡体的开挖爆破等综合治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坡体变形,确保了整个边坡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基于开挖治理后的滑坡体蠕滑性大,对其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预应力锚同技术在蠕滑变形堆积体边坡抢险加同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对其在蠕滑变形堆积体抢险加固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难点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类似的抢险加固综合治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拟建的澜沧江某水电站右岸岩质高边坡开挖近400 m,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边坡岩体为硬脆性的英安岩,卸荷强烈,且边坡内中小型断层发育。此外,右岸边坡还发育有2条陡倾坡内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产生了糜棱化,这导致了右岸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岩体结构都非常复杂。为了探究此条件下岩质高边坡的开挖变形响应机制及规律,选取水电站右岸坝轴线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离散元程序UDEC来模拟边坡的开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导致韧性剪切带浅表层岩体产生较大变形,影响边坡稳定性;开挖引起的变形主要受倾坡外的卸荷裂隙及溢流面的控制,其地质-力学变形破坏模式以"滑移-拉裂"为主;边坡开挖后主要产生横向位移,其累计位移模式为向高高程传递、在后缘累积;边坡开挖与产生的变形能基本保持同步,最终受岩体弹性恢复滞后的影响,在接近开挖结束时剩余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场调查、勘探及试验等成果的分析,研究不稳定斜坡地质环境、岩土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做出定性评价、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而气象、水文、地震等内外动力条件则是致使该不稳定斜坡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目前斜坡处于整体稳定状态,局部存在表层滑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