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浙江省东阳市防军二村古崩滑体体积较大,一旦失稳下滑,将严重威胁坡脚防军二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双徐公路的正常运营。分析了古崩滑体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条件,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对古崩滑体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古崩滑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情况下,将处于蠕滑变形或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桂林  王云飞 《中国矿业》2012,21(7):121-124
为了更加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接触情况,在抗滑桩与周围土体之间以及基岩与上覆土体分界面设置接触面单元,详细分析了坡体在加固前后的稳定状态和开挖过程中抗滑桩受力作用机理.揭示出抗滑桩体在基岩与上覆土体分界面处所受到的轴向力和剪切应力较大,为重点控制断面.分界面处桩体应力调整时间滞后于桩顶与桩底应力调整时间,在坡体应力调整过程中桩体在分界面处所受扰动较大.桩体在分界面处的最大应力并不是稳定状态时的应力,而是出现在坡体的应力调整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崩滑体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对崩滑体变形情况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崩滑体处于临界状态。稳定性分析认为锁固段支撑了1#强变形区,崩滑体暂未形成贯通的破坏面,崩滑体未出现整体破坏,但崩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保证连霍高速及周边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了快速消危措施,通过对锁固段爆破,起动崩滑体,消除了崩滑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南山滑坡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方法,来观测抗滑桩施工期间滑坡体上监测点的位移变化,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来研究现有的抗滑桩工程能否确保滑坡的稳定。监测结果表明,在实施抗滑桩工程后,抗滑桩南侧滑坡体达到了稳定状态,滑坡东部蠕动速度显著降低,但滑坡中部前缘还有剩余下滑力,滑坡西部蠕动速度没有降低,滑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鉴于以上研判,提出了治理南山滑坡的优化方案:即在原有抗滑桩轴线上,再向西布设一排抗滑桩,直至滑坡西部边界;同时在滑坡前缘再布设一排抗滑桩,解决剩余下滑力的问题。另外,在抗滑桩顶部设置挡墙,避免第四系地层和软弱岩层从抗滑桩中间蠕动,并做好滑坡体的截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水井崩滑体灾害急需治理的现状,对该崩滑体的变形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水井崩塌体中1号变形区的“强变形区”滑面已经形成,在地表裂缝密集区域已经贯通,“弱变形区”滑面尚未形成;在工况1条件下,1号和2号变形体均处于稳定状态,在工况2条件下,1号变形体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2号变形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崩塌体后侧的陡斜坡在天然少雨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强降水的冲刷下该斜坡中极易再次发生坡面水(泥)石流;建议采用“方案4:搬迁避让+斜坡绿化+修缮截(排)水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澜沧江流域某水电站库区大型老滑坡体M6的复活进行分析,得出M6老滑坡体复活的主要原因为水库蓄水,连续降雨加剧了坡体变形,滑体前缘塌岸是老滑坡体复活的一个诱因。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滑坡体应力应变状态、位移及稳定性状况,坡表最大主应力近似呈层状分布,在滑带处呈现应力集中现象,滑坡体下游侧变形较大,由低到高、由下游侧至上游侧位移逐渐减小,滑坡体稳定系数为0. 95,处于不稳定状态。利用三维离散元软件3DEC进行M6老滑坡体失稳范围预测,得出老滑坡体不会发生整体滑塌,仅前缘部分滑体物质滑出,总方量约为660000m3。  相似文献   

7.
滑坡推力的确定是抗滑桩设计当中一个基本问题,而滑体参数对抗滑桩后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滑体参数不同时抗滑桩后滑坡推力的变化,找出滑体参数对滑坡推力的影响规律,从而提高抗滑桩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奉节县鹤峰乡场镇滑坡于2001年发生过一次剧烈的滑动变形,经过工程治理之后处于稳定状态,后由于受到三峡库区蓄水的影响,发生了新的局部变形。利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7种不同工况的变形区稳定性,结果表明滑坡变形区受库区水位变化及暴雨影响较大。其中:库区坝前水位自175 m降至145 m,变形区处于欠稳定状态;库区坝前水位自175 m降至145 m+非汛期20年一遇暴雨,变形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它5种不同工况变形区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为同类滑坡的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枣子树包滑坡稳定性和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的库水位下降期间,三峡库区的许多滑坡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形。从三峡库区枣子树包滑坡的结构和变形特征出发,分析了其成因机制及其稳定性状况;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库水位下降时滑坡地下水渗流场,并将所得孔隙水压力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探讨了水位下降速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研究表明:该滑坡是早期岸坡岩体产生滑移-弯曲破坏后堆积并经漫长改造形成的,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预计在加大库水位下降速度后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稳定性系数随库水位下降而降低,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大,稳定性系数降低越大;相对于库水位下降速率,强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更明显;为提高滑坡整体稳定性,提出了抗滑桩的加固措施。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滑坡的评价与治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对滑坡位移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求出了灰色位移矢量角.通过新滩滑坡灰色位移矢量角特征分析,发现该角具有与滑体稳定状态相一致的动态特征;在滑体不同部位的观测点,其灰色位移矢量角的动态特征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以某坑中坑工程为依托, 从内坑桩长和倾角出发, 对传统等长桩+支撑的支护形式进行优化, 提出了3种优化方案; 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对优化方案的受力和变形规律进行分析, 探讨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从支护效果来看, 3种方案优劣顺序为长短桩>倾斜桩>倾斜长短桩, 从工程效益考虑, 3种方案优劣顺序为倾斜长短桩>长短桩>倾斜桩; 与原方案对比, 3种优化方案均可行, 且优化方案应优先考虑工程效益; 倾斜桩的外斜直桩倾角尽量不小于15°, 当桩位移较大时, 可设置倾角不小于20°的内斜直桩来大幅减小位移; 斜短桩配比对桩的位移影响较大, 桩长次之。可减小部分桩径, 从而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12.
支盘桩是在钻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承载力、较低变形的新型桩,随着支盘桩工程应用的增多。对支盘桩的研究也在深入,但对支盘桩及支盘受力破坏的特点探讨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支盘破坏的可能性的研究涉及不多。此次研究中,利用现场支盘桩载荷试验资料及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支盘桩的受力机理、桩及支盘受力变形破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在承载土层相对较硬的情况下,支盘下部土层的剪切破坏是支盘桩的主要破坏形式,对较软土层,支盘桩则为整体刺入破坏,支盘不存在被剪切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李华伟  聂庆科 《煤炭学报》2011,36(Z2):315-320
结合某大型深基坑工程采取的桩锚支护结构体系下的现场测试资料,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壁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过程、冠梁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支护桩的内力演化(包括冠梁钢筋应力、桩体钢筋应力、截面弯矩)过程以及支护状体上所受的土压力大小演化过程和分布特征,最后根据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状态随时间和空间动态演化的基本思想,给出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等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实体桩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桩及桩间土的静力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依据复合地基在受力过程中,垫层及桩与桩间土变形(沉降)相等这一条件,解析出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以及垫层与桩的变形。提出弹性抗力系数计算方法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降雨诱发采动滑坡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动滑坡是岩土工程中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采动滑坡为矿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其危害性相较于其他类地质灾害更加严重。采煤会诱发平缓结构斜坡发生强烈的地面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况下采煤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地面变形将趋于稳定,采动滑坡的发生受降雨影响显著。以贵州马达岭滑坡为地质原型,马达岭斜坡为平缓倾内的层状结构斜坡,具有上硬下软和上陡下缓结构特征,是受采矿和降雨影响诱发的滑坡。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应用模型箱和相似材料根据相似比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土压力监测计、孔压力监测计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模型进行监测,研究了模型在开采与降雨两类工况下变形及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和在开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再现了滑坡从孕育到发生的全过程,分析强降雨诱发采动滑坡形成的机制。研究表明:采空区形成后,坡内原有的应力平衡被打破,发生应力重分布,采空区顶板应力卸荷,边界部位应力集中,顶板位置首先发生弯曲沉陷,产生大量离层裂缝,裂缝不断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量竖向拉张裂缝,采空区的边界部位出现多条斜向裂隙;同时采动的影响不断向上传播,采空区顶板处产生裂缝多与上覆岩体中发育的裂缝贯通形成大型裂缝;降雨作用下,坡内裂缝持续发展,降雨导致采空区及上覆岩体中形成稳定水位,增大坡后的静水压力,使裂缝不断增大,推动斜坡向临空面发生变形,雨水下渗作用下,逐渐沿下部"阶梯状"裂缝、采空区、竖向拉张裂缝形成基本贯通的潜在滑动面,最终在水压作用下,剪断锁固段形成贯通的滑面,发生整体滑动。马达岭滑坡其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采空区覆岩-斜坡变形阶段:由于开采使上覆岩层产生变形破坏,模型坡表及内部发育大量裂隙,为雨水的入渗提供有利条件;②降雨诱发斜坡整体变形演化阶段:雨水入渗模型,加剧裂缝发育,使模型向临空向发生变形,坡内裂隙已基本贯通,模型到达失稳的临界点;③滑面扩展-滑坡发生:降雨作用下,岩体不断被软化,同时,模型内裂缝充水,使裂缝不断发育直至贯通,导致滑坡发生。因此其变形破坏机制可总结为采空区覆岩-斜坡变形→降雨诱发斜坡整体变形演化→滑面扩展-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在地基设计中,往往期望能确定最优的桩距以简化施工工艺和节省工程成本,因此,桩距的最优化选择在工程中较为重要.搅拌桩处理地基主要运用复合地基理论,首先假设桩土变形协调,将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把桩沿里程方向的桩土简化为等效体,加固后的桩间土体等效为一个整体;其次,由面积置换率算出复合地基的弹性参数,利用相关的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不同桩距下路基的沉降关系曲线;最后,通过对不同桩间下土体的沉降分析,得出搅拌桩最优桩距选择的一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numerically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spiral piles (Eco-SPs) as multi-purpose geotechnical supports. The behaviour of eco-spiral piles in the ground wa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twisting angle and the ratio of borehole diameter to eco-spiral pile width using FLAC-3D based on the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 cement mortar grout was modelled to sustain the eco-spiral pile in a sandy soil.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among the eco-spiral pile’s twisting angle, pull-out load and maximum shear stress. The results should aid the further design of the bolts for application in a range of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层土-支盘桩-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对支盘桩及直杆桩体系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建模,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合理性。经过对比分析,在x-z向地震波激励下,直杆桩-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相对于支盘桩体系的位移、变形明显增大;两种体系上部结构的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在一层柱底和各层梁柱搭接处,而在柱底与承台交界处最大;在柱底,支盘桩体系的剪应力值和应变值比直杆桩体系更大,很容易造成这个部位的局部破坏。计算结果表明:桩型改变时,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反应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需要治理防止整体失稳的深厚滑坡,采用传统的抗滑桩施工困难,工程费用高,本介绍了一种治理这一类滑坡的方法即变阶群桩法,说明了这种方法的设计思路,用实例介绍该方法的原理和设计计算过程,在滑坡治理中,这种设计思路比较新颖,对其他类似工程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地下开采的影响采动区地表会发生大幅度的沉陷和水平移动。因此建在采动区的桩基不但要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受由于地表水平移动造成的附加荷载。通过对采动区桩基的受力机理的分析,表明地表土水平移动对桩的作用主要是桩与土的相对位移st造成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桩周土对桩的抗力、桩身变形、桩身最大弯矩与土位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