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庆油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采用美国Inter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巨型计算机-PARAGON XP/S并行计算机系统。该机特点是处理地震资料速度快,但是,它的磁盘子系统稳定性较差。因此,该磁盘系统的维护工作在并行计算机整个系统中占有相当的位置。文中通过该系统使用过程经常出现的磁盘故障实例,以及解决方法,同时总结出处理磁盘故障的各种维护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对PARAGON并行计算机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针对这些问题编制应用程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该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信息记录在故障信息库中,PARAGON系统诊断技术和安全维护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PARAGON并行计算机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多波多层AVO数据反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笔者提出的Zoepritz方程级数表达式的直接应用,本文讨论了临界角内AVO的信息是,提出了一种多波多层AVO反演方法,由于采用了Zoppritz方程级数表达式解析计算反演中是Jacobi矩阵,因而使AVO反演的速度和精度均有改善。文中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多层P-P波AVO反演,多层P-P波和P-SV波联合AVO反演、P-P波和P-SV波循环迭代AVO反演方法,并对野外实际资料进行了计算,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4.
RAID技术在PAPACON并行计算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喜春 《石油仪器》1998,12(2):34-35,38
随着RAID技术在并行计算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现场的并行用户迫切希望了解RAID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应用方法,文中简述了RAID技术的产生和RAID产品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了PARAGON并行计算机RAID磁盘数据存储原理和数据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5.
求解线性方程组是油藏数值模拟并行计算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行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新方法,称为DSST方法。DSST方法保留了SST方法的所有优点,比SST方法处理器利用率要高,更适合在中、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运算,且能获得更高的并行加速比。将SST方法和DSST方法用于SSOR迭代中,并在曙光1000分布式并行计算机上实现了程序化,对一个带状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表2参9(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6.
王晓华  许云 《石油物探》1995,34(1):11-19,10
考虑了困扰地面地震AVO反演中保持振幅处理和不了解子波特性的情况,本文针对井中有偏VSP数据,提出了“有偏VSP-AVO反演理论”,给出了有偏VSP-AVO反演的原理与实现方法,并就有偏VSP-AVO反演的应用进行了某些理论上的探讨,进一步对多偏移距VSP观测提出了VSP CDP道集的概念和VSP CDP-AVO反演,同时,还就有偏VSP资料的AVO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由ORALE提供的两个实用程序EXP和IMPO的使用方法,并提出一种利用SQL*PLUS生成一种可执行文件,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磷酸硅铝SAPO-5分子筛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5分子筛。采用廉价的三乙胺(Ft_3N)、正三丙胺(n-Pr_3N)代替四乙基氢氧化胺(TEAOH) ̄[1]作为有机导向剂,以降低合成费用。考察了不同的胺/Al比、P/Al比、Si/Al比以及H_2/Al比对结晶相的影响,从而得出合成SAPO-5分子筛的适宜配比,并且给出了不同温度下产物结晶度随时间变化的晶化曲线。用程序升温法(TPD)表征了sAPO-5分子筛(H型)的酸性分布。另外还考察了用Et_3N、n-Pr_3N、TEAOH三种不同导向剂制备的三个SAPO-5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静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VCAD2.0扩充版介绍中国石化总公司VCAD联合开发组THERECOMMENDATIONOFPETROCHEMICALVESSELCOMPUTERAUXILIARYDESIGNSYSTEMVCAD2.0ENLARGE...  相似文献   

10.
美国ASD全球公司推出一种管子支架优化 (PipeSupportOptimizer (PSO)设计软件 ,据称为其优化的工厂设计 (OptimizedPlantDesign)系列增添了新价值。该软件以先进的软件算法为基础 ,可以优化设计和降低成本。利用该软件可在工厂设计早期阶段同时进行工程设计 (engi neering)。PSO软件的特点包括辨别可行的管子支架位置并自动确定最低要求的支架类型。软件在完成这一过程的同时 ,还执行是否符合标准的检查、计算管子节点处的集中负荷和审查所允许的管子移动幅度。可交付的成果包…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地震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 本文提出一种高效并行道集排序方法。利用地震数据按线和道多级关键字管理的特点, 将数据分块, 分发给多个节点同时进行初级关键字排序, 利用数据库存储过程, 控制并发进程之间的同步和异步, 由最后一个进程将按初级关键字排序后的道集信息进行合并, 继而再次分块进行下一级关键字的并行排序, 实现了海量地震数据分块多级并行排序。实际地震数据排序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钻头牙轮测量的特点 ,研制了一套对牙轮位置、角度等尺寸进行自动化检测的系统 ,系统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组成。系统测量方法首先是按照牙轮工件齿锥面或齿孔轴线的理论角度对其进行旋转 ,使其被测齿锥面或齿孔轴线处于水平位置 ,然后驱动电感传感器划过齿锥面或齿孔底面 ,得到一组由光栅尺和电感传感器共同给出的位置尺寸数据 ,最后利用这些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和极坐标旋转公式求出牙轮实际角度和实际位置尺寸。本系统的测量结果与三坐标测量结果相比 ,角度值相差不到 2′ ,位置尺寸相差不到 0 0 1mm。  相似文献   

13.
常减压装置不锈钢复合管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锈钢复合管的焊接过程中,存在着碳钢基层与不锈钢复层的互熔问题,为了克服传统焊接工艺的不足,结合工程实例,从焊材选用、焊接工艺参数以及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适用于不锈钢复合管的堆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井底温度是注水泥工艺中的重要参数。为了准确采集井底温度,API于1984年成立了一个由13个固井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经8年研究建立了新的注水泥温度相关表及温度测量方法。文中介绍了API井底温度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新的API注水泥、挤水泥温度相关表。在新的API温度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新的井底循环温度数学模式,为国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施工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投产水平井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水平井可采储量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筛选分析,优选出主要的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同类油藏中已投产的水平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新设计水平井的有关参数将该井归到相应类中,根据同类中已投产井的有关开发指标对新设计水平井进行指标预测;并将上述研究过程编制了相应的软件,以一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以上研究,为今后不同类型油藏设计水平井及进行指标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更加切合实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适应井场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超低功耗无线收发OEM模块设计的无线传感局域网系统组成的钻井现场多参数监测系统,实现了钻井现场的多参数数据采集无线监测设计和应用,阐述了该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节点之间合理的通讯协议,有效地解决了控点与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数据中继和传输问题,确保了钻井现场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应用实例证明,采用低压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在钻井现场是安全、可靠的,为录井设备新一代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进一步革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LST—10型自定心式螺杆钻具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内现有螺杆钻具试验台存在的问题 ,加以改进和提高 ,研制了LST— 10型自定心式螺杆钻具试验台。试验台由试验台主机、液压系统、流量自动调节系统、自动加载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仪器仪表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等 7部分组成 ,其中试验台主机包括测功制动系统、联接排水器、卡持推送装置及适偏夹持器。 2 0 0 1年以来的使用表明 ,试验台不仅能完全满足各种钻具试验要求 ,而且试验中能实现自动卡紧 ,自动对中 ,操作轻便 ,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减少液压顶驱钻进过程辅助作业时间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顶驱的出现导致了顶驱钻井法的诞生,进而逐步代替了传统转盘钻井法。通过顶驱钻井法和传统转盘钻井法的钻柱连接时间、起下钻时间、取放方钻杆操作时间、倒划眼操作时间等的比较,证明顶驱钻井法能节省钻井时间,并总结出减少液压顶驱钻进过程辅助作业时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贺会群 《石油学报》2007,28(6):122-124
利用已有的采油平台和平台上的相关设备,研究开发出经济、高效、可靠的可钻调整井钻井装备和相关配套技术。基于力学分析方法完成了可行性技术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完成了设备的总体结构设计,运用三维设计和控制理论完成了新型固控系统设计和转盘反扭矩控制系统设计,应用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管汇空间布置与优化设计。新方法予以有效实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应用CT技术研究岩石孔隙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家禄  高建  刘莉 《石油学报》2009,30(6):887-893
应用CT扫描系统对13个岩心连续进行扫描,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得到岩心的三维孔隙变化,在"孔群级"尺度上清楚地观察到岩心内部的孔隙变化和非均质特征。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截面上测量的孔隙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表征。S138号岩心存在着明显的层理现象,非均质性严重,岩心孔隙度的标准偏差和不均匀系数较高,孔隙分布不均匀,分选性差。71号岩心截面内低孔隙区较多,高孔隙区较少,岩心的平均孔隙度较低。S35号岩心的平均孔隙度高,岩心比较均质,岩心孔隙度的标准偏差与不均匀系数最小,孔隙分布均匀,分选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