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镍-碳化硅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炭素结构钢板的表面上制备高硬度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镍-碳化硅纳米复合电镀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阴极电流密度为2.56A/dm2,镀液中纳米碳化硅粉的质量浓度为20g/L,镀液的pH值为5.0,温度为50℃时,镀层生长良好,均匀细致平滑,镀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950HV0.2,远高于普通纯镍镀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2.
用旋转圆盘实验机研究了三种金属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 :Fe -Mn -Si形状记忆合金、Fe -Cr-Ni-Mn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产生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3倍和 2 .1倍。亚稳态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与空蚀过程中动态相变对应力的响应密切相关。空蚀诱发马氏体相变不仅有利于改善材料抗空蚀性能 ,而且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引起的能量耗散和伪弹性大大提高了Fe-Mn -Si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抗空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电刷镀起源于槽镀,它是一种高速选择性电镀方法,电镀时不需要镀槽,仅用专用预处理溶液、镀笔及专用电源即可进行。其特点是,沉积速度快,选择性好,镀前处理方便,设备简单,工艺简便。具有设备轻便,机动灵活,工件经刷镀后不变形,刷镀沉积速度比槽镀快,省工、省力,省能源,且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电刷镀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几年来,在科研生产中通过对模具、机床修理和对风洞设备的修复等,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证明电刷镀工艺在航天工业中将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 1 绪言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一种加热能使变形材料恢复原状的特殊性能。以往主要以Ti-Ni系、Cu系等有色金属形状记忆合金为主,进行了应用研究。然而Ti-Ni系合金材料价格昂贵,形状记忆性能和抗蚀性较好的,每公斤约十万日元。Cu系合金比Ti-Ni系便宜,每公斤1万~2万日元,但抗蚀性较差,影响其推广应用。最近,价廉的铁系形状记忆合金的研制很活跃。以往有SUS 304和高锰钢等形状记忆材料,最近又推出Fe-Ni-Co-Ti  相似文献   

5.
<正> 在许多用电镀法改善外观、提高耐磨性和抗蚀性的应用方面,目前发展了一种新的冶金方法,可以代替铬和其它贵重材料。这种新的冶金方法无需贵重的金属材料,也免除了处理电镀所产生的含高毒性六价铬废液的工序。此法是建立在商业上称为软氮化的常规盐浴氮化法的基础上的。柯兰(Kolene)公司称之为QPQ法(即急冷-抛光-急冷)。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随着工业、特别是航天、航空、国防等工业的发展,对材料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仅靠研制新材料是不可能满足的。表面处理能使材料的物理、机械和化学等性能得到提高,主要方法之一是电镀。一百多年来电镀技术虽有很大进步,但是这种采用电镀溶液的“湿镀”具有难以克服的先天缺点,废水污染环境严重,能源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7.
苏联基辅医药器械设计局研究了鎢镍镀层在压铸A12铝合金时对压型鑲块耐熱性的影响。在生产试验过程中,对鑲块工作表面定期(每生产5000件)进行目视檢验,发现用电镀过的鑲块在不预修情况下压铸了50万件,沒有发现型腔表面产生烧蚀裂纹和热裂,而氰化的压型鑲块在压铸31万件后即由于出现烧蚀裂纹而报废。压型鑲块材料为4Х4М2ВФС纲,经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35。鎢镍镀层厚度为9微米,电镀是在下列电解液中进行的:鎢酸钠100克/升,硫酸镍15克/升,乙二酸銨45克/升。电镀规范如下:阴极电流密度为5安/分  相似文献   

8.
碱性焊条的吸潮问题严重影响焊接质量。采用蒸镀高级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的方法对焊条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抗吸潮保护膜,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抗吸潮焊条表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蒸镀在焊条表面的脂肪酸是物理吸附,薄膜厚度较小、紧密覆盖在焊条表面,在焊接时可快速蒸发;蒸镀制备的焊条工艺性能较好,与原焊条差别不大,其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随蒸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当蒸镀时间为4~12 h,4种脂肪酸的扩散氢的含量很接近,当超过12 h后逐渐增大。蒸镀法制备的抗吸潮保护膜可以减缓吸潮,但不能完全阻止水分进入焊条内部。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钢表面防高温气体烧蚀可采用电镀硬铬,但铬层性脆且具有固有的裂纹,以致受高应力时大量剥落。镀软铬的塑性较好,较不易剥落,但缺乏在高负荷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美国华特弗利特兵工厂曾研究电镀含铁族金属的  相似文献   

10.
主要内窖和技术经济指标: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一种化学活性强的粉末材料,其特性硬而脆,易被氧化腐蚀。目前采取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表面防护层,但钕铁硼表面由于存在磨削加工时产生的恶化层和密度化不完全而产生的空孔、氧化相等。其表面处理必须采取必要的前处理和适当的电镀工艺。此工艺目前为止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拟与高校、科研单位合力攻关。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广泛应用的功能材料——永磁材料。其种类很多,如稀土永磁、铸造永磁、可交形永磁和铁氧使永磁材科。近年又有塑料永磁材料问世。塑料永磁材料在西方,尤其在日本研究和应用已有几年的历史。然而我国对这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SAYS有限元法对材料的硬度进行直接数值模拟,输入参数中无硬度参量。利用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技术确定Ti6Al4V合金表面镀Ni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来反应硬度的变化,以镀镍层在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分析为例,实现ANSYS软件对材料硬度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对Ti6Al4V合金表面镀Ni层的硬度和厚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对于钛合金表面电镀纳米镍工艺,镀镍层硬度不宜超过448HV0.05;当镀镍层的硬度为439HV0.05时,合适的镀镍层厚度为1.5mm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金属基体材料上镀上铅和铅合金的镀层,供在液氢中运转的高速滚珠轴承保持架使用。内径为40毫米的轴承在30000转/分、推力负荷为1780牛顿(400磅)的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通过轴承的液氢流量大约为0.0076米~3/分(2加仑/分)。用离子镀把铅、铅锑合金和铅铟合金的镀层镀到金属基体材料上。还采用了电镀的铅锡铜合金镀层。四种金属基体材料用的是铝青铜合金、硬铝青铜合金、铅青铜合金以及AISI(美国钢铁学会)的440C不锈钢。有五套轴承超过了运转10小时的指标。其中有四套轴承是采用铅锡铜合金电镀的保持架。采用50微米(0.002英寸)厚的镀层运转时间达到了22.5小时。试验了七套用离子镀把纯铅镀层镀到保持架上的轴承,镀层的厚度从10.2到40.6微米(0.0004到0.0016英寸)。这七套轴承只有一套镀层厚度为36微米(0.0014英寸)的轴承超过了10小时的运转时间。在铅中添加1%和3%的锑可改善镀层的耐磨性,即使是3%的合金对轴承外环也要磨蚀。  相似文献   

14.
Ni-P合金镀层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Ni-P合金镀层的沉积特点和一般性质,研究了其硬度、耐磨性和抗蚀性的影响因素,提出该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 药筒机械性能是决定药筒战斗性能的重要指标,抗蚀性则是决定药筒在长期储存中(10~15年)能否经受各种复杂气候而不发生腐蚀破坏的标志。我厂生产的大口径药筒材料为四六铁黄铜,生产中发现抗腐蚀破坏试验结果不稳定,机械性能也不理想。本文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永磁直流电机多数仍采用AINiCo类及铁氧体类的永磁材料做为磁能源,近来稀土永磁材料已逐渐应用到电机中,本文结合直流力矩电机对稀土材料的磁路工作点做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影响天线罩雨蚀程度的各项因素和描述雨蚀的方法,以及雨蚀对天线罩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一些近几年来国外常采用的雨蚀试验的方法。最后提出了3~5马赫情况下导弹天线罩抗雨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良好磁性耦合和高磁能积的纳米复合永磁粉,系统研究了化学法包覆软磁相FeCo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制备纳米复合磁粉SmCo_5@FeCo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反应的加热方式、SmCo_5磁粉的预处理时间以及化学包覆反应的时间等对软磁相的形貌、尺寸、分布,以及对复合粉体的磁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的调控和加热方式的改善可使相同量软磁相前躯物投入时形成更致密的高含量包覆层。经过酸洗预处理的SmCo_5粉更有利于软磁相包覆,酸洗时间0.5 h为佳。此结果对制备超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粉体及块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镀金属碳纤维作毫米波干扰剂时的分散性能,采用在镀液中加入润湿剂和柔顺剂对其表面进行修饰,结果表明用润湿剂和柔顺剂处理镀金属碳纤维均能改善其分散性,使衰减时间增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发现表面变光滑;测试了其对8mm波的干扰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镀液中加润湿剂的方法获得的样品效果最佳,衰减率和衰减时间最大,单程透射衰减最大可达10.69dB.  相似文献   

20.
采用镁合金表面预镀镍工艺,用其代替氰化物电沉积铜。分析镁合金预处理技术、氟化物处理、化学浸锌、电镀铜锡、预镀镍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沉积层的影响,并比较各种工艺参数对铜锡合金层、镍层晶粒尺寸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各镀层的表面形貌、XRD分析处理层的相组成,用极化曲线分析镀层的腐蚀倾向。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镁合金电镀过程中因与镍电位差过大、易腐蚀不易沉积的问题;可以在镁及镁合金表面形成致密度高、孔隙率低、结合强度好且硬度高的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