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亚娟  陶涛  田力 《物理测试》2014,32(3):46-49
23MnNiMoCr54链条钢在使用过程中从焊缝接头处发生了断裂。对产生断裂的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光谱仪、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仪器对试样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化学成分、低倍分析、硬度分析均满足国标要求,断裂发生在焊缝处是由于外来Cu的进入引起晶界弱化,晶界强度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焊接接头处发生断裂。为此,应对焊接工艺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控制,提高焊缝处质量。  相似文献   

2.
阎红 《电焊机》2007,37(5):64-66
研究了圆环链材料23MnNiMoCr54钢的闪光对焊的焊接性问题.针对国产钢圆环链在使用上疲劳寿命短等问题,利用扫描电镜比较了国产钢和日本钢在原始组织和焊缝区的金相组织,比较了其焊接性,对圆环链的疲劳试验所受应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23MnNiMoCr54钢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TEM及SEM等试验方法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及成分设计优化,通过制定合理的冶炼、轧制及退火工艺,成功开发出高强度矿用圆环链用钢。分别向用户提供试制的成品钢材样钢,样钢通过测试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GB/T 10560—2017规定的C级圆环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DIL 805A型热膨胀仪测定了23MnNiMoCr54钢的热膨胀曲线,结合硬度检验绘制出试验钢的CCT曲线,并对其动态相变及动态再结晶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3MnNiMoCr54钢的临界转变点Ac3=806 ℃,Ac1=713 ℃,CCT曲线中无珠光体转变区,当冷速≥0.5 ℃/s时,开始发生马氏体相变。变形量为10%时,变形温度在850~1150 ℃范围内时,试验钢的奥氏体晶粒边界稳定,晶粒大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变形量为40%时,变形温度在850 ℃时试验钢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以回复为主;温度为900~950 ℃时出现了不稳定的奥氏体晶界和细小晶粒,动态再结晶开始发生;温度为1000 ℃时,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变形量为50%时,变形温度在850~950 ℃时试验钢出现了不稳定的奥氏体晶界和细小晶粒,发生了部分再结晶;温度为1000 ℃时,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变形量为60%时,变形温度在850~950 ℃时试验钢出现了不稳定的奥氏体晶界和细小晶粒,发生了部分再结晶;温度为1000 ℃时,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5.
通过断口观察、显微分析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23MuNiMoCr54钢圆环链生产过程中出现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原材料的表面裂纹导致了链环出现分层状裂纹,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不合理导致了链环的断裂.通过严格表面检验和合理的调整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可避免链环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产23MnNiCrMo54钢C级圆环链常常存在棒料预拉伸变形不均匀和疲劳寿命低等问题,与用进口钢材产品进行了比较,发现国产23MnNiCrMo54轧材显微组织不均匀,影响淬火回火后的碳化物分布均匀性。试验证明,经过合理的扩散退火可消除晶内成分偏析,使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均匀,获得细小、弥散、球状分布的第二相粒子,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某厂矿用23MnNiCrMo54钢链条仅使用了不到1年即发生断裂.除化学成分分析外,采用扫描电镜对断裂的链条进行了断口分析,以揭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断口有疲劳断裂特有的高密度疲劳条纹,以及大量尺寸大于300μm的颗粒状夹杂物.能谱分析表明:夹杂物含有氧、碳、氮、氟、铁、铝、钛等元素,为Al2O3、SiO2、FeO...  相似文献   

8.
对23MnCrNiMo54热浸镀铝热扩散前后的涂层结构、电化学性能和中性盐雾腐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散前表面涂层呈致密的铝-铁铝层结构,扩散后表面涂层转化为带裂纹和孔洞的铁铝层。扩散前后的表层自腐蚀电流低于23MnCrNiMo54钢自腐蚀电流两个量级,扩散后自腐蚀电位最高,表层材料耐腐蚀性增加。盐雾试验发现,23MnCrNiMo54钢抗腐蚀性较差,1 h出现锈点,热浸镀铝后显著提升抗腐蚀性,24 h尚未出现明显锈点,热浸镀铝涂层对23MnCrNiMo54钢的耐腐蚀性有明显改善。热浸镀铝再经扩散处理后,4 h出现锈点,扩散前后23MnCrNiMo54钢在中性盐雾中的耐腐蚀性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扩散后涂层上的缺陷和涂层较基体更低的电位。   相似文献   

9.
23MnNiMoCr54链条钢在使用过程中从焊缝接头处发生了断裂。对产生断裂的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光谱仪、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仪器对试样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化学成分、低倍分析、硬度分析均满足国标要求,断裂发生在焊缝处是由于外来Cu的进入引起晶界弱化,晶界强度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焊接接头处发生断裂。为此,应对焊接工艺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控制,提高焊缝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SA213-T23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分析了焊前预热温度、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对T23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产过程中一批23MnNiMoCr54圆环用钢经闪光对焊后焊缝发生低应力断裂的问题,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焊缝的断口形貌及微观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焊缝区域内存在着局部未熔区以及铸造疏松组织和二次裂纹等缺陷,这是导致试样低应力断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因设备技术改造更换了矿用接链环的淬火介质,23MnNiCrMo54钢矿用接链环按原工艺淬火、回火后的疲劳寿命达不到图纸标准技术要求。通过二次回火试验发现,矿用接链环疲劳循环次数明显提高,达到了图纸标准技术要求。对经二次回火提高矿用接链环零件疲劳寿命的现象进行了验证确认,对不同回火状态下矿用接链环的显微组织、夹杂物进行了观察分析,未发现异常。在使用扫描电镜对回火试样的碳化物分布、合金元素分布和碳化物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分别经420℃一次回火和380℃+420℃二次回火后钢中碳化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一次回火后的碳化物边界较清晰,碳化物数量少,而经二次回火后碳化物的边界较模糊,碳化物数量多,二次回火状态下的碳化物形态对应有较高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矿用圆环链钢23MnNiCrMo54在单轴拉-拉交变应力作用下的安定状态.结果表明,对于只允许发生弹性变形的工件,经过特定的循环加载处理使其达到稳定的弹性安定状态,工件在一定工况下可以在超出其原弹性极限的情况下使用.对于只允许发生微量塑性变形的工件,对该工件施以适当的循环载荷,使工件达到稳定的塑性安定状态,工件在一定工况下可以在超出其原屈服极限的情况下使用.并用位错理论对其安定机理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