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丘陵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丘陵油田低孔低渗、多种韵律沉积的储层特点,分析总结了储层水淹后物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在原有水淹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地层压力及试油分析,将丘陵油田水淹层类型划分为:低压油层、低压弱水淹层、低压强水淹层、高压油层、高压弱水淹层和高压强水淹层等6种类型。在定量划分水淹级另4方面,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混合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并引用驱油效率划分水淹级别,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测井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注水开发的涠洲W油田由于油层水淹程度不同,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较大,因而不同时期、不同区块的地层水电阻率成为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准确与否的关键参数.对于水淹层,利用产出水矿化度随含水率(即水淹程度)的关系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对于未水淹层,采用纯水层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利用实际...  相似文献   

3.
油层发生盐水水淹后,水淹层电阻率明显下降,如何准确判断水淹级别成为评价水淹层的关键。利用变倍数物质平衡理论模型反演可得到饱含油和饱含水状态下地层电阻率,研究区水淹层的电阻率测井值介于饱含油地层电阻率和饱含水地层电阻率之间,且水淹程度越低,地层电阻率越接近饱含油地层电阻率;反之,则越接近饱含水地层电阻率。利用相对于饱含油地层电阻率和相对于饱含水地层电阻率的变化率建立了水淹层精细解释图版和水淹级别定量划分标准,实际应用表明,涠洲油田盐水水淹层的解释精度达到88.8%,电阻率反演技术为盐水水淹层测井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大港油田板桥地区馆陶组地层低电阻率岩性油层的形成机理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从粘土矿物类型、沉积微相类别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岩性油层主控因素.馆陶组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蒙脱石含量与泥质含量成正比,泥质含量相对较高,地层电阻率下降,从而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及吸水膨胀是该区馆陶组地层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直接原因.提出了低电阻率油层应该以沉积微相的不同建立定性识别标准和定量评价方法,按照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结合该区的沉积背景,分析不同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别建立测井解释标准.实际应用地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边城地区深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储层物性差,油层测井响应一般为高电阻率特征,深层油层电阻率偏低,与水层对比度差,往往被误判。深层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和薄互层的影响。铁边城地区深层长6油层为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电导性的岩性低电阻率油层。利用四性参数限值法、组合熵(H值)法、微分分析法、视自然电位差法、横向对比法等综合测井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低对比度油层识别难的问题。识别低电阻率油层时,要综合利用各种识别方法,特别重视分析相近物性和相似岩性条件下储层问的电性差异,分析相近电性条件下储层问的岩性或水性差异,分析非电阻率信息差异。  相似文献   

6.
电阻率测井在我国的水淹层测井系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一般的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注水情况较复杂(先注淡水,后改注污水),当油层被注入的淡水、污水混相水淹后,因无法准确给出各水淹层的地层水电阻率,使水淹层测井解释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从地层水电阻率这一关键参数出发,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使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给出了油层水淹过程中地层水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内在变化关系,建立了含水饱和度的测井解释图版(一组模数为地层孔隙度、有效粘土含量的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用本方法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的精度较高,用密闭取心岩心分析饱和度资料进行验证,其误差为2.74个饱度单位。使确定水淹剩余油饱和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低电阻率油气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储量和产能都相当可观,是油田老井挖潜和增储上产的主要方向。W1\2油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在同一地质剖面上高阻出水和低阻出纯油交互出现,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储层低电阻率形成机理,认为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形成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为该地区测井识别低阻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电阻率油气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储量和产能都相当可观,是油田老井挖潜和增储上产的主要方向。海南W1、2油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在同一地质剖面上高阻出水和低阻出纯油交互出现,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储层低电阻率形成机理,认为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形成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为该地区测井识别低阻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营凹陷DX176块沙四段低电阻率油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储层岩性细分和含水饱和度泥质校正的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方法.阐述了岩性细分的方法、岩性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关系.分析了泥质的特性、泥质在地层的分布形式以及地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对简化的西门杜模型、双水模型和混合泥质模犁等3个具有泥质校正功能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并对混合泥质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进行改进.总结出适用于该块低电阻率油层的油、水综合评价技术.该方法在DX176块应用效果良好,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开发历史较长的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时期,面临着以水带油、水中找油的艰巨任务,现行五级水淹层解释标准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水驱模拟实验表明,当注入水与地层水矿化度相对大小发生变化时,电阻率随饱和度变化的曲线有不对称U型、∽型和单调下降型三种。油层水淹程度主要受砂体厚度、物性、砂体韵律性、砂体内部泥质条带(即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油田注水开发时间长短的影响,砂体越厚、物性越好、孔隙结构指数越高、隔(夹)层越不发育、注水时间越长,水淹程度相对越高。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油层水淹情况极其复杂。本文从水淹机理出发,在水淹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I级强水淹层划分为3级潜力区,并建立了岩性、孔隙结构、电性及产水率的细分解释标准。新标准成功的应用表明,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连通性越好电阻率则越低,相反,孔隙结构越差(孔隙喉道连通性不好)电阻率则越高。有些孔隙结构差的水层电阻率甚至会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因而地层电阻率对油、水层分辨能力降低,测井解释难度增加。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孔隙结构改变岩电参数m值,可较好地解决孔隙结构影响低孔低渗油、气、水层测井解释准确性的问题。研究区块的应用表明,采用可变的m值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油水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64%提高到85%以上。图7表1参15  相似文献   

12.
王集油田相对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核桃园组三段的油水分布受构造、断层、沉积微相、地层水共同控制,正常电阻率油层与低电阻率油层、高电阻率水层共存,且测井曲线特征相似,影响正确判断含油性。岩矿分析、地层水分析以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储集层岩石颗粒间普遍富集与充填有黏土矿物,以高龄石(局部地区高达66.2%)、蒙脱石为主,微孔隙发育,使束缚水饱和度增高,油层束缚水矿化度高,导电性增强,这是油层显示相对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利用多参数判别分析法,纵波等效弹性模型差比值法等方法,可有效地识别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图5表2参12  相似文献   

13.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不同层段的典型水层电阻率明显不同,有时会误判储层.针对此问题,认为视电阻增大率判断油气水层方法的关键是分层统计南八仙油田水层电阻率,把细分层段后的地层电阻率与同层段典型水层电阻率之比定义为视电阻增大率.然后在视电阻增大率-声波时差及视电阻增大率-补偿密度2个交会图上标出所有层段的试油、试采的油气水结论,建立起储层评价综合解释的统计经验判别标准,供认识油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编制开发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含流体测井响应较复杂,首先表现在储层气性测井响应纵向变化大,随着埋深的增大,声波时差降低,密度增大,中子孔隙度减小,变化幅度非常大;其次,储层普遍低阻,测试发现较多的低阻储层产气,不出水,而高阻储层产水现象却时有出现。这些特点导致含气性识别与气水差异分辨难度较大。文章在充分利用测试成果的基础上,以测试的储层类别作为标准样本,通过与测井曲线间关系的研究,寻找出能表征不同含气级别的测井信息,以此建立起储层含气(水)识别模式。对于含气性识别,充分考虑了埋深对含气响应的影响,将不同埋深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值校正到同一深度,然后以测试结果为依据,确定不同含气级别的测井值域。对于气水差异识别,把对水反映较敏感的电阻率与中子孔隙度曲线进行一定校正和含水信息的放大处理,建立气水识别指标,然后用测试结果对指标进行气水差异的标定。综合含气性识别与气水差异分辨结果对储层含流体性质及丰度进行判别,识别出气层、水层、含水气层、含气层等储层类型。利用测试结果对模型的判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符合率较高,达90%以上,判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储层泥质含量高,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小,给测井解释带来 了一定困难。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岩性统计分析、薄互层电阻率成像资料研究及多矿化度岩石-电阻 率实验,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束缚水含量高和中等 地层水矿化度均是导致油层电阻率低的因素。 在明确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的基础上,运用三水模型评价 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模型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塔河石炭系低阻油藏被披覆于奥陶系顶面古地貌隆起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所控制,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以正确识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岩心分析、薄片观察、地层水分析及压汞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塔河油田石炭系油层低阻成因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高及束缚水饱和度高是造成其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为此,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并根据测井参数解释结果、测试及录井资料,利用交汇图,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标准。该标准应用于实际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接近,导致对这种油层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往往被误认咸水层。本文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概念、形成原因、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力求能够对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同时存在高电阻率油层与低电阻率油层,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增大.分析研究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认为储层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电阻率影响相对较小的相对渗透率解释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标准,辅以电阻率和三孔隙度曲线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识别的问题,解释符合率可达到95%以上.给出了2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西部区块长81油层电阻率明显小于东部区块,且局部存在低电阻率油层,使得西部区块的油、水层难以识别,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难度。基于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测井解释等数据分析,对镇北油田长81油层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油层电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对镇北油田西部区块低电阻率油层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作用,阳离子交换能力较强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高,其附加导电作用较强;二是黏土矿物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水分子吸附能力强的绿泥石含量高,容易形成水膜而增加导电能力;三是较高含量的黏土矿物使储集层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化,以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对于此类高黏土矿物含量类型的低电阻率油层,通过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建立储集层黏土矿物含量的计算模型,结合生产情况拟合低电阻率油层的产水率,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K2qn2+3)高台子油层高三、高四油层组致密油薄互层岩性对含油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准确计算致密油含油有利岩性占地层的比例(砂地比),分析了致密油薄层厚度、岩性和含油性特征;以10Ω·m作为致密油含油电阻率下限,利用成像测井SRES曲线计算地层不同窗长内的砂地比;基于薄互层电阻率各向异性模型,利用常规侧向、感应电阻率计算地层的砂地比;区分地层含油性,建立砂地比与电阻率的交会图。致密油薄层发育7类岩性,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和岩性扫描矿物含量不同;致密油含油岩性下限为泥质粉砂岩;基于成像和常规测井曲线计算的砂地比均能有效反映地层的岩性发育情况;当砂地比小于0.5、电阻率小于10Ω·m时地层不含油;当砂地比大于0.5、电阻率大于10Ω·m时地层具有一定的含油性;当地层电阻率大于22Ω·m时地层的含油性更好。地层砂地比的计算可为储层识别和压裂层段优选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