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阐述了反相微乳液的性质、特点、聚合反应机理,介绍了微乳液聚合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作者目前的研究工作,并对微乳液聚合的发展及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晓  高静  张卫英  曾伟杰 《化工学报》2004,55(7):1168-1172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讨论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中液滴成核相当重要,聚合速率随体系中引发剂浓度、丙烯酸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体系中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得出动力学关系式,且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4 kJ•mol-1.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的建立及体系组成、乳化剂选择、聚合过程及聚合物的表征、聚合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以及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特点及应用。指出,提高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固含量将是今后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选择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为单体(对),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得到各自的动力学关系式,并对其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反相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相乳液聚合与溶液聚合相比具有聚合速率高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制备聚苯胺、增稠剂 ,以及造纸、石油开采等行业。着重介绍反相乳液聚合的胶束成核和液滴均相成核机理 ,阐述其动力学方程和数学模型。还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反相微乳液聚合荧光高分子F-PAM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武  王风贺  夏明珠  陆路德  王风云 《化工学报》2006,57(10):2464-2468
通过Span80-Tween80/异辛烷/FM(4-甲氧基-N-(2-N′,N′-二甲基氨基乙基)萘二甲酰亚胺烯丙基氯化铵)-AM(丙烯酰胺)-H2O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AM和FM的荧光高分子聚合物(F-PAM).采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纳米粒度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测定了荧光高分子聚合物(F-PAM)的粒子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等微观结构及其荧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PAM为单分散、球形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D)在60~145 nm之间;F-PAM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1 nm和462 nm.F-PAM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呈较好的镜像对称关系;F-PAM的相对荧光强度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F-PAM的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3,F-PAM的检测下限为1.83 mg·L-1.  相似文献   

8.
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相乳液聚合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自身的技术优势,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系统地阐述了反相乳液聚合的特点、性质、反应机理及应用,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对反相乳液聚合的发展及研究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烯酸甲酯反相无皂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AA)/水构成的反相无皂微乳液体系的聚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可以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材料,而且聚合速率(dC/dt)随AIBN和AA用量的变化分别有dC/dt∝[AIBN]^1.0与dC/dt∝[AA]^1.7的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稳定的Span80-Tween80/异辛烷/AM-H2O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下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乙酸钠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TEM、AFM、DSC、激光纳米粒度仪等手段测定了聚合前后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度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HLB为5.4时,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较小,正丁醇浓度为25 g•L-1时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形成的微乳液较为稳定,而且增溶的水相也比较多.当氯化钠浓度为50 g•L-1或醋酸钠浓度为25 g•L-1时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对该体系聚合,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4×106、固含量为32%的聚合物乳液.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球形、单分散的准纳米材料,粒径(D)在140 nm左右.反相微乳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比表面积为21.684 m2•g-1,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3℃.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聚合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指出了目前微乳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e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2‐methacryloyl 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MADQUAT) in a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i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emoving the oxygen from the feed tank,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queous phase volume/emulsifier volume ratio, and residence time on the monomer conversion, particle size, and molecular weigh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of the oxygen allowed high conversions with moderate amounts of initiator to be obtained. In general, the process did not present oscillations. © 1999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2: 1341–1348, 1999  相似文献   

13.
微乳聚合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括了有关微乳液的一般特性及形成的基本条件,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对微乳聚合的成核机理,反应动力学和聚合物的粒径及其分布的新研究,归纳了用不同的表征方法对微乳聚合物结构和特征的研究,同时也简要总结了当前对微乳聚合研究的几大热点。  相似文献   

14.
反相微乳液聚合引发剂对聚丙烯酰胺分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霞  王光华  李蕾 《应用化工》2006,35(11):854-857
分别以三种引发剂体系为引发剂,从引发机理出发,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对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种类对水溶性PAM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体系是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PAM的有效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的质量比为1∶4,单体浓度为20%,引发剂浓度为0.3%,pH为9的最佳条件下合成的PAM相对分子量为1.44×107。  相似文献   

15.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荣荣  刘祥 《化工进展》2015,34(8):3065-3074
反相微乳液聚合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固含量高、聚合速率快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微乳液的基本理论及其特征,对稳定微乳液的制备进行了讨论;着重归纳了丙烯酰胺类的反相微乳液聚合,详述了聚合体系各组分的选择,同时探讨了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认为应研究新型表面活性剂以实现高单体浓度的聚合;介绍了聚合物微球在油田应用中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其在深部调剖堵水领域存在的问题,以离子液体代替传统聚合体系组分制备集智能性、复合性、多功能性等综合性能于一体的聚合物微球是其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概述了微乳液的性质,并对国内外正相微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双连续微乳液聚合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配方主体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引发剂浓度、聚合前通氮除氧时间、聚合降温后持续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次要因素对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的影响。正交实验方案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及聚合前通氮除氧时间是影响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聚合降温后持续反应温度及时间是影响单体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方案如下:引发剂浓度为2 g/L,聚合前通氮除氧时间为15 min,聚合降温后40℃持续反应,持续反应时间1 h。根据最佳方案制得了固含量37.0%、相对分子质量12.8×106的稳定、速溶的聚丙烯酰胺微乳液。  相似文献   

18.
对丙烯酸系单体反相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及一些新型聚合方法进行了综述;此外还对丙烯酸 系,特别是丙烯酰胺(AM)反相微乳液产品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单体质量分数(25%~40%)下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使用工业白油作为分散介质,使用复合非离子乳化剂稳定反应体系,使用焦亚硫酸钠引发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组成及浓度、交联剂浓度、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和分子质量主要受引发剂浓度及单体浓度的影响。根据筛选出来的优化条件,制备了固含量接近40%、分子质量约850万的聚丙烯酰胺微乳液。  相似文献   

20.
硅氧烷的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涌深  刘颖  赵宁  袁才登 《化工学报》2006,57(6):1464-1467
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为乳化剂和催化剂,正戊醇(C5H11OH)为助乳化剂的单体微乳液体系中,进行D4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乳化体系组成、交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对D4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没有常规乳液聚合的恒速反应期,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迅速进入快速反应阶段,达到一定转化率后又快速下降并趋于平衡转化率.高温有利于加快聚合速率.适当增大乳化剂DBSA与助乳化剂的比例,单体微滴的尺寸减小,聚合速率增大,产物粒径减小.交联剂VTMS的引入,不仅使线性聚硅氧烷形成交联的弹性体网络,而且改变了端羟基硅氧烷的缩合平衡反应速率,抑制了逆反应,加快了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