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工期间必须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因任意压缩工期而造成质量问题的,由责任单位负责。住宅竣工交付使用发生工程质量投诉的,建设单位必须负责解决质量问题。给购房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先行负责赔偿,再向直接责任单位追偿。  相似文献   

2.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即强制要求建设单位投保工程质量损害保险,同时实施强制第三方质量检查制度和强制问题工程曝光制度,在赔偿消费者损失后,保险公司可以取代建设单位向负有质量责任的建造单位追偿.  相似文献   

3.
<正>地震灾区住房按揭贷款问题的处理在管理上存在空白汶川地震已经给灾区带来了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中国银监会于5月23日发出通知,要求对于借款人因本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26日公布、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就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做出了新的规定。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已经给灾区带来了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中国银监会于5月23日发出通知,要求对于借款人因本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至此,四川地震灾区的住房按揭贷款问题尘埃落地.  相似文献   

6.
王宁 《安徽消防》2002,(10):23-23
2000年8月15日,武汉海事法院<2000>武海法商字第5号民事调解书下发,武汉某轮船公司赔偿某保险公司合肥分公司人民币58万元,于调解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一次付清。至此,安徽省首例保险公司代理追偿案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问题,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已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为了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法律规定,于2003年12月26日制定,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关于雇员(民工属于雇员中的一类)遭受人身损害,或者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赔偿原则以及如何进行赔偿的问题有了具体的规定。上述司法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本条规定中所称的“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  相似文献   

8.
谭艳辉 《建筑》2011,(3):50-51
《侵权责任法》第86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担保法中,保证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如何进行追偿,关于被追偿人的先后顺序问题、管辖法院、追诉权诉讼的时效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务中,有关法院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出现不同的裁判观点。另外,担保法立法时由于技术不成熟,许多规定明显与民事法律理念不合,在担保法立法没有修改前,担保法司法解释不得不作出违背立法的解释,这更加为处理相关问题增加了难度。本文拟从法律规定入手,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保证人行使追偿权之诉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加快建设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行政追偿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责任形式,充分利用行政追偿制度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依法行政是必要且可行的。目前我国行政追偿性质的认定已经成为这一制度运行不畅与影响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区分行政追偿与其他责任形式,摆脱内部行为的性质定位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进而探讨行政契约基础上的国家公职关系,构建具有公法上债权请求权性质的行政追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